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10

台灣曾經有一千多種稻米?毒魚的魚藤也能做農藥?
義民祭的「聖火」和奧運有關?無國籍者如何在異地求生?
以跨學科觀點探索人文與社會,
重新思考群體、文化與環境間的關係!

★ 22位人文學者的研究薈萃,開創新時代書寫觀點。
★ 跨地域﹑跨族群﹑跨物種,以5大輯重新編纂對文化的深度思索。

本書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二十年的精華呈現,透過多位學者的研究,看見人文領域對於社會的關懷,並透過不同質地的書寫搭建對話橋梁──從理論思索走向實踐,也在實踐中看見文化的多元,並藉以思考跨域精神。

書中研究包含人與環境的關係,如日治時期的米種政策、魚藤種植計畫,並闡述工業化如何一步步將土地改造為其剝削的對象;而人們又如何在面對氣候變遷與種種議題時,不斷地在行動中反思並凝聚集體意識,找回人與人、人與其建構的環境、人與環境中其他物種所共構的關係,達到尋求「多物種正義」的可能。

同時,也藉由爬梳族群的遷徙、移動、甚至流亡的歷程,提供多視角的流離想像:從流亡藏人與戰後在日台人的處境,看見個體在無國籍狀態中的受限;亦從國家介入及界定族群的過程,觀察當族群認同受統治權力影響的同時,如何與其協商,保有流動與變化的可能。

全書分五大輯共二十一篇的書寫,以眾聲喧嘩的方式,重新辯證、解讀關於族群、環境,以及身處其中的我們,是如何在流動的狀態中共構交織成生命之網,並以多元的觀點拓展、反思我們關於生命與生態的想像。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編輯委員會

主編
朱華瑄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社會學博士。研究關注現代工業資本主義下農業與環境的共構變遷,博士論文檢視殖民時期熱帶臺灣在日本帝國糧食體制中的作用,爾後延伸探究亞洲廣域米穀市場與日本帝國的關聯、日本帝國溫熱帶農業分工之效益、米穀貿易與技術的環境治理性等議題。


連瑞枝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研究領域包括邊陲社會與族群政治,傳說與歷史敘事,宗教與地方社會。出版專書有:《隱藏的祖先:妙香國的傳說與社會》、《邊疆與帝國之間:明朝統治下的西南人群與歷史》。合編論文集:《客家、女性與邊陲性》、《族群、社會與歷史》、《傾聽獅潭》等書。

潘美玲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台灣社會學會第三十五屆理事長。美國杜克大學社會學博士,專長領域為經濟社會學、發展社會學、跨國遷移。關注產業全球化與全球制度的關聯與社會後果,以及進行跨國移民、難民、無國籍者的求生策略研究,研究田野遍及印度、尼泊爾、台灣等流亡藏人社群。在學術發表之外,亦關注難民安置與人權議題。

蔡晏霖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土拉客實驗農家園水稻管理員。近年跟著福壽螺重新理解台灣、阿根廷、日本、菲律賓之間的跨國跨物種交流史。學術作品見於《Indonesia》、《Cultural Anthropology》、《Current Anthropology》、《文化研究》、《中外文學》等期刊,與趙恩潔共同主編《辶反田野》。

盧正恒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美國埃默里大學歷史博士。土生土長新竹人,喜歡海、關心海、研究海,希望能成為一位善於說故事的歷史研究工作者。除了利用多語言材料探索帝國對於海洋之知識建構外,同時也從事石滬對於濱海社會之影響的研究,嘗試從全球史視角進行了解。目前研究領域包括海洋史、清史、台灣史等。

作者
王麒愷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與環境資源學系研究助理
朱華瑄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何義麟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侯嘉星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柯朝欽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段馨君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洪伯邑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與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高雅寧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許維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連瑞枝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陳麗華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歷史學研究所合聘副教授
黃淑莉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紹恆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楊小濱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萬尹亮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劉堉珊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潘美玲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蔡晏霖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盧正恒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簡美玲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羅烈師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蘇子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特聘教授


  • 推薦序 林奇宏
  • 主編序 潘美玲
  • 輯一‧客家研究的再思索
    • 導論 許維德
    • 社區參與三十年:地方性的保存與轉型 羅烈師
    • 客家與經濟史研究 黃紹恆
    • 環南中國海的客家人:一個「整體史」的探索 柯朝欽
  • 輯二‧環境史與多物種正義
    • 導論 蔡晏霖
    • 動保vs.野保?淺談多物種研究 蔡晏霖
    • 滬:濱海社會與海洋環境史的交織 盧正恒
    • 資本主義下的生命之網:日治初期台灣米的社會生態鉅變 朱華瑄
    • 由植物打造的帝國主義:農藥作物魚藤的發現與台灣總督府栽培事業 侯嘉星
    • 傷痛地景的驅力:氣候變遷下的水與茶山社會 洪伯邑、王麒愷
    • 從蜜蜂危機思考食物民主的社會基礎設施 萬尹亮
  • 輯三‧漢與非漢,高地與低地:人類學與歷史學的交匯
    • 導論 簡美玲
    • 族群研究:歷史轉向的時代經驗 連瑞枝
    • 田野與學徒 簡美玲
    • 消失的古歌、未竟的歷史:從《仰駱仰都卯齒卯婁兜》思考族群文本的價值 黃淑莉
    • 靈媒與英雄:中越跨境儀式研究 高雅寧
    • 行走田野,穿越古今:歷史人類學的探尋 陳麗華
  • 輯四‧移民與難民:跨界流離與身分認同
    • 導論 潘美玲
    • 層級化的難民:印度流亡藏人的身分差異與經濟機會 潘美玲
    • 漫漫公民路:藏人難民的流亡與跨國(再)遷移 劉堉珊
    • 歸化與離境之外—在日台灣人的永住權與國籍選擇 何義麟
    • 台美人有一個夢:鄭寶鼎博士和「台美史料中心」的創建 許維德
  • 輯五‧劇場評論、影視劇評、詩評
    • 導論 段馨君
    • 由《茶金》回首歷史 段馨君
    • 是驚異奇航?還是跨文化迷航?趨近《鄭和1433》— 一個跨文化表演詮釋角度的課題 蘇子中
    • 離散寫作與換喻主體:當代海外中國詩中的文化移置 楊小濱
紙本書 NT$ 480
單本電子書
NT$ 480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10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