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客家研究 [第23期]
-
點閱:1
1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Global Hakka Studies
- 作者: 全球客家研究編輯室編輯
- 出版社: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 出版年:2024.11
- 格式:PDF,JPG
- 頁數:250
- 附註:部分內容為英文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7
本期內容簡介
編輯室報告
《全球客家研究》第23 期能夠順利出刊,在今日辦理學術刊物愈來愈艱辛、困難的時期,無疑是一件不足為外人道哉的辛勞作業。首先需要對編委會成員在繁忙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之餘,還撥冗充當責任編輯之任務,替本刊物把關,致上最高的敬意;也要感謝各位匿名審查人提供各種建議和評語,讓每一篇投稿文章更加精煉完美。最後則是敝刊各位編輯人員協助編務、聯繫等工作,讓本期能夠準時出刊。
本期共收錄五篇文章,含四篇學術論文與一篇書評。雖然本期並未刻意安排,但是五篇文章頭尾相連,分別關注於「語言」、「教育」和「婚姻」三大主題上。第一篇為何純惠的〈徐千舜現代客家創作歌曲的
語言風格研究〉,這篇文章是作者在客語教學第一線多年後,因為長期利用歌曲作為素材的觀察,因此嘗試以客籍音樂創作者徐千舜的歌曲作為主要史料,利用語言學的語音標之統計整理,指出其歌曲中有數種特別的語言使用傾向,從而展現其獨有風格。
第二篇是蔡芬芳、江卓安、黃菊芳的〈印尼客家女性婚姻移民在桃園楊梅語碼轉換的個案研究〉,此文則以來自西加里曼丹具有客家背景的女性出嫁至楊梅的群體為討論對象,婚姻移民為個案研究,利用「在同一句話,或是同一段話之中,使用了兩種或是兩種以上不同系統的語言」這樣在多語言環境中常見、所謂的「語碼轉換」之概念,從而通過「標記理論」來解釋和認識婚姻移民的社會動機。
第三篇是文譯瑱的研究,〈客語近義詞「艱苦」、「痛苦」之辨析〉;此文嘗試通過《臺灣客語語料庫》的書面語料為核心,首先討論二者在客語中的釋義,進一步通過討論客語和華語之間對於這樣詞彙表現的異同,從而期待能夠對於未來客語教學和教材書寫有所貢獻。
第四篇則是張翰璧、張陳基的〈客家研究「教育」主題之學術論文社會網絡分析與書目探析〉採取書目計量分析和社會網絡分析為研究方法,探索2004 到2022 年間學術論文所揭露的現象,指出有關客家研究
領域中「教育」主題,有著客家文化、客語教學、語言政策、多元族群、族群認同五個核心研究,其背後推動的動力則是近年來社會、政治、族群等因素之影響。並且期許未來研究應該更加有關客語創新教學設計相關研究。
書評則是張泓斌評述的蔡芬芳教授的《身為Amoy:在臺印尼客家婚姻移民女性之生命敘事》,此篇書評〈評《身為Amoy:在臺印尼客家婚姻移民女性之生命敘事》〉除了詳實地分析此書之特色、研究特點與添加進入的情感外,亦提出可以擴充地域觀察從而豐富故事性與案例、重視跨族群婚姻文化差異性等不同的建議。
除了本期內容外,在收到專家學者的各方面建議之下,《全球客家研究》經過編委會討論,決議恢復人類學、族群研究等領域中相當重要的「田野紀要」之文類。過去雖然曾有類似的文類,但已經取消一段期間,現在在詳盡的討論下,將恢復重出江湖。並且將於第24 期(2025年5 月)開始收錄,期待能在刊出最新著作之餘,也可以收羅各種田野調查成果、民族誌等素材,作為研究資料以饗學界。也期待在田野調查過程中有相關書寫文稿的學界前輩,不吝賜稿。此外,本刊已經接受中文、客語書寫文章需要附上英文長摘要(反之,英文稿件則應該附上中文長摘要),希望能夠藉此讓國內外學者更加快速地接觸和理解相關文
章的研究成果與內容。期許能達成交流、學習等學術刊物之重要旨趣和目的。
未來,期待學者們能將有關客家研究、有關族群討論、各領域之成果,都是本刊歡迎且期待收到的稿件。希望讀者能夠將學術論文、研究紀要、田野紀要、評論(包括影評、劇評、書評等)各種文章投稿,敝
刊將會通過完整的匿名審查和責任編輯制度,在最恰當的時限內,得到最合適的審查意見和結果。希望能在審查、出刊過程往往陷入時間延長的今日學術環境,可以將空間和時間留給各位學術工作者。
語言風格研究〉,這篇文章是作者在客語教學第一線多年後,因為長期利用歌曲作為素材的觀察,因此嘗試以客籍音樂創作者徐千舜的歌曲作為主要史料,利用語言學的語音標之統計整理,指出其歌曲中有數種特別的語言使用傾向,從而展現其獨有風格。
第二篇是蔡芬芳、江卓安、黃菊芳的〈印尼客家女性婚姻移民在桃園楊梅語碼轉換的個案研究〉,此文則以來自西加里曼丹具有客家背景的女性出嫁至楊梅的群體為討論對象,婚姻移民為個案研究,利用「在同一句話,或是同一段話之中,使用了兩種或是兩種以上不同系統的語言」這樣在多語言環境中常見、所謂的「語碼轉換」之概念,從而通過「標記理論」來解釋和認識婚姻移民的社會動機。
第三篇是文譯瑱的研究,〈客語近義詞「艱苦」、「痛苦」之辨析〉;此文嘗試通過《臺灣客語語料庫》的書面語料為核心,首先討論二者在客語中的釋義,進一步通過討論客語和華語之間對於這樣詞彙表現的異同,從而期待能夠對於未來客語教學和教材書寫有所貢獻。
第四篇則是張翰璧、張陳基的〈客家研究「教育」主題之學術論文社會網絡分析與書目探析〉採取書目計量分析和社會網絡分析為研究方法,探索2004 到2022 年間學術論文所揭露的現象,指出有關客家研究
領域中「教育」主題,有著客家文化、客語教學、語言政策、多元族群、族群認同五個核心研究,其背後推動的動力則是近年來社會、政治、族群等因素之影響。並且期許未來研究應該更加有關客語創新教學設計相關研究。
書評則是張泓斌評述的蔡芬芳教授的《身為Amoy:在臺印尼客家婚姻移民女性之生命敘事》,此篇書評〈評《身為Amoy:在臺印尼客家婚姻移民女性之生命敘事》〉除了詳實地分析此書之特色、研究特點與添加進入的情感外,亦提出可以擴充地域觀察從而豐富故事性與案例、重視跨族群婚姻文化差異性等不同的建議。
除了本期內容外,在收到專家學者的各方面建議之下,《全球客家研究》經過編委會討論,決議恢復人類學、族群研究等領域中相當重要的「田野紀要」之文類。過去雖然曾有類似的文類,但已經取消一段期間,現在在詳盡的討論下,將恢復重出江湖。並且將於第24 期(2025年5 月)開始收錄,期待能在刊出最新著作之餘,也可以收羅各種田野調查成果、民族誌等素材,作為研究資料以饗學界。也期待在田野調查過程中有相關書寫文稿的學界前輩,不吝賜稿。此外,本刊已經接受中文、客語書寫文章需要附上英文長摘要(反之,英文稿件則應該附上中文長摘要),希望能夠藉此讓國內外學者更加快速地接觸和理解相關文
章的研究成果與內容。期許能達成交流、學習等學術刊物之重要旨趣和目的。
未來,期待學者們能將有關客家研究、有關族群討論、各領域之成果,都是本刊歡迎且期待收到的稿件。希望讀者能夠將學術論文、研究紀要、田野紀要、評論(包括影評、劇評、書評等)各種文章投稿,敝
刊將會通過完整的匿名審查和責任編輯制度,在最恰當的時限內,得到最合適的審查意見和結果。希望能在審查、出刊過程往往陷入時間延長的今日學術環境,可以將空間和時間留給各位學術工作者。
- 編輯室報告 Editor's Note(第vi頁)
- 封面照片介紹 Cover Photo(第ix頁)
- 專題論文 Thematic Articles(第1頁)
- 徐千舜現代客家創作歌曲的語言風格研究(第1頁)
- 印尼客家女性婚姻移民在桃園楊梅語碼轉換的個案研究(第85頁)
- 客語近義詞「艱苦」、「痛苦」之辨析(第131頁)
- 客家研究「教育」主題之學術論文社會網絡分析與書目探析(第179頁)
- 評論 Book Review 評《身為Amoy:在臺印尼客家婚姻移民女性之生命敘事》(第221頁)
- 徵稿啟事 Call for Papers(第231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