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之書
-
點閱:62
92人已收藏
- 譯自:The cinema book, third edition
- 作者: 潘姆·庫克(Pam Cook) 編
- 出版社: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 出版年:2024
- ISBN:9786263950566
- EISBN:9786263950979 EPUB
- 格式:JPG
- 頁數:768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1
《電影之書》於1985年出版,經歷多次修訂及擴展,本書譯自2007年的最近期版本。書中呈現多重聲音,從不同觀點辯論電影的歷史、理論與分析,涵蓋好萊塢與全球電影的動態互動,並將其放入更廣泛的文化脈絡中討論,內容分為七大單元:好萊塢與好萊塢之外的電影、明星制度、電影技術、世界電影、電影類型、作者與電影及電影理論的發展,透過多角度視野,重新定義電影的活力與多樣性,被譽為電影研究領域的重要讀本,也是影迷不可或缺的電影指南。
- 前言與致謝(第11頁)
- 作者群介紹(第13頁)
- 附記:如何使用本書(第18頁)
- 單元1 好萊塢與好萊塢之外的電影(第19頁)
- 早期電影與有聲片之前的電影——理查.阿貝爾(第21頁)
- 美國電影業的興起——安奈特.庫恩、理查.阿貝爾(第32頁)
- 古典片廠制度——安奈特.庫恩、湯瑪斯.雪茲(第41頁)
- 古典好萊塢敘事——安奈特.庫恩(第75頁)
- 好萊塢全球化(第80頁)
- 好萊塢邊緣(第115頁)
- 單元2 明星制度(第159頁)
- 好萊塢明星工廠——詹姆斯.唐納德(第160頁)
- 電影中的演技——詹姆斯.納列莫(第165頁)
- 有聲電影之前的明星——潔琳.史塔德勒(第172頁)
- 有聲電影之後的明星——艾瑞卡.卡特(第176頁)
- 戰後電影中的明星——史蒂芬.科恩(第181頁)
- 當代明星——克莉絲.霍姆蘭(第187頁)
- 單元3 電影技術(第195頁)
- 前言——麥克.艾倫(第197頁)
- 聲音——麥克.艾倫、安奈特.庫恩(第201頁)
- 色彩——麥克.艾倫、安奈特.庫恩(第206頁)
- 深焦攝影——麥克.艾倫、安奈特.庫恩(第210頁)
- 燈光——麥克.艾倫、安奈特.庫恩(第213頁)
- 寬銀幕——麥克.艾倫(第215頁)
- 攝影機——麥克.艾倫(第219頁)
- 另類製作規格——麥克.艾倫(第220頁)
- 數位影像——麥克.艾倫(第222頁)
- 剪接——麥克.艾倫(第225頁)
- 多媒體技術——麥克.艾倫(第227頁)
- 單元4 世界電影(第233頁)
- 全球化年代的國家電影——伊莉莎白.艾茲拉(第234頁)
- 澳洲電影——布萊恩.麥克法蘭尼(第238頁)
- 英國電影(第244頁)
- 華語電影——裴開瑞(第266頁)
- 丹麥電影——理查.凱利(第271頁)
- 法國電影(第275頁)
- 德國電影(第286頁)
- 印度電影——阿希什.拉賈德雅克薩(第299頁)
- 香港電影——張建德(第309頁)
- 愛爾蘭電影——約翰.希爾(第314頁)
- 義大利電影——理查.戴爾(第318頁)
- 日本電影(第327頁)
- 蘇維埃電影——安奈特.庫恩(第334頁)
- 西班牙電影——努莉亞.崔安娜托莉比歐(第339頁)
- 單元5 電影類型(第343頁)
- 體裁與類型分析的歷史(第344頁)
- 動作冒險片——史提夫.尼爾(第360頁)
- 喜劇——史提夫.尼爾(第366頁)
- 當代犯罪片——史提夫.尼爾(第375頁)
- 偵探片——史提夫.尼爾(第375頁)
- 黑幫片——克莉絲汀.格列希爾(第377頁)
- 懸疑驚悚片——史提夫.尼爾(第386頁)
- 古裝片(第393頁)
- 剝削電影——琳達.露絲.威廉斯(第402頁)
- 黑色電影——珍.魯特(第413頁)
- 通俗劇——克莉絲汀.格列希爾(第427頁)
- 歌舞片——史提夫.尼爾(第448頁)
- 科幻片與恐怖片(第462頁)
- 青少年電影——史提夫.尼爾(第491頁)
- 西部片——克莉絲汀.格列希爾(第501頁)
- 單元6 作者與電影(第515頁)
- 前言——潘姆.庫克(第517頁)
- 打造新法國電影:作者策略——潘姆.庫克(第521頁)
- 作者論——潘姆.庫克(第545頁)
- 英國的作者論——潘姆.庫克(第556頁)
- 作者論與結構主義——潘姆.庫克(第588頁)
- 結構主義之後的作者研究——潘姆.庫克(第605頁)
- 作者不死——潘姆.庫克(第614頁)
- 1990年代的作者論——諾爾.金、托比.米勒(第622頁)
- 作者身分的修正與重生——潘姆.庫克(第629頁)
- 單元7 理論的發展(第635頁)
- 1990年代以來的女性主義與電影——芭芭拉.克里德(第637頁)
- 女性主義電影理論——安妮科.史梅麗克(第642頁)
- 酷兒理論與新酷兒電影——賈姬.史黛西(第660頁)
- 跨國電影研究——狄娜.艾歐達諾娃(第664頁)
- 結構主義及其餘波——約翰.湯普遜(第667頁)
- 後理論、新形式主義與認知主義——丹尼爾.巴瑞特(第692頁)
- 注視電影——理查.紐珀特(第695頁)
- 觀影與觀眾研究——潘蜜拉.羅伯遜.沃希克(第703頁)
- 後現代主義與電影——諾爾.金(第713頁)
- 建議書單及參考書目(第716頁)
紙本書 NT$ 1800
單本電子書
NT$
1620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1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1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