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從展示到對話:博物館在教育推廣中扮演的角色
專論
人權路徑:行動博物館與兒童工作坊的實踐
真實故事最動人:《天曉之前—思念文物典藏展》的共感敘事
從陰影到光明:一位白恐見證者的人權教育實踐
遺址不危險:在負面歷史現場穿越思考人權、戰爭與和平
博物館面面觀
文化重構:社會博物館學視角下的葡萄牙攝影中心與嘉義舊監獄
門票是富貴的寶藏—以行政法人臺南市美術館「半年雙享票」票務行銷為例
水裡來畫裡去-古代繪畫中的游魚形象
「茄苳之芽」展覽的空間隱喻與集體療癒
故宮日語網頁製作經緯—以參加日本修學旅行的學生為對象
臺灣博物館人物誌
開創之路:博物館、博物館學與漢寶德先生
真實故事最動人:《天曉之前—思念文物典藏展》的共感敘事
從陰影到光明:一位白恐見證者的人權教育實踐
遺址不危險:在負面歷史現場穿越思考人權、戰爭與和平
博物館面面觀
文化重構:社會博物館學視角下的葡萄牙攝影中心與嘉義舊監獄
門票是富貴的寶藏—以行政法人臺南市美術館「半年雙享票」票務行銷為例
水裡來畫裡去-古代繪畫中的游魚形象
「茄苳之芽」展覽的空間隱喻與集體療癒
故宮日語網頁製作經緯—以參加日本修學旅行的學生為對象
臺灣博物館人物誌
開創之路:博物館、博物館學與漢寶德先生
- 從展示到對話:博物館在教育推廣中扮演的角色(第1頁)
- 專論(第2頁)
- 人權路徑:行動博物館與兒童工作坊的實踐(第2頁)
- 真實故事最動人:《天曉之前—思念文物典藏展》的共感敘事(第8頁)
- 從陰影到光明:一位白恐見證者的人權教育實踐(第12頁)
- 遺址不危險:在負面歷史現場穿越思考人權、戰爭與和平(第16頁)
- 博物館面面觀(第20頁)
- 文化重構:社會博物館學視角下的葡萄牙攝影中心與嘉義舊監獄(第20頁)
- 門票是富貴的寶藏—以行政法人臺南市美術館「半年雙享票」票務行銷為例(第24頁)
- 水裡來畫裡去—古代繪畫中的游魚形象(第28頁)
- 「茄苳之芽」展覽的空間隱喻與集體療癒(第32頁)
- 故宮日語網頁製作經緯—以參加日本修學旅行的學生為對象(第36頁)
- 臺灣博物館人物誌 開創之路: 博物館、博物館學與漢寶德先生(第40頁)
紙本書 NT$ 0
單本電子書
NT$
0
其他刊期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