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之有物:格物窮理!中研院的25堂數理科學課
-
點閱:41
18人已收藏
- 作者: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編輯群 著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年:2024
- 集叢名:科學人文:93
- ISBN:9786263968677
- EISBN:9786263968554 EPUB; 9786263968547 PDF
- 格式:PDF,JPG
- 頁數:388
天文與地理╳電腦與數學╳材料與應用
25堂令人欲罷不能的數理科學入門課
★中研院在格陵蘭有座超大望遠鏡!拍到黑洞為什麼很重要?
★不只是活火山,大屯山底下還藏著一個岩漿牛奶罐?
★有影片有真相的時代已過,生成式AI帶來哪些信任危機?
★好吃的愛玉如何結膠?愛玉也能成為食品業和生醫材料的好幫手?
★光學微影如何縮小半導體元件尺寸,「拍出」奈米級積體電路?
從黑洞到地震,從生成式AI到奈米鑽石,從半導體到淨零科技……
跟著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浸潤式微影技術之父林本堅等25位數理科學家,
一起上天下地,探索萬物之謎!
中央研究院數理科學組匯集臺灣頂尖學者,研究範圍涵蓋數學、物理、化學、地科、資訊、統計、原子與分子、天文、應用科學、環境變遷等領域,是世界級的數理科學研究重鎮。
透過《研之有物:格物窮理!中研院的25堂數理科學課》,中研院研之有物團隊以25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為藍本,帶領我們參訪臺灣最高學術殿堂,將艱深的學術論文轉譯為淺顯易懂的科普知識,一窺中研院在數理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與創見。
本書採訪、收錄以下中央研究院學者團隊之研究成果(依文章序排列):
陳明堂(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賀曾樸(院士、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通信研究員)
陳科榮(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助研究員)
丁肇中(院士)
王寳貫(院士、環境變遷研究中心通信研究員)
周崇光(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
許雅儒(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鍾孫霖(院士、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黃信樺(地球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趙丰(地球科學研究所客座講座)
李國偉(曾任數學研究所研究員)
廖弘源(資訊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古倫維(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陳駿丞(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黃彥棕(統計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張煥正(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謝雅萍(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壁彰(應用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陳彥龍(曾任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尤嘯華(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林本堅(院士)
張文豪(應用科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林麗瓊(院士)
周美吟(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施敏(院士)
名家推薦
冬陽(央廣《名偵探科普男》主持人)
陳璽尹(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執行長)
焦傳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黃俊儒(國立中正大學通識中心特聘教授、臺灣科學媒體協會理事長)
趙軒翎(《科學月刊》、《科技報導》執行總監)
──專業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好吃的愛玉如何結膠?愛玉也能成為食品業和生醫材料的好幫手?
★光學微影如何縮小半導體元件尺寸,「拍出」奈米級積體電路?
從黑洞到地震,從生成式AI到奈米鑽石,從半導體到淨零科技……
跟著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浸潤式微影技術之父林本堅等25位數理科學家,
一起上天下地,探索萬物之謎!
中央研究院數理科學組匯集臺灣頂尖學者,研究範圍涵蓋數學、物理、化學、地科、資訊、統計、原子與分子、天文、應用科學、環境變遷等領域,是世界級的數理科學研究重鎮。
透過《研之有物:格物窮理!中研院的25堂數理科學課》,中研院研之有物團隊以25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為藍本,帶領我們參訪臺灣最高學術殿堂,將艱深的學術論文轉譯為淺顯易懂的科普知識,一窺中研院在數理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與創見。
本書採訪、收錄以下中央研究院學者團隊之研究成果(依文章序排列):
陳明堂(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賀曾樸(院士、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通信研究員)
陳科榮(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助研究員)
丁肇中(院士)
王寳貫(院士、環境變遷研究中心通信研究員)
周崇光(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
許雅儒(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鍾孫霖(院士、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黃信樺(地球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趙丰(地球科學研究所客座講座)
李國偉(曾任數學研究所研究員)
廖弘源(資訊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古倫維(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陳駿丞(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黃彥棕(統計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張煥正(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謝雅萍(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壁彰(應用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陳彥龍(曾任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尤嘯華(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林本堅(院士)
張文豪(應用科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林麗瓊(院士)
周美吟(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施敏(院士)
名家推薦
冬陽(央廣《名偵探科普男》主持人)
陳璽尹(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執行長)
焦傳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黃俊儒(國立中正大學通識中心特聘教授、臺灣科學媒體協會理事長)
趙軒翎(《科學月刊》、《科技報導》執行總監)
──專業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 推薦序 格物窮理,開創未來/廖俊智 中央研究院院長(第5頁)
- Part 1 天上新鮮事(第9頁)
- Lesson 1 把望遠鏡搬到格陵蘭?!——觀測黑洞的瘋狂天文學家(第10頁)
- Lesson 2 為什麼拍到銀河系中心黑洞很重要?如何看見黑洞?——黑洞QA大集結!(第26頁)
- Lesson 3 電腦裡的小宇宙,重現絢麗的恆星爆炸!——天文學家的超新星模擬實驗室(第42頁)
- Lesson 4 從J粒子到宇宙射線——丁肇中的實驗物理之旅(第54頁)
- Lesson 5 冬天打雷為什麼是不祥之兆?氣象學家有解釋——追尋歷史氣候的蛛絲馬跡(第76頁)
- Lesson 6 臺灣整體空氣品質有變好嗎?——有,但還需要解決臭氧這個隱藏角色(第86頁)
- Part 2 地面藏玄機(第101頁)
- Lesson 7 地球情緒量測師——GPS如何應用在地震研究?(第102頁)
- Lesson 8 越過絲路的摩登探險家——鍾孫霖的地質調查之路(第118頁)
- Lesson 9 大屯山偷偷藏了一個岩漿牛奶罐?——用震波破解大屯火山身下的祕密!(第130頁)
- Lesson 10 一天24小時不夠用?——再等等,地球自轉越來越慢⋯⋯(第146頁)
- Part 3 電腦有妙算(第161頁)
- Lesson 11 涂林機到人工智慧,誰讓電腦強大?是數學!——李國偉分享涂林機的故事(第162頁)
- Lesson 12 人工智慧再進化,開啟電腦新「視」界!——電腦看的和你不一樣(第172頁)
- Lesson 13 大型語言模型(LLM)究竟是什麼?——如何用LLM對付假新聞?(第184頁)
- Lesson 14 眼見不一定為憑?——生成式AI帶來的信任危機!(第204頁)
- Lesson 15 如何用數學探討因果關係?——先學會處理無限多個平行宇宙吧!(第220頁)
- Part 4 實驗室奇招(第233頁)
- Lesson 16 鑽石不只能求婚,還能用於生物醫學!——國產螢光奈米鑽石(第234頁)
- Lesson 17 用石墨烯把水夾成冰!——室溫下的2D奈米薄冰原來是鐵電材料?(第246頁)
- Lesson 18 灑下百道層光,一窺微觀世界的生命律動——晶格層光顯微鏡(第258頁)
- Lesson 19 從銅板美食到生物材料,你所不知道的愛玉凍科學!——是什麼讓愛玉緊緊相依?(第270頁)
- Part 5 新材料祕笈(第285頁)
- Lesson 20 打造戰鬥天使艾莉塔有可能嗎?——這招將「電子元件」與「生物體」結合(第286頁)
- Lesson 21 IC縮小術!林本堅院士談光學微影——如何把IC越變越小(第296頁)
- Lesson 22 臺灣如何站穩量子科技浪潮?——專訪「量子推動小組」執行長張文豪(第312頁)
- Lesson 23 淨零減碳之路,材料科學來幫忙!——林麗瓊院士談人工光合作用(第330頁)
- Lesson 24 以理論照亮未知,追尋第一原理計算物理之美——專訪中研院副院長周美吟(第348頁)
- Lesson 25 半導體大師施敏院士(1936-2023)——浮閘記憶體的追尋之路(第362頁)
紙本書 NT$ 560
單本電子書
NT$
392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