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以「精神分析」探索童話的經典研究
兒童文學研究名著 ✕ 心理諮商與治療經典
1976年美國國家書評獎 ✕ 1977年美國國家圖書獎
◎古佳艷(童話研究學者)專文導讀◎
為什麼童話故事總是以「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開場,
又總是以「從此以後他們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結尾?
為什麼童話故事要出現心懷鬼胎的壞繼母、壞姊姊、壞哥哥?
為什麼童話故事必有魔法與奇蹟?
為什麼我們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閱讀相同的童話故事?
古往今來,每個孩子都是聽童話長大的。那些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教我們認識善與惡,相信勤奮與智慧,有勇氣邁向獨立自主;即使長大成人,這些故事在我們心中依舊印象鮮明。
童話故事究竟有何魅力,經得起一再回味、不斷傳頌?當西方社會批評童話脫離現實、殘酷暴力、帶有性別刻板印象等等面向,奧地利裔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貝特罕大力宣揚童話無可取代的價值,並從精神分析角度,解讀童話蘊含的複雜的情感和象徵意義。
【童話的心理意義】
貝特罕以豐富文史資料,闡述童話的特性、經典故事的起源與版本變化,分析童話故事中反映的人性探索與心理課題:
◎〈漢賽爾和葛麗特〉是孩童被迫放棄對母親的依賴,必須擺脫口腔固著期時所面臨的難題和焦慮;
◎〈小紅帽〉是青春期女孩在現實原則和快感原則之間的搖擺不定,與身陷伊底帕斯衝突帶來的危機;
◎〈傑克與魔豆〉暗示母親還沒準備好讓兒子邁向獨立;
◎〈白雪公主〉講述母親因為嫉妒孩子長大後會超越她而遭到毀滅;
◎〈美女與野獸〉告訴我們,必先被愛才能去愛……
【為什麼這本書是童話心理研究的必讀經典?】
貝特罕是心理學與童話研究大師,他透過精神分析,探索經典童話的心理意義與價值,深刻解讀童話的魅力。本書在一九七〇年代出版後,深受一般讀者及父母的歡迎,更對兒童心理學與兒童文學研究影響深遠:
◎引導20世紀童話復興
◎賦予童話新意義
◎讓童話心理學從學術研究走向一般讀者
◎深深影響兒童心理學與兒童文學研究
貝特罕認為,童話故事就是給孩子的愛的禮物;當童話召喚著你我潛藏的童心,也就是童話以原初的愛包圍我們,提供療癒的幸福美好時刻。
【童話恆久不變的價值】
貝特罕讓我們了解,許多童話不合現實邏輯,卻蘊藏豐富的深層內涵。童話透過故事的潛移默化,陪伴、支持孩子走過成長過程,呈現了童話難以替代的價值:
◎刺激想像,滿足渴望
◎平復焦慮,突破內在心智所處的困境
◎映照內心世界,帶來慰藉與勇氣
◎豐富生命,為心靈帶來療癒與重生
◎帶來蛻變,以及對未來的盼望
【國際好評】
「一本關於魔法的迷人圖書,一部關於童話故事的深刻之作。」——約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紐約時報書評》
「斐然可觀之作,對於兒童如何聽讀理解故事提出深刻洞見,書中取之不竭的想法足令讀者獲益良多;最重要的是,在治療經驗豐富的作者筆下,全書洋溢療癒人心的善意,以及凡事務實的開朗樂觀。」
——哈洛德.布魯姆(Harold Bloom),《紐約時報書評》
「貝特罕剖析童話故事如何提供一種獨特的方式,讓孩童得以化解內在心智所處的困境,雄辯滔滔、令人信服。」——《大西洋月刊》
「令人信服、發人深省——《波士頓環球報》
「貝特罕廣開以精神分析法審視古傳西方童話,探究童話如何內化隱晦而複雜的親子家庭關係,以及兒童所受的影響作用。對童話研究有興趣的人,必能從中照見古典童話承載集體意識盤根錯節的一角、梳理虛構與現實間的肌理脈落、悟及當代顛覆童話接續湧現的由來與必要,甚或從火花中岔出犀穎的批判觀點。」——幸佳慧(兒童文學研究者)
「布魯諾.貝特罕以精神分析重讀經典童話所得出的結果雖然與佛洛依德學派的取徑並不完全相同,卻相當具有思考與討論的價值,而他創意的詮釋為這些童話增添的趣味與意涵,亦值得讀者欣賞品味。」——黃宗慧(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在貝特罕的鼓吹之下,童話不再是妨礙兒童理性發展的危險幻想,而是有益心理發展的療癒工具。⋯⋯在這股由《童話的魅力》所引領的童話復興浪潮中,傳統童話的改寫與改編有如雨後春筍。新版本以小說、舞台劇、電影、卡通、圖畫書等等形式出現,成為對古老時代簡樸生活的懷舊嚮往,也是資本主義下流行娛樂的商品,或是暗中對抗權威的抒發管道。」——古佳艷(童話研究學者)
又總是以「從此以後他們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結尾?
為什麼童話故事要出現心懷鬼胎的壞繼母、壞姊姊、壞哥哥?
為什麼童話故事必有魔法與奇蹟?
為什麼我們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閱讀相同的童話故事?
古往今來,每個孩子都是聽童話長大的。那些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教我們認識善與惡,相信勤奮與智慧,有勇氣邁向獨立自主;即使長大成人,這些故事在我們心中依舊印象鮮明。
童話故事究竟有何魅力,經得起一再回味、不斷傳頌?當西方社會批評童話脫離現實、殘酷暴力、帶有性別刻板印象等等面向,奧地利裔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貝特罕大力宣揚童話無可取代的價值,並從精神分析角度,解讀童話蘊含的複雜的情感和象徵意義。
【童話的心理意義】
貝特罕以豐富文史資料,闡述童話的特性、經典故事的起源與版本變化,分析童話故事中反映的人性探索與心理課題:
◎〈漢賽爾和葛麗特〉是孩童被迫放棄對母親的依賴,必須擺脫口腔固著期時所面臨的難題和焦慮;
◎〈小紅帽〉是青春期女孩在現實原則和快感原則之間的搖擺不定,與身陷伊底帕斯衝突帶來的危機;
◎〈傑克與魔豆〉暗示母親還沒準備好讓兒子邁向獨立;
◎〈白雪公主〉講述母親因為嫉妒孩子長大後會超越她而遭到毀滅;
◎〈美女與野獸〉告訴我們,必先被愛才能去愛……
【為什麼這本書是童話心理研究的必讀經典?】
貝特罕是心理學與童話研究大師,他透過精神分析,探索經典童話的心理意義與價值,深刻解讀童話的魅力。本書在一九七〇年代出版後,深受一般讀者及父母的歡迎,更對兒童心理學與兒童文學研究影響深遠:
◎引導20世紀童話復興
◎賦予童話新意義
◎讓童話心理學從學術研究走向一般讀者
◎深深影響兒童心理學與兒童文學研究
貝特罕認為,童話故事就是給孩子的愛的禮物;當童話召喚著你我潛藏的童心,也就是童話以原初的愛包圍我們,提供療癒的幸福美好時刻。
【童話恆久不變的價值】
貝特罕讓我們了解,許多童話不合現實邏輯,卻蘊藏豐富的深層內涵。童話透過故事的潛移默化,陪伴、支持孩子走過成長過程,呈現了童話難以替代的價值:
◎刺激想像,滿足渴望
◎平復焦慮,突破內在心智所處的困境
◎映照內心世界,帶來慰藉與勇氣
◎豐富生命,為心靈帶來療癒與重生
◎帶來蛻變,以及對未來的盼望
【國際好評】
「一本關於魔法的迷人圖書,一部關於童話故事的深刻之作。」——約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紐約時報書評》
「斐然可觀之作,對於兒童如何聽讀理解故事提出深刻洞見,書中取之不竭的想法足令讀者獲益良多;最重要的是,在治療經驗豐富的作者筆下,全書洋溢療癒人心的善意,以及凡事務實的開朗樂觀。」
——哈洛德.布魯姆(Harold Bloom),《紐約時報書評》
「貝特罕剖析童話故事如何提供一種獨特的方式,讓孩童得以化解內在心智所處的困境,雄辯滔滔、令人信服。」——《大西洋月刊》
「令人信服、發人深省——《波士頓環球報》
「貝特罕廣開以精神分析法審視古傳西方童話,探究童話如何內化隱晦而複雜的親子家庭關係,以及兒童所受的影響作用。對童話研究有興趣的人,必能從中照見古典童話承載集體意識盤根錯節的一角、梳理虛構與現實間的肌理脈落、悟及當代顛覆童話接續湧現的由來與必要,甚或從火花中岔出犀穎的批判觀點。」——幸佳慧(兒童文學研究者)
「布魯諾.貝特罕以精神分析重讀經典童話所得出的結果雖然與佛洛依德學派的取徑並不完全相同,卻相當具有思考與討論的價值,而他創意的詮釋為這些童話增添的趣味與意涵,亦值得讀者欣賞品味。」——黃宗慧(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在貝特罕的鼓吹之下,童話不再是妨礙兒童理性發展的危險幻想,而是有益心理發展的療癒工具。⋯⋯在這股由《童話的魅力》所引領的童話復興浪潮中,傳統童話的改寫與改編有如雨後春筍。新版本以小說、舞台劇、電影、卡通、圖畫書等等形式出現,成為對古老時代簡樸生活的懷舊嚮往,也是資本主義下流行娛樂的商品,或是暗中對抗權威的抒發管道。」——古佳艷(童話研究學者)
- 謝辭
- 魔法的用途:貝特罕、童話復興、與兒童文學
- 前言:為追求意義而努力
- 第一部 魔法滿囊
- 由內參悟的人生
- 〈漁夫與精靈〉:童話和寓言的比較
- 童話和神話的比較:樂觀主義與悲觀主義
- 〈三隻小豬〉:快感原則或現實原則
- 孩童需要魔法
- 「替代式滿足」與「有意識的認知」
- 外化的重要性:幻想的角色與事件
- 搖身一變:關於邪惡後母的幻想
- 將秩序帶入混沌
- 〈女王蜂〉:人格統合的境界
- 〈小弟弟和小姊姊〉:人類本性中的二元統合
- 〈水手辛巴達與搬運工辛巴達〉:幻想與現實之爭
- 《一千零一夜》的框架故事
- 兩兄弟的故事
- 〈三種語言〉:達成統合
- 〈三根羽毛〉:傻瓜老么
- 伊底帕斯衝突及解決方法:救難騎士與落難少女
- 對幻想的恐懼:童話故事為何遭禁?
- 借助幻想超脫嬰兒期
- 〈放鵝女孩〉:達到自主
- 幻想、復原、逃脫與撫慰
- 關於說故事給孩子聽
- 第二部 童話奇境
- 〈漢賽爾和葛麗特〉
- 〈小紅帽〉
- 〈傑克與魔豆〉
- 伊底帕斯神話:溯源妒火中燒的壞皇后
- 〈白雪公主〉
- 〈金髮女孩和三隻熊〉
- 〈睡美人〉
- 〈灰姑娘〉
- 動物新郎系列童話
- 〈傻小子離家學恐懼〉
- 〈白雪與紅玫瑰〉
- 〈青蛙國王〉
- 〈丘比德與賽姬〉
- 〈豬郎君〉
- 〈藍鬍子〉
- 〈美女與野獸〉
- 原書註釋
- 參考書目
紙本書 NT$ 580
單本電子書
NT$
40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