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5
「三國學」以《三國志》史傳、《三國志演義》小說為核心,浸潤滲透至各式文本。不論是文史之際或是異文本間的連結,「三國學」確實具「跨界」的質性與特色。是以本書循此思路,分別以《群書治要》、《史通》、《三國志演義》、《關帝歷代顯聖志傳》、臺灣趙雲信仰,五種橫跨類書、史評、小說、善書、民間信仰的不同領域文本材料,分析、呈現「三國學跨界」的現象,而有些許成果。「三國」為華人文化的重要母題、永恆經典,本書的研究與掘微,當也能豐富、拓展「三國學」的內涵與深度,面對「三國學」的萬種風華,嘗鼎一臠而略知肉味。
- 推薦序:博雅與跨界——序林盈翔教授《三國學跨界研究》 王文進(第a1頁)
- 自序:不惑 林盈翔(第a9頁)
- 第一章 滾滾逝水——「三國學」的邊界與跨界(第1頁)
- 一 問題意識(第1頁)
- 二 文獻回顧(第8頁)
- 三 章節安排(第30頁)
- 第二章 筆削取義——《群書治要》對《三國志》的消融與建構(第33頁)
- 一 前言(第33頁)
- 二 《三國志》「畏懼之史」的消融(第38頁)
- 三 《群書治要》「本求治要」的勸戒(第48頁)
- 四 結論(第62頁)
- 第三章 懲惡勸善——《三國志》的微婉顯晦與《史通》的善惡必書(第65頁)
- 一 前言(第65頁)
- 二 正統與史識:《史通》對《三國志》批評的再商榷(第68頁)
- 三 直書與晦筆:《春秋》書法的兩種面向(第82頁)
- 四 結論(第96頁)
- 第四章 抑揚顯志——《三國志演義》趙雲人物塑造與諸葛亮之關係(第99頁)
- 一 前言(第99頁)
- 二 趙雲是諸葛亮的命令執行者、沙場代理人(第103頁)
- 三 《三國志演義》人物塑造的抑揚結構:趙雲形象的強化(第113頁)
- 四 結論(第121頁)
- 第五章 聖俗之間——《關帝歷代顯聖志傳》的歷史敘事與擬史筆法(第125頁)
- 一 前言(第125頁)
- 二 關帝歷代顯聖的「擬史」建構(第128頁)
- 三 關帝信仰與明朝守護神(第144頁)
- 四 結論(第151頁)
- 第六章 文化記憶——臺灣趙雲信仰的經、史、文底蘊(第153頁)
- 一 前言(第153頁)
- 二 文化記憶的凝聚:趙雲成神的關鍵(第155頁)
- 三 儒經典常與道德秩序:趙雲信仰的底蘊(第165頁)
- 四 結論(第173頁)
- 第七章 依依東望——「三國學」的凝望與展望(第177頁)
- 徵引文獻(第183頁)
紙本書 NT$ 320
單本電子書
NT$
272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5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5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