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驚嘆於美的當下,就會懂得──
理性若少了美,就生不出智慧;人若少了美,也會沒了滋味。
懂「美」,不是為了當藝術家,而是渴望有質感的人生。
對美好事物的喜愛,是人人與生俱來、最深切的渴望;我們的心,都曾為了美而怦然心動,為了那不可言傳的喜悅而忘卻一切。
因此,從感受美到真切地認識美,就成了一門別具魅力的學問。
美學也提醒著我們:人們的感性能力,和理性同樣重要;而大哲學家黑格爾也說了:「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可見,失去了感性,美就無從誕生。
或許,當我們善待自己的感性,讓美成為我們生命中最豐盈而柔軟的思想養分,生活,就能精彩得像門藝術。
走向「美」的進路
1.解美的本質、價值和風格,包括:
.主觀vs.客觀
.相對vs.絕對
.真vs.善vs.美
.優美vs.崇高
.古典vs.浪漫
2.掌握美感的特徵與審美活動,包括:
.生理快感vs.道德愉悅vs.美感
.審美觀點:靜觀、移情、直覺、心理距離
3.玩味藝術創作與接受方式,包括:
.模仿vs.表現
.靈感vs.技術
.悲劇vs.喜劇
.時間vs.空間
.創作vs.接受
這本書以「美」、「美感」與「藝術」三個主要的概念為經,以西方與中國為緯,簡要但細膩地為讀者展示美學的諸多課題。作者以優美流暢的文筆,淺顯易懂的撰述介紹美學,加上本書特有的圖表解釋,讓讀者在圖文並茂的文本裡輕易地進入美學的天地。──審訂者 楊植勝(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美學也提醒著我們:人們的感性能力,和理性同樣重要;而大哲學家黑格爾也說了:「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可見,失去了感性,美就無從誕生。
或許,當我們善待自己的感性,讓美成為我們生命中最豐盈而柔軟的思想養分,生活,就能精彩得像門藝術。
走向「美」的進路
1.解美的本質、價值和風格,包括:
.主觀vs.客觀
.相對vs.絕對
.真vs.善vs.美
.優美vs.崇高
.古典vs.浪漫
2.掌握美感的特徵與審美活動,包括:
.生理快感vs.道德愉悅vs.美感
.審美觀點:靜觀、移情、直覺、心理距離
3.玩味藝術創作與接受方式,包括:
.模仿vs.表現
.靈感vs.技術
.悲劇vs.喜劇
.時間vs.空間
.創作vs.接受
這本書以「美」、「美感」與「藝術」三個主要的概念為經,以西方與中國為緯,簡要但細膩地為讀者展示美學的諸多課題。作者以優美流暢的文筆,淺顯易懂的撰述介紹美學,加上本書特有的圖表解釋,讓讀者在圖文並茂的文本裡輕易地進入美學的天地。──審訂者 楊植勝(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 哲學叛逆的小女兒
- Chapter 1 美學是什麼
- 【美學研究些什麼?】美、藝術與美感是三大領域
- 【美學的命名】「美學」因涵蓋最廣而成主流名稱
- 【美學的發展歷程】立基於哲學而後呈現多元面貌
- 【美學的研究方法】從「自上而下」轉為「自下而上」
- 【「美學」無所不在?】如何避免誤用「美學」一詞
- 【美學vs. 美育】學會思考美?學著感受美?
- 【美學在中國】因「西學東漸」而興起的美學熱潮
- 【美學在台灣】以融會中西的文藝美學發展最蓬勃
- 【探尋「中國的美學」】中國古典美學的發展與特質
- Chapter 2 「美」的奧妙
- 【「美」的定義】「美」無關現實利益,但令人愉悅
- 【「美」的名稱由來】中、西方如何為「美」命名
- 【美從何處尋?】美出現在藝術、自然、社會中
- 【美與感官】美流轉於眼耳鼻舌身之間
- 【三大普世價值的交融】「真、善、美」三重奏的中西演繹
- 【美學發展的轉向①】美從客觀論轉為主觀論
- 【美學發展的轉向②】美是主客觀的統一
- 【絕對論vs. 相對論】流轉於絕對與相對之間的「美」
- 【美的作用】美以無用為大用
- Chapter 3 美感的探索
- 【什麼是品味?】品味是易受後天影響的鑑賞能力
- 【什麼是美感?】美感是無關個人利益的愉悅感
- 【美感與快感相同嗎?】從少女之美引發的爭論
- 【美感如何形成?】美感源於主體與客體的交融互動
- 【審美心理活動的學說①:靜觀說】渾然忘我,凝神靜觀美的出現
- 【審美心理活動的學說②:移情說】「物我合一」之美出自同情的想像
- 【審美心理活動的學說③:直覺說】「直覺」在心中表現出美的意象
- 【審美心理活動的學說④:心理距離說】適當的「心理距離」才能與美相會
- Chapter 4 西方美學的重要範疇
- 【悲劇①】悲劇淨化人心,更引人擁抱理想
- 【悲劇②】悲劇是酒神精神與日神精神的融合
- 【喜劇①】喜劇藉由滑稽事物引人發笑
- 【喜劇②】喜劇在各種矛盾中顯出強烈主體性
- 【優美vs. 崇高】優美令人喜愛,崇高令人尊敬
- 【崇高】崇高是以精神力量將痛苦轉為愉悅
- 【古典vs. 浪漫①】現實與理想、理性與感性的衝撞
- 【古典vs. 浪漫②】心理狀態由「素樸」變為「感傷」
- 【古典vs. 浪漫③】藝術分為象徵、古典、浪漫三類
- 【醜與荒謬】醜和荒謬豐富了美的內涵
- Chapter 5 中國美學的重要範疇
- 【氣】從氣性論發展出的美學思維
- 【象】意象是凝聚情意的藝術結晶
- 【象vs. 境】從「象外」到「意境」的追求
- 【韻】餘韻是種悠然無盡的美
- 【味】餘味在細細品嘗後更顯醇美
- 【形vs. 神】以「神」御「形」的美感表現
- 【虛vs. 實】虛實相生的辯證之美
- 【和】美自萬事萬物的和諧中湧現
- 【淡】體會質樸而雋永的平淡之美
- 【自然】美是以自然本性與大自然欣然相迎
- Chapter 6 美學視野中的藝術思考
- 【藝術哲學的內容】從「美學」角度來思考藝術
- 【藝術概念的演變】藝術從「技術」變成「美術」
- 【藝術的意涵】藝術以「人工製作」為核心概念
- 【藝術的分類】從五花八門的技藝到專論美術項目
- 【藝術的起源①】藝術源自人的遊戲衝動
- 【藝術的起源②】藝術源自「無意識」的湧現
- 【藝術與現實的關係】藝術可以比現實更「真實」
- 【藝術的原則】藝術兼有自律性和社會性
- Chapter 7 藝術品
- 【藝術品的內容】從「模仿」、「再現」到「表現」
- 【模仿說代表】以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學說為根基
- 【表現說代表】克羅齊主張「藝術即表現」
- 【情感與形式】藝術是種有意義的形式
- 【對藝術品定義的反思】藝術品一定要創造內容和形式嗎?
- 【藝術品風格的形成】由創作者創造,由接受者辨認
- 【對詩歌的評價】對詩呈現真理和情感的不同解讀
- 【藝術類型的特質與比較】時間藝術vs. 空間藝術
- Chapter 8 藝術創作
- 【藝術家的形象】藝術家和工匠的差別何在?
- 【成為藝術家的條件】藝術家憑的是天分還是訓練?
- 【想像的特色及作用】藝術創作始於心靈「創造的想像」
- 【靈感是什麼?】來去不由自主的靈感
- 【藝術創作過程】藝術品的孕育、誕生與再創造
- 【影響藝術創作的社會因素】社會支持是助力也是阻力
- Chapter 9 藝術接受
- 【藝術創造與接受】藝術有賴創作者和接受者的互動
- 【藝術接受①:新批評和現象學美學】斬斷藝術家與藝術品之間的臍帶
- 【藝術接受②:符號學】向欣賞者開放的藝術品
- 【藝術接受③:接受美學】作品的空白有待接受者來填補
- 【藝術接受的型態】贊助收藏、市場消費與藝術評論
- 【藝術接受因科技而改變】複製、傳播技術對藝術接受的影響
- 【藝術接受品味與評價】藝術有無雅俗之分?
- 索引
- 人名
- 專有名詞
- 參考書目
紙本書 NT$ 320
單本電子書
NT$
25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