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0-01
書試圖從國共內戰遺緒探討臺灣小說中呈現的復原神話與情感結構。戰爭造成了各種的傷害,帶來積極復原的渴望,召喚意義的同時,造成了不同以往的新感覺、新思維。戰爭遺緒是重述記憶時的新基點,致使復原並非完全是過去的重現,反而添加了許多現下的想像與願望的結果。因此本書將借重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戰爭框架(frames of war)以及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情感結構(structures of feeling)的概念,勾勒國共內戰後臺灣小說對於國族復原的想像敘事。分析小說家如何建構復原神話敘事以獲取意義,產生認同的動能,同時讓支撐此神話的情感結構成為可以指認、分析的對象。最終提出「復原神話」與「情感結構」術語之理論界說,以此思考兩者對現下文化與心靈之影響。
- 空白頁面(第C頁)
- 空白頁面(第ai頁)
- 序/海市蜃景的浮起與撳鈕 蔡英俊(第i頁)
- 空白頁面(第iv頁)
- 第一章 導論:新時代的眺望(第1頁)
- 第一節 從戰爭遺緒出發(第1頁)
- 第二節 復原的普遍渴望,主體的想像解放(第6頁)
- 第三節 研究戰爭遺緒的理論路徑:敘述、創傷、框架(第14頁)
- 第四節 復原神話與情感結構之界說(第18頁)
- 第二章 家園受難記:姜貴小說的國家復原指南(第25頁)
- 第一節 在《旋風》中尋找中國新方向(第26頁)
- 第二節 《重陽》與知識架構的提出(第39頁)
- 第三節 憂鬱之情,哀悼之舉(第52頁)
- 第四節 小結:諷世生姜貴(第59頁)
- 第三章 痛苦的奉使:陳映真的宗教與現代主義添加(第67頁)
- 第一節 復國乃宗教之顯現(第68頁)
- 第二節 走向人間天堂的路上(第79頁)
- 第三節 「後戰爭」下的陳映真狼狽(第100頁)
- 第四節 小結:不止擁有知識,更要成為知識分子(第113頁)
- 第四章 「家臺灣」的練習題:柏楊與白先勇的兩種觀察(第117頁)
- 第一節 柏楊的臺灣無力感(第119頁)
- 第二節 白先勇的臺灣調適(第132頁)
- 第三節 小結:請傳統回家——從癱瘓到用情(第157頁)
- 第五章 復原神話的雛形:李渝與劉大任的重疊與錯位(第165頁)
- 第一節 李渝:想像一個賢明時代(第166頁)
- 第二節 劉大任:世界的中國(第198頁)
- 第三節 小結:雛形之奠定(第221頁)
- 第六章 想像的後遺症:情感撳鈕反應(第229頁)
- 第一節 張大春:復原神話的逆子與孝子(第230頁)
- 第二節 朱天心:復原神話的降靈現象(第248頁)
- 第三節 藍博洲:永恆的匱乏(第267頁)
- 第四節 小結:復原神話與情感架構的當代作用(第280頁)
- 第七章 結論:未完的迷惑(第289頁)
- 第一節 復原神話的再廓清(第292頁)
- 第二節 情感結構的能動性(第299頁)
- 第三節 研究展望:框架之外,神話再造?(第302頁)
- 參考文獻(第307頁)
- 跋/萬家燈火(第321頁)
紙本書 NT$ 400
單本電子書
NT$
280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0-01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0-01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