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6
本期內容簡介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超越自我的技術
這次的封面故事談的是「復盤」,出自圍棋術語,意思是:棋手在對弈之後,重新演練棋局中的每一步。這也近似於影像回放,讓棋士靜心、深入地思索,對手或自己在比賽中的每一顆棋子,都是為什麼走上那一步,又為什麼不是另一步。不難想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展開無數個假設和可能性:要是走了這一步,該不會就輸了;要是沒了那一步,說不定就贏了。
其實,類似復盤的行為或動作,在生活中隨處可見。運動員會看自己或對手的錄影;公司辦完活動後會召開檢討會議;在經歷一場成功或失敗的面試、演說、簡報之後,你難免會細細回想哪裡說得好、哪裡說得不好。
雖然我們透過日復一日地練習,經常在追求零錯誤的境界,或至少避免犯下低級錯誤、犯傻犯蠢,矛盾的是,錯誤或失敗往往教會我們最多。因為成功的喜悅,會讓我們對自己充滿積極正面的肯定,暫時性地忽略成功可能是偶然;但是出錯的悔恨,卻會激發我們下不為例、扳回一城的鬥志。
在《後悔的力量》書中,提到人類有反事實思考(counterfactual thinking)的能力。這種思維有「上下」兩種方向:向下反事實思維接近於及格就好、至少贏過一半人的想法;向上反事實思維則接近於怎麼沒考好,要是再用功一點就好了。「人類研究反事實思維二十載,竟得出一個古怪結論:當我們回顧過往,能令我們產生較佳感受的思考模式,較少發生;令我們產生較差感受的思考模式,則非常普遍。」
你或許經常用「至少⋯⋯已經很好了」的邏輯鼓勵安慰人,但是你心知肚明,自己經常是用「要是⋯⋯就好了」的心態苛求自己。
悔恨在所難免,要「化悔恨為力量」卻不容易,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書在教人養成好習慣了。
《富蘭克林自傳》裡寫到,「習性太強,理性無可奈何。」這位博學多聞的美國開國元老在書裡感嘆,「我知道或者自以為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所以我看不明白,為什麼我就不可以見對就做、遇錯就躲呢。」
於是,富蘭克林做了一張表,直欄是1周7天,橫列是13項他想堅守的美德,有違規,就記上黑點。每個星期只緊盯一項美德,每晚自省檢視,13個禮拜後,可以讓每個美德「約束」過自己一輪。1年52周,同樣的循環1年可以做4次。
計畫實行後,富蘭克林自述,「我驚訝地發現,自己的過錯比原先想像的多得多,但也滿意地看到它們在日益減少。」人的進步與成長,應該就是從自我檢視做起。
總編輯
齊立文
- Column 專欄(第16頁)
- 編輯台時間 齊立文|超越自我的技術(第16頁)
- 社長學步集 何飛鵬|員工有免於恐懼的自由(第20頁)
- 管理顧問的工具箱 徐瑞廷|永續企業採購碳權的考量?減量品質、類型、對社會環境效益(第22頁)
- 活用財務學管理 龔汝沁|採購報帳,得讓「制度」說了算,方能降低風險、維護公司利益(第24頁)
- 趨勢思維學 李世珍|以推薦獎金、折扣碼獲客,再用便利性與品質留客(第26頁)
- 當策略與實務相遇 柳育德|讓員工理解「為何要改變」,減少反抗、克服組織慣性(第28頁)
- 流通心思維 吳師豪| 「滿意」難以抵擋市場競爭,「認同」,顧客才會持續惠顧(第116頁)
- 零售最前線 王志仁| 5 種世代共存,如何行銷? 嘗試理解,是爭取認同的第一步(第118頁)
- 法律關鍵詞 楊貴智|社群平台內容該怎麼規範? 台灣可借鏡歐盟經驗(第120頁)
- Ideas Update 管理在線(第32頁)
- 《Entrepreneur》| 現在投入AI 為時已晚? 企業導入新技術5 個重要提問(第32頁)
- 《Fast Company》| OpenAI 推出GPT 商店,威脅生成式AI 科技新創公司(第33頁)
- 《L'Express》| 《紐約時報》狀告OpenAI,內容供應爭議浮上檯面(第34頁)
- 《World Economic Forum 報告》| 數位素養不足、科技落差加劇,成未來網路安全隱憂(第35頁)
-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AI 才是高碳排大戶?3R 策略減少科技耗能(第36頁)
- 《Fortune》| 輪調提供員工發揮舞台,也須正視內部人才轉移衝擊(第37頁)
- 《strategy + business》|企業轉型除了一句做或不做,更考驗公司團隊凝聚力(第38頁)
- 《Kellogg Insight》|供應鏈落實ESG,有助推升企業績效、股價(第39頁)
- Mini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黃仁勳與他的NVIDIA帝國(第42頁)
- 超越亞馬遜、Google,晉升全美市值第三大公司 1 兆美元晶片帝國的誕生,輝達如何成為「AI 軍火商」(第43頁)
- 科技業在任最久的CEO !黃仁勳的管理心法 我們從不制定長期計畫,而是在不斷變化的市場找策略(第46頁)
- 創立輝達前的人生,黃仁勳的成長故事 沒人理解你想做什麼的時候,只能先努力實踐(第48頁)
- Working Tips 實用祕技(第50頁)
- 溝通訣竅|找到合適的傾聽方式,讓對方願意說、講不停(第50頁)
- 思考技術|避開先入為主的盲點,決策不能靠直覺(第51頁)
- Diagram 管理圖解 62 個思考工具,提升你的創造力| 解鎖被慣性綁架的腦袋,從自由聯想找到靈感啟發(第52頁)
- Business Book Review 商管選書(第54頁)
- 中文書介|《萬物藍圖:看晶片設計巨人安謀的崛起與未來》 授權IP 讓合作優於競爭,矽智財霸主安謀的成名之路(第54頁)
- 中文書介|《極簡行銷課:什麼都能賣!創造流量、達成業績的關鍵5 步驟》吸引好奇、帶來啟發、保持承諾,邀請顧客進入你準備的故事(第57頁)
- Back to Basics 主題學習 洞悉成敗、總結經驗、提煉智慧 復盤的技術(第60頁)
- 為下次成功做好準備 獲勝時鞏固經驗;失利時改正錯誤,透過復盤,做自己最好的老師(第62頁)
- 看圖學管理大海報 精進會議5 步驟,讓檢討成為進步的基石(第65頁)
- Part1 步驟篇(第72頁)
- Part2 應用篇(第84頁)
- Part3 案例篇(第92頁)
- Focus 本期焦點(第100頁)
- CEO 管理講堂|儒鴻企業董事長 洪鎮海 Day1 就堅持技術本位,造就世界級的紡織代工品牌(第100頁)
- 創業人物|台灣比菲多集團董事長 梁家銘 爆品暢銷只是一時,要替產品、公司找到續航力(第108頁)
- 創業人物| Gogolook(走著瞧)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 郭建甫 台灣軟體跨出海外,把「防詐」變成一門好生意(第112頁)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拋開經驗、突破規則 培養變通思維(第122頁)
- 資源不足、處於下風怎麼辦?想盡辦法「繞過」困難,靈活變通,解決複雜問題(第124頁)
- Part1 概念篇(第128頁)
- Part2 案例篇(第136頁)
- Inside Brands 品牌故事(第142頁)
- 200 年老品牌成時尚寵兒|聲量超越Dior、CHANEL!百年品牌LOEWE 如何翻紅?(第142頁)
- 品牌再造的關鍵推手|時尚圈搖滾叛逆小子,替CELINE 注入新生命(第144頁)
- Manager's Life 下班後(第146頁)
- 私房書|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劉文雄 閱讀是思維改變的起點,鼓勵我從容面對未知(第146頁)
- 影視金句|《愛愛內含光》 「 其實火花滅了,再點燃它,就又好了。」(第148頁)
其他刊期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