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各位讀者選擇閱讀《崇高美德:見利思義》。本書旨在深入探討古代先賢們所傳承的高尚義舉,以及他們對義理與利益獨特的見解。透過這些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們將領悟義道的重要性,以及追求正義的真諦。
中國古代的先賢們普遍倡導「重義輕利」的精神。孔子的鄉試之舉和孟子的捨生取義觀念,都彰顯了犧牲自我追求正義的價值。墨子的苦行為義則告誡我們,為堅守內心的義念,不怕艱辛和犧牲。
在政治領域,韓非以國家大義為依歸,使國家得以繁榮。晏子以節儉取義,將個人利益置於大義之上。商業領域中,子罕、范蠡、白圭等人追求義與利的平衡,不僅謀求獲利,更注重保持正義和道德的態度。
本書還介紹了眾多仁人義士的感人事蹟,他們捨己救人,堅守善良和正義的原則,為家庭、社群和國家做出卓越貢獻,對人類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透過閱讀《崇高美德:見利思義》,我們能深刻理解義的價值,並學會如何在追求利益的同時保持正義和道德。書中的故事將啟發我們超越私利和狹隘觀念,追求更高尚的價值和目標。
最後,衷心希望《崇高美德:見利思義》能夠為您帶來啟發和正能量。願我們每個人都能以義為先,實踐正義,成為仁義之士,為這個世界帶來更多光輝。
- 先賢義舉——首義精神
- 孔子首倡重義輕利
- 孟子提倡捨生取義
- 墨子堅持苦行為義
- 韓非堅持國家大義
- 晏子崇尚大義與節儉
- 子罕大德高義不貪財
- 范蠡經商義中取利
- 白圭經商的義與利
- 馮諼大義之舉顯義德
- 深明大義——重義輕利
- 呂不韋鉅富不忘大義
- 巴寡婦清仗義援國
- 司馬遷大義退玉璧
- 楊震守義暮夜拒禮
- 廉範無私義薄雲天
- 董宣捨生取義不低頭
- 關羽集大義於一身
- 以義為先——正義而行
- 李義琰大義無私慾
- 杜暹常懷律己之心
- 宋清經商以義取利
- 范仲淹大義創義莊
- 蘇軾的慈善仁義之舉
- 天地義氣——仁人義士
- 于謙要留清白在人間
- 李汰黃金難換腐儒心
- 張員外不發不義之財
- 胡光墉經商先義後利
- 遊福明以信義立天地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350
單本電子書
NT$
245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