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群星會:從海明威到「今日世界」的現代主義
-
點閱:161
4人已收藏
- 作者: 國立臺灣文學館 策畫 , 王梅香,陳榮彬 主編
- 出版社:木馬文化
- 出版年:2023
- ISBN:9786263145245
- EISBN:9786263145504 EPUB; 9786263145511 PDF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171425
- 附註:附錄: 作者簡介等4種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繁簡轉換功能
冷戰陰影禁錮不住文學青年對現代主義的追求!
22位作者回首現代主義沸騰喧囂的年代
仰望文學群星璀璨光芒
「現代主義人才輩出,如群星匯聚閃耀。本選集除了聚焦美國現代主義如何在1960年代透過『橫向移植』降生臺灣,並從『群星』中拉出美國三位『作家中的作家』來介紹:費茲傑羅、福克納與海明威。」──陳榮彬,本書主編
「當既有的藝術形式和書寫內容不足以反映當下的情感,語言的實驗與內容的創新、反叛便油然而生。在白色恐怖的氛圍下,美國現代主義帶給當時的臺灣作家其他的書寫選擇和可能性。」──王梅香,本書主編
現代主義,是十九世紀末工業文明興起後,擴及哲學思想、審美觀念與文學活動的思潮;在這個全球價值信仰急遽變動的歷史時刻,臺灣並未缺席。
冷戰將世界一分為二的1960時代,美國現代主義與西方文本透過譯介進入戒嚴的臺灣社會,成為渴望與世界接觸青年的涓滴活水;這並非這座島嶼首次接觸現代主義。早在1920年代日治時期,當時文士便已透過日文學習日本的現代思潮。戰前作家透過日文學習,
戰後作家則透過英語學習,在戰爭陰影下汲取、思考、轉化,致力於語言的實驗與內容的創新。豐富多元的移植途徑,孕育出眾聲喧嘩的「臺灣現代主義文學」。
《文學群星會》集結國內青壯年的學者、作家和譯者,分別從研究、翻譯和生命經驗書寫等不同面向,探討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的誕降之時。當我們走過現代、跨越後現代,回首之際,除了看到經典而不過時的文學作品以外,更見證作家如何透過書寫探究現代人的本質。
「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讀者進入這場文學與思想的奇幻旅程,仰望文學群星的璀璨光芒。」──林巾力,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本書收錄了相關論述、作家作品,以及許多和這三位大師有關的臺灣作家與編輯,一同拼湊還原和說明這段了不起的文藝活動,值得讓我們以此為起點來認識現代主義。」──何致和,小說家
「時代,關乎創作。每個作家都有不同的現代歷程。但每個作家都有創作的初心,只是有的會轉彎,有的則永遠保鮮。」──鍾文音,作家
本書作者(依文章順序排列)
陳榮彬、楊詠翔、馮卓健、謝伊柔、馬欣、朱嘉漢、陳夏民、劉霽、葉佳怡、王梅香、單德興、陳允元、王惠珍、李惠珍、張錦忠、向陽、朱和之、黃儀冠、彭明偉、王鈺婷、Gwennaël Gaffric(關首奇)、蔣亞妮
本書特色
●回望美國咆哮的二○年代,解析三位美國文學巨擘的養成:費茲傑羅、福克納與海明威
●收錄三位美國名家散文,閱讀第一手美國夢的繁華與破碎
●從《現代文學》到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探討臺灣現代主義文學誕降之時
「當既有的藝術形式和書寫內容不足以反映當下的情感,語言的實驗與內容的創新、反叛便油然而生。在白色恐怖的氛圍下,美國現代主義帶給當時的臺灣作家其他的書寫選擇和可能性。」──王梅香,本書主編
現代主義,是十九世紀末工業文明興起後,擴及哲學思想、審美觀念與文學活動的思潮;在這個全球價值信仰急遽變動的歷史時刻,臺灣並未缺席。
冷戰將世界一分為二的1960時代,美國現代主義與西方文本透過譯介進入戒嚴的臺灣社會,成為渴望與世界接觸青年的涓滴活水;這並非這座島嶼首次接觸現代主義。早在1920年代日治時期,當時文士便已透過日文學習日本的現代思潮。戰前作家透過日文學習,
戰後作家則透過英語學習,在戰爭陰影下汲取、思考、轉化,致力於語言的實驗與內容的創新。豐富多元的移植途徑,孕育出眾聲喧嘩的「臺灣現代主義文學」。
《文學群星會》集結國內青壯年的學者、作家和譯者,分別從研究、翻譯和生命經驗書寫等不同面向,探討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的誕降之時。當我們走過現代、跨越後現代,回首之際,除了看到經典而不過時的文學作品以外,更見證作家如何透過書寫探究現代人的本質。
「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讀者進入這場文學與思想的奇幻旅程,仰望文學群星的璀璨光芒。」──林巾力,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本書收錄了相關論述、作家作品,以及許多和這三位大師有關的臺灣作家與編輯,一同拼湊還原和說明這段了不起的文藝活動,值得讓我們以此為起點來認識現代主義。」──何致和,小說家
「時代,關乎創作。每個作家都有不同的現代歷程。但每個作家都有創作的初心,只是有的會轉彎,有的則永遠保鮮。」──鍾文音,作家
本書作者(依文章順序排列)
陳榮彬、楊詠翔、馮卓健、謝伊柔、馬欣、朱嘉漢、陳夏民、劉霽、葉佳怡、王梅香、單德興、陳允元、王惠珍、李惠珍、張錦忠、向陽、朱和之、黃儀冠、彭明偉、王鈺婷、Gwennaël Gaffric(關首奇)、蔣亞妮
本書特色
●回望美國咆哮的二○年代,解析三位美國文學巨擘的養成:費茲傑羅、福克納與海明威
●收錄三位美國名家散文,閱讀第一手美國夢的繁華與破碎
●從《現代文學》到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探討臺灣現代主義文學誕降之時
- 封面
- 專書策畫單位與主編簡介
- 推薦序 仰望文學群星的璀璨光芒/林巾力
- 推薦序 有些你以為煙消雲散的東西其實還堅固著/何致和
- 推薦序 定點與流動的寫作人生/鍾文音
- 第一部分 美國現代主義:爵士年代,南方家園與失落一代的咆哮
- 導讀 現代主義群星會:三位美國文學大師的咆哮年代/陳榮彬
- 01 故事外的小說家,小說家的故事/楊詠翔
- 02 美國咆哮的二〇年代/馮卓健
- 03 那些尚未終結的往事:閱讀福克納/謝伊柔
- 04 影史上的費茲傑羅、福克納、海明威/馬欣
- 05 如果在巴黎,一位年輕美國作家/朱嘉漢
- 06 打破海明威的刻板印象,並重塑之/陳夏民
- 07 費茲傑羅永遠不老,希望也是/劉霽
- 08 翻譯福克納:主要以《聲音與憤怒》為例/葉佳怡
- 第二部分 美國現代主義散文選讀:海明威、費茲傑羅、福克納
- 09 一千美元在巴黎生活一年/厄尼斯特.海明威著,鄭婉伶譯
- 10 歐洲夜生活:一種疾病/厄尼斯特.海明威著,鄭婉伶譯
- 11 爵士年代的回聲/史考特.費茲傑羅著,劉霽譯
- 12 我失落的城市/史考特.費茲傑羅著,劉霽譯
- 13 密西西比/威廉.福克納著,葉佳怡譯
- 14 致黑人種族領袖的一封信/威廉.福克納著,葉佳怡譯
- 第三部分 初相識與再邂逅:現代主義運動在臺灣
- 導讀 現代人的藝術情感: 臺灣的現代主義文學/王梅香
- 15 今日世界出版社的美國文學翻譯與文明化任務/單德興
- 16 誰是最初的點火人?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的複線傳播/陳允元
- 17 巴別塔下的譯者鄭清文:翻譯實踐中的英譯本與美國現代主義文學/王惠珍
- 18 臺灣盜版商的最愛:海明威的作品在臺灣的翻譯/李惠珍
- 19 美國現代主義文學翻譯與文學養成:艾略特、海明威與福克納/張錦忠
- 20 秋光明亮:我的愛荷華記憶/向陽
- 21 在無盡的暮色裡:二〇二二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札記/朱和之
- 22 白先勇與現代主義/黃儀冠
- 23 奮戰不懈的文體家:談王文興的寫實與現代主義/彭明偉
- 24 「破壞的建設工作」:歐陽子與《秋葉》/王鈺婷
- 25 王禎和作品與美國現代主義/Gwennaël Gaffric(關首奇)
- 26 鮮為人知的「現代」記憶?戰後本省籍作家與美國現代主義/王梅香
- 27 我們的當代,如何現代:美國現代文學如何影響了臺灣當代小說/蔣亞妮
- 附錄
- 作者簡介
- 展覽資訊
- 美國現代主義年表
- 臺灣現代主義年表
- 版權
紙本書 NT$ 450
單本電子書
NT$
315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