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友雙月刊 [第641期]:嬰兒衰退潮對臺灣教育的紅色警戒
-
點閱:35
3人已收藏
- 作者: 師友月刊雜誌社編輯
- 出版社:師友月刊雜誌社
- 出版年:2023.10
- 格式:PDF,JPG
- 頁數:120
- 附註:師友月刊自607期(2018.01)起, 變更為師友雙月刊
本期內容簡介
嬰兒衰退潮對臺灣教育的紅色警戒
本期內容文章多元豐富,由教育觀點呈現少子女化在跨年齡、跨世代與跨人口結構的衝擊現況,探討教育系統各面向的適應。
封面故事特邀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王如哲特聘教授以〈少子女化,臺灣新教育的柳暗花明〉帶出了少子女化危機中,教育體系潛在的轉機與創新的契機。有鉅觀的描繪,也有微觀的指引,有助讀者梳理少子女化現象與現代臺灣教育脈動交互層疊,撥動臺灣教育面貌的蛇灰蚓線。
趨勢專欄,呈現了少子女化帶來數位化學習對教學的啟示,還有新北市、臺中市政府教育局在技職教育及幼兒教育的政策因應。筆觸深入淺出,皆指出了最為顯著的鉅觀梗概。
教育特寫專欄,涵括不同型態地方政府、教育階段、學校、身分的多元角度,勾勒了當前教保服務政策、偏鄉學校再造、市區小校的經營競合、私立學校退場的掙扎及離島學校永續發展的應變思維。不僅展現地方政府的政策觀點,也可理解學校夥伴的實踐理路,可以看見不同崗位工作者的努力與創新作為,也聽見他們擲地有聲的吶喊。
教育補給站專欄,除了精彩並令人期待的連載文章,為新進教師指點、帶來教育行銷的新觀念及新思維,還有教師甄試面試的寶貴秘訣。
另外,蔡佩均律師更用心以「#MeToo」時事議題為文,為現場的行政( 執法 ) 教育人員傳授心法。此外,新穎的營養與身心健康議題,更豐富了本期的內涵。
教育舞臺秀專欄,看到不同學校角色的教育夥伴,提供了現場彌足珍貴的實踐典範,為教育現場的創新思維,灑下濃濃的醍醐味。特別的是,邀請我國第一所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的公立高中分享了獨特的國際大賽獲獎經驗,還有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陳品帆以研究生的身分分享了情緒照護課程。
總而言之,本期內容看到少子女化的脈絡下,政府因勢利導的動態因應與政策緩衝,也看到組織調適與轉型中的變動及震盪,尤其是不同教育階段及公私立學校在課程、教材、組織經營的因應及創新,甚至是深化社會產業連結的跨域整合等正向發展的教育新面貌,無疑是「紅色警戒」對教育革新與期待發出另一波創新轉型的啟動號角。
趨勢專欄,呈現了少子女化帶來數位化學習對教學的啟示,還有新北市、臺中市政府教育局在技職教育及幼兒教育的政策因應。筆觸深入淺出,皆指出了最為顯著的鉅觀梗概。
教育特寫專欄,涵括不同型態地方政府、教育階段、學校、身分的多元角度,勾勒了當前教保服務政策、偏鄉學校再造、市區小校的經營競合、私立學校退場的掙扎及離島學校永續發展的應變思維。不僅展現地方政府的政策觀點,也可理解學校夥伴的實踐理路,可以看見不同崗位工作者的努力與創新作為,也聽見他們擲地有聲的吶喊。
教育補給站專欄,除了精彩並令人期待的連載文章,為新進教師指點、帶來教育行銷的新觀念及新思維,還有教師甄試面試的寶貴秘訣。
另外,蔡佩均律師更用心以「#MeToo」時事議題為文,為現場的行政( 執法 ) 教育人員傳授心法。此外,新穎的營養與身心健康議題,更豐富了本期的內涵。
教育舞臺秀專欄,看到不同學校角色的教育夥伴,提供了現場彌足珍貴的實踐典範,為教育現場的創新思維,灑下濃濃的醍醐味。特別的是,邀請我國第一所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的公立高中分享了獨特的國際大賽獲獎經驗,還有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陳品帆以研究生的身分分享了情緒照護課程。
總而言之,本期內容看到少子女化的脈絡下,政府因勢利導的動態因應與政策緩衝,也看到組織調適與轉型中的變動及震盪,尤其是不同教育階段及公私立學校在課程、教材、組織經營的因應及創新,甚至是深化社會產業連結的跨域整合等正向發展的教育新面貌,無疑是「紅色警戒」對教育革新與期待發出另一波創新轉型的啟動號角。
- 編輯室視野 嬰兒衰退潮對臺灣教育的紅色警戒(第6頁)
- 封面故事 少子女化,臺灣新教育的柳暗花明(第8頁)
- 趨勢(第15頁)
- 從數位學習轉型看臺灣少子化的教學啟示(第15頁)
- 少子女化的藍海策略:適性發展,成就每一位孩子(第22頁)
- 少子女化趨勢下公共化幼兒園之挑戰與展望(第28頁)
- 少子女化洪流衝擊下的臺灣社會應有的作為(第33頁)
- 教育特寫(第38頁)
- 公私協力推動平價教保服務:以新北市政府辦理非營利幼兒園為例(第38頁)
- 再造多元碩果:新竹縣偏鄉學校的亮點與現況(第42頁)
- 在教學第一線的衝擊:以金門縣分校為例(第46頁)
- 翻騰於嬰兒衰退潮下的學校(第51頁)
- 一步步逼近的少子化衝擊(第56頁)
- 少子化下的學校生存戰:以市區小校為例(第59頁)
- 少子化趨勢帶來的教育現場新契機(第63頁)
- 同濟中學的退場願望(第67頁)
- 教育補給站(第71頁)
- 菜鳥不侰,輕易勝任國小教師第一年(四):省思、期待成為巔峰型教師(第71頁)
- 圖卡的力量(六):認識圖卡教育行銷的資訊編輯工學(上)(第75頁)
- 開啟教師甄試成功的面試密碼(三):口試提問的方法有哪些?(第79頁)
- 校園法律面面觀(三):#MeToo:論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之處理流程(第85頁)
- 營養確可改善學生過動與憂鬱(第90頁)
- 教育舞臺秀(第95頁)
- 孩子,一個都不能少(第95頁)
- 為學生圓夢,讓高中設計教育與國際接軌(第99頁)
- 因為有愛,教育因而有方,助折翼天使展翅飛(第103頁)
- 讓閱讀的星,化為寫作的火(第108頁)
- 社會情緒學習,校園中的情緒照護課程(第112頁)
- 優生活專欄(第117頁)
- 全國近期精彩藝文活動(第117頁)
- 日月潭的輕旅行~教師會館住宿預購優惠(第B頁)
紙本書 NT$ 0
單本電子書
NT$
0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