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間距詩學:遙遠異質的美感經驗探索
  • 點閱:1
  • 作者: 翁文嫻著
  • 出版社:開學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20
  • ISBN:9789869808460
  • 格式:PDF,JPG
  • 頁數:434

美的事物,好像會撫摸你,調整你的內臟
 
  每天在巴黎「大學城」窗內讀中國古典詩,而週末到龐比度看一整天現當代的畫,忽然每一個漢字脫離固定的解釋,跑出來。厲害的詩人,讓字交錯橫生舞動,卻還有一條極嚴密的線,有結構、有身體起伏的聲音。
 
  原本是一隻馬,後來變貓頭鷹了,那樣的馬臉,不斷看時,確實是隻貓頭鷹。

  廿一世紀台灣是個接觸無限的平台,逐漸裝滿各色人種,可讓我們在不同的詩質裡「酥」掉。
 
  詩的「現代性」的意義,是尊重每一個世間物象如何伸展,詩人極度敏銳地去貼近,不動聲色地,帶給我們天地間物象的原型。如何正視華人心中遙遠雙方同時存在的狀況?是個非常值得研究的「未來性」議題。
 
  這本書,要在來源撞擊的「間距」調撥中,校正味覺,以至於語言。
  讓我們一起進入「現在詩」──「詩」,是一個動詞。
 
本書特色與架構
 
    站在「詩學」立場,本書是「詮釋學」的不斷更新。吸納法國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 2011年提出的「間距」觀念,將遙遠的法國經典及當代詩,連結三千年前《詩經》內異質成分,消融在華文現代詩語言美感之旁。提出新的詩學流派「字思維」:令字與字間,有更自由的連結,擺平西方句型與中國古典的隔閡。
 
  全書結構分三部分:一、古典中文的當代性與國際視野;二、現代詩語言創新中的古典元素追索──賦比興之轉化;三、不同語言因「間距」而生的美感效果。
 

作者簡介
 
翁文嫻(詩名阿翁)
 
  香港出生,台灣念大學,香港新亞研究所碩士。再到法國,做過不少性質不同的工,寫了一篇有關月亮的論文。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東方語文系博士,現任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專研現代詩「語言結構」上的美學變化,長期鑽研中國古典,再經歷法國詩學的洗禮,又是語言實驗的詩人,為台灣最前衛詩刊《現在詩》五人編委之一。因此,翁文嫻詩學多能疏解自白話文運動後,由於語言混雜(中國古典語法、西文語法)而生的各種美學與思維現象,挖掘被質疑、被誤解、卻真正具原創力的詩人。出版詩集《光黃莽》、散文集《巴黎地球人》、詩學論文《變形詩學》、《創作的契機》、《李白詩文體貌之透視》。

  • 序 一個詩學的追踪過程(第4頁)
  • 甲部 古典中文的當代性與國際視野(第23頁)
    • 唐詩如何「現在進行式」?-李白詩中「忽然」的律動(第24頁)
    • 抒情傳統的變體及其現代性發展-牟宗三文字的詩性理解(第42頁)
    • 期待一個批評學派之誕生-「字思維」詩學(第68頁)
  • 乙部 現代詩語言創新中的古典元素追索-賦比興之轉化(第97頁)
    • 《詩經》「興」義與現代詩「對應」美學的線索追探-以夏宇詩語言為例探研(第98頁)
    • 「興」、「後現代」、「對應」-夏宇及其後新一代的書寫(第134頁)
    • 「比」→「變形」:「變形詩學」在漢語現代化過程中的檢証(第190頁)
    • 「比」義在現代語言結構中的硬度-再論周夢蝶詩(第234頁)
    • 「賦」體美學探討-古今文法異動下,于堅與車前子的思想肉身(第258頁)
    • 「賦」體美學探討之二-顧城詩「呈現」界域的存在深度(第288頁)
  • 丙部 不同詩語言因「間距」而生的美感效果(第317頁)
    • 從詩的特性看遙遠思维「融合」之可能-波特萊爾與《詩經》的相遇(第318頁)
    • 《閃躲-中途停靠-碎骨片》編選觀-研讀法國當代詩的敘事載體(第330頁)
    • 「間距」觀念追探-也斯在中國詩學上打開的「間距」效果(第354頁)
    • 《現在詩》為詩學所打開的「文化間距」現象(第394頁)
  • 附錄 文章溯源(第424頁)
紙本書 NT$ 420
單本電子書
NT$ 294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