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徵與夢的詮釋:榮格心理學核心觀念
-
點閱:281
36人已收藏
- 譯自:The Undiscovered Self with Symbol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 作者: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著 , 鐘穎譯
- 出版社:楓書坊
- 出版年:2023
- ISBN:9789863778813
- EISBN:9789863778851 EPUB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112829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繁簡轉換功能
~榮格最後的作品~
大師最後歲月對同代以及下一代人的呼求
《未知的自我》與《象徵與夢的詮釋》
這兩篇論文是榮格晚年所寫,
用以回應二戰時期破碎的經驗以及大眾社會的興起。
《未知的自我》是他對同代以及下一代人的呼求──
他請求人們繼續自我發現的個人工作,並對方便且短暫的大眾文化進行心理學的反思。
榮格告訴我們,只有同時對個人心靈的意識與無意識面向進行覺察,
才能使人類文化持續地繁榮發展。
在本篇中,榮格對人類的心靈探索、時代的精神潮流、
文學藝術與宗教等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並對東西方的文化做出了許多精彩的論斷。
榮格對自我瞭解的反思以及對無意識的探索帶來了第二篇論文。
《象徵與夢的詮釋》完成於1961年他去世前不久。
榮格認為夢是無意識的溝通,他在文中解釋,
發生在夢裡的象徵是如何補償被壓抑的情緒與直覺。
這篇論文包含了他關於解夢最成熟的思想、以及如何療癒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裂口。
而這些觀念都是榮格心理學的核心,
也因此使本書成為榮格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本書特色
◎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本人親著。
◎榮格最後的作品,闡述其解夢最成熟的思想,以及療癒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裂口。
◎收錄倫敦大學學院教授榮格史教授,索努‧山達薩尼序言。
專業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
呂旭亞|榮格心理分析師
洪素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鄧惠文|作家、精神科醫師
詹美涓|IAAP榮格分析師
榮格認為人比自己想像的要缺乏理性,尤其在群體之中,群眾會把個別的見解與反思碾誶。使得國家變得軟弱,成為獨裁與教條主義的溫床。而認識深層自我,是使個體得以從群體的催眠中脫身,並且幫助集體心靈進化的不二法門。——詹美涓|IAAP榮格分析師
《未知的自我》是他對同代以及下一代人的呼求──
他請求人們繼續自我發現的個人工作,並對方便且短暫的大眾文化進行心理學的反思。
榮格告訴我們,只有同時對個人心靈的意識與無意識面向進行覺察,
才能使人類文化持續地繁榮發展。
在本篇中,榮格對人類的心靈探索、時代的精神潮流、
文學藝術與宗教等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並對東西方的文化做出了許多精彩的論斷。
榮格對自我瞭解的反思以及對無意識的探索帶來了第二篇論文。
《象徵與夢的詮釋》完成於1961年他去世前不久。
榮格認為夢是無意識的溝通,他在文中解釋,
發生在夢裡的象徵是如何補償被壓抑的情緒與直覺。
這篇論文包含了他關於解夢最成熟的思想、以及如何療癒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裂口。
而這些觀念都是榮格心理學的核心,
也因此使本書成為榮格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本書特色
◎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本人親著。
◎榮格最後的作品,闡述其解夢最成熟的思想,以及療癒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裂口。
◎收錄倫敦大學學院教授榮格史教授,索努‧山達薩尼序言。
專業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
呂旭亞|榮格心理分析師
洪素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鄧惠文|作家、精神科醫師
詹美涓|IAAP榮格分析師
榮格認為人比自己想像的要缺乏理性,尤其在群體之中,群眾會把個別的見解與反思碾誶。使得國家變得軟弱,成為獨裁與教條主義的溫床。而認識深層自我,是使個體得以從群體的催眠中脫身,並且幫助集體心靈進化的不二法門。——詹美涓|IAAP榮格分析師
- 書封
- 譯者序
- 目錄
- 2010年版英文序言 在《紅書》之後閱讀榮格
- I 未知的自我(當下與未來)
- 1.個人在當代社會的困境
- 2.平衡群眾心理的宗教
- 3.西方在宗教問題的立場
- 4.個體對自身的理解
- 5.生命的哲學與心理學方法
- 6.自我瞭解
- 7.自我瞭解的意義
- II 象徵與夢的詮釋
- 1.夢的意義
- 2.無意識的功能
- 3.夢的語言
- 4.釋夢時的問題類型
- 5.夢的象徵之原型
- 6.宗教象徵的功能
- 7.療癒分裂
- 附錄 榮格全集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420
單本電子書
NT$
294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