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揮毫之間, 濃墨字彩:懸腕平覆、起筆藏鋒、安硯臨摹, 以方寸漢字的歷代演變與篆刻筆法, 一覽墨香裡的大千世界
  • 點閱:34
    38人已收藏
  • 作者: 陳彬龢
  • 出版社:崧燁文化
  • 出版年:2023
  • ISBN:9786263573369
  • EISBN:9786263573932 EPUB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65228
  • 附註:附錄: 歷代書家小傳

大凡一書體之開創,須經過許多時日,歷幾多推移,使得完成;絕非一時代、一個人新創一種書法,遂能遽使天下之文化發生變化也。

書法是中國傳統美學重要的一環,更與漢字演變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端穩持重的隸書、飄逸雋秀的行書、奔放寫意的草體……
在字與書的撇捺之間,細品漢字的風韻!


▎書體沿革:楷書如立,行書如行,草書如走
楷、行、草稱為「書之三體」,是淺近的書論說法,尚不能闡明書體演變之原委,其上更有古文、大小篆、隸書、八分、章草……等,能從各時代盛行的書體得見其演變的脈絡。

【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書等名,周宣王時太史籀變古文作大篆,通行至秦。古樸高華、整齊典麗,開小篆之先,與前古文字有顯著變化。

【隸書】:秦人程邈所作,由大小篆及古文變化而來,書寫更為簡捷,故欲知隸法者,不可不知篆法,其後的八分、楷書皆由此分歧而出。隸書在漢代已盡善盡美,極變化之能事。

【楷書】:楷者,法也,式也。文字變化歷代不同,古隸、八分、章草通行之後,又逐漸進入整齊端方的字體時代,自然而然生出正書一體。漢末為初創期、魏晉為發展承繼期,六朝極盛,隋唐集大成。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皆為一時之大宗。

【行書】:「即正書之變體,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稱之行書。」比起正體,更有「通行書體」之意的行書更為流暢、簡便。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草書】:有一稱「破草」,因襲許多古文書體變化而成。有連綿之勢者,謂之「連綿草」;奔放自在者則謂之「破體」。

▎拳有分南北,書法也有分南北?
漢末、魏晉之間,書體由隸書變而為正書、行書、草書,而正書、行草又分為南北兩派,
東晉、宋、齊、梁、陳為南派;趙、燕、魏、齊、周、隋為北派,
南派名家如鍾繇、王羲之、王獻之、智永、虞世南;北派則衛瓘、沈馥、歐陽詢、褚遂良。
南派有江左文士之風流,疏放妍妙,長於啟牘;北派乃中原古法,拘謹古拙,長於榜書。

▎民國文化學人:曾被指控為漢奸,是愛國者還是叛國者?
陳彬龢乃民國報刊屆文士,在教育、文化、出版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貢獻,卻淪為日本的魁儡、在《申報》替日軍宣傳?
更與日本駐滬領事館的岩井英一來往,成為日方培養的職業特務?
是愛國志士,還是叛國文士?

【本書特色】
漢字流傳數千年,經過各朝各代的演變,在書寫時也歷經了許多體式的變化,如篆書、隸書、行書、楷書等等,而每個朝代又受當時社會文化風氣、流傳通行的實用性、審美標準各異等因素影響,書體相繼發展,形成濃墨重彩的書法文化。本書自書體沿革、書法特色、執筆用筆的方法、名家書法評析等方面,帶領讀者欣賞文字與書法的美。

作者簡介

陳彬龢,1888-1945,民國報刊文士、學者,曾任中俄大學總務長、天津南開學校總務長等職;1926年因參加反帝愛國運動遭段祺瑞政府通緝。1929年在日方支持下編輯出版《日本研究》,後在申報工作,在日方扶持下任社長,替日本宣傳造勢,因與日方的頻繁來往並保持商業貿易,被視為漢奸,在日本戰敗後逃亡。

  • 第一編 文字源流
  • 第一章 緒言
  • 第二章 文字之淵源及其興盛
    • 第一節 字之特徵
    • 第二節 字之構造—六書
    • 第三節 字之整理
  • 第三章 古代文字研究之形式
  • 第二編 書體沿革
  • 第一章 書體總說
    • 第一節 古文
    • 第二節 大篆
    • 第三節 小篆
    • 第四節 隸書
    • 第五節 八分
    • 第六節 章草
    • 第七節 楷書
    • 第八節 行書
    • 第九節 草書
  • 第三編 書法述評
  • 第一章 書法總評
    • 第一節 三代人書法
    • 第二節 秦人書法
    • 第三節 兩漢人書法
    • 第四節 三國人書法
    • 第五節 六朝人書法
    • 第六節 王羲之
    • 第七節 唐人書法
    • 第八節 宋元明人書法
    • 第九節 清人書法
  • 第二章 南北書派論
  • 第四編 書法研究
  • 第一章 學書概說
  • 第二章 執筆
    • 第一節 執筆法
    • 第二節 把筆無定法
    • 第三節 執筆之高下
    • 第四節 撥鐙法
    • 第五節 腕法
    • 第六節 懸腕
    • 第七節 提腕
    • 第八節 枕腕
    • 第九節 平覆法
  • 第三章 用筆
    • 第一節 起筆與終筆
    • 第二節 藏鋒與露鋒
    • 第三節 正鋒與偏鋒
    • 第四節 直筆與側筆
    • 第五節 圓筆與方筆
    • 第六節 三折法
    • 第七節 歐陽詢八法
    • 第八節 張懷瓘論用筆十法
    • 第九節 智永「永」字八法
    • 第十節 筆法名稱二種
  • 第四章 結構
    • 歐陽詢三十六條結構法
  • 第五章 習字
    • 第一節 選紙
    • 第二節 選毫
    • 第三節 選墨
    • 第四節 安硯
    • 第五節 正姿勢
    • 第六節 臨、摹
    • 第七節 少數字之熟習
    • 第八節 博覽
  • 附錄一 歷代書家小傳
    • 釋高閒
    • 釋光
    • 徐鉉
    • 李建中
    • 蘇易簡
    • 鄭文寶
    • 王著
    • 郭忠恕
    • 向敏中
    • 畢士安
    • 歐陽修
    • 蔡襄
    • 王安石
    • 司馬光
    • 蘇軾
    • 黃庭堅
    • 米芾
    • 宋徽宗
    • 趙明誠
    • 張商英
    • 米友仁
    • 黃伯思
    • 薛紹彭
    • 範成大
    • 朱熹
    • 姜夔
    • 党懷英
    • 王庭筠
    • 趙孟頫
    • 康里巎巎
    • 鮮于樞
    • 吾丘衍
    • 柯九思
    • 楊維楨
    • 倪瓚
    • 宋濂
    • 宋璲
    • 陶宗儀
    • 解縉
    • 楊士奇
    • 陸友仁
    • 姜立綱
    • 陳獻章
    • 李東陽
    • 吳寬
    • 李應禎
    • 王守仁
    • 祝允明
    • 文徵明
    • 徐霖
    • 陸深
    • 董其昌
    • 米萬鍾
    • 趙崡
    • 趙宦光
    • 成親王
    • 郭宗昌
    • 傅山
    • 王鐸
    • 王時敏
    • 宋曹
    • 紀映鍾
    • 馮班
    • 查士標
    • 鄭簠
    • 程邃
    • 王餘佑
    • 萬壽祺
    • 吳山濤
    • 馮行賢
    • 楊思聖
    • 沈荃
    • 笪重光
    • 勵杜訥
    • 王鴻緒
    • 倪燦
    • 朱彞尊
    • 王宏撰
    • 陳弈禧
    • 姜宸英
    • 汪士鋐
    • 何焯
    • 徐用錫
    • 張照
    • 王澍
    • 蔣衡
    • 鄭燮
    • 丁敬
    • 金農
    • 蔣驥
    • 裘曰修
    • 劉墉
    • 梁同書
    • 翁方綱
    • 錢灃
    • 錢大昕
    • 王文治
    • 梁巘
    • 姚鼐
    • 孔繼涑
    • 程瑤田
    • 鐵保
    • 錢坫
    • 鄧石如
    • 錢伯垌
    • 阮元
    • 伊秉綬
    • 洪亮吉
    • 桂馥
    • 陳希祖
    • 江聲
    • 張廷濟
    • 吳榮光
    • 陳鴻壽
    • 包世臣
    • 郭尚先
    • 程恩澤
    • 張琦
    • 何紹基
    • 曾國藩
    • 吳熙載
    • 俞樾
    • 趙之謙
    • 翁同龢
    • 倉頡
    • 史籀
    • 李斯
    • 程邈
    • 王次仲
    • 揚雄
    • 曹喜
    • 杜度
    • 崔瑗
    • 許慎
    • 張芝
    • 張昶
    • 蔡邕
    • 師宜官
    • 梁鵠
    • 左伯
    • 蔡琰
    • 鍾繇
    • 宋翼
    • 邯鄲淳
    • 衛覬
    • 韋誕
    • 皇象
    • 衛瓘
    • 衛恆
    • 索靖
    • 王導
    • 郗愔
    • 王廙
    • 王羲之
    • 王獻之
    • 王羲之代書人
    • 張翼
    • 謝安
    • 桓溫
    • 桓玄
    • 衛夫人
    • 盧偃
    • 崔潛
    • 謝靈運
    • 羊欣
    • 蕭思話
    • 范曄
    • 丘道護
    • 巢尚之
    • 孫奉伯
    • 虞和
    • 鄭道昭
    • 王僧虔
    • 張融
    • 蕭子雲
    • 陶弘景
    • 徐僧權
    • 庾肩吾
    • 江總
    • 釋智永
    • 江式
    • 丁道護
    • 釋智果
    • 唐太宗
    • 虞世南
    • 歐陽詢
    • 歐陽通
    • 魏徵
    • 房玄齡
    • 杜如晦
    • 李靖
    • 殷令名
    • 殷仲容
    • 楊師道
    • 褚遂良
    • 薛純陀
    • 顏元孫
    • 李懷琳
    • 趙模
    • 韓道政
    • 馮承素
    • 諸葛貞
    • 湯普徹
    • 陸柬之
    • 陸彥遠
    • 裴行儉
    • 敬客
    • 孫師範
    • 孫過庭
    • 薛稷
    • 鍾紹京
    • 王知敬
    • 盧藏用
    • 薛曜
    • 宋璟
    • 呂向
    • 李邕
    • 盧鴻一
    • 唐玄宗
    • 韓擇木
    • 宋儋
    • 張懷瓘
    • 張旭
    • 賀知章
    • 李陽冰
    • 張從申
    • 竇臮
    • 顏真卿
    • 徐浩
    • 袁滋
    • 韓愈
    • 柳宗元
    • 柳公權
    • 唐玄度
    • 杜牧
    • 釋懷素
    • 釋懷仁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299
單本電子書
NT$ 209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