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是一門造形藝術: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暨龐畢度中心策展人的跨藝術之旅
-
點閱:62
16人已收藏
- 譯自:Le cinéma, un art plastique
- 作者: 多明尼克.巴依尼 著
- 出版社:黑體文化
- 出版年:2023
- 集叢名:灰盒子:6
- ISBN:9786269668045
- EISBN:9786269668014 EPUB; 9786269668007 PDF
-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 頁數:316
- 字數:161898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繁簡轉換功能
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與龐畢度中心電影策展人
電影與藝術的跨界之旅
「展覽的企圖,乃是要初步刻畫出一種:繪畫和電影之關係在心智層面上的考古學,尤其是繪畫如何流向電影。」──多明尼克.巴依尼
本書書名啟發自法國國家電影資料館創始館長亨利.朗瓦(Henri Langlois)所說的話:「默片電影是一門造形藝術。」在本書中,作者巴依尼以這個角度來看待整體的電影。多明尼克.巴依尼是朗瓦的繼任者,在電影節目的排片傳統之外,他更開啟了一系列電影與當代裝置、視覺和繪畫等造形藝術的電影展覽對話關係。
在新世紀的二十多年來,多明尼克.巴依尼策劃過許多國際知名導演的專題回顧展覽,並且跟歷史上共享著相關主題或意象的藝術作品一起展出,舉凡法國詩意寫實名導尚雷諾瓦、美國驚悚電影大師希區考克、法國新浪潮大導高達、義大利後新寫實大師安東尼奧尼、伊朗名導阿巴斯,乃至於中國獨立紀錄片導演王兵等,巴依尼都曾為他們量身策劃過大型的藝術展覽,並在法國、英國、義大利許多國家展出,他們的作品在美術館中展示,並和其它的形象性藝術進行遭逢與對比。
電影進入美術館,於展牆之上展示,更能使它和其他藝術類型相互接近,並顯現其造形力量。巴依尼用比較視覺藝術的圖像學方法,穿針引線,勾連起電影如何是一門造形藝術的脈絡。
- 導讀 電影的兩種進路:進入展示空間及比較藝術史/林志明
- 前言 展覽電影存在,我遇見過它
- chapter1 電影、銀幕及展牆
- chapter2 實驗,保存:亨利.朗格瓦
- chapter3 最後的象徵主義者:雷昂斯.裴瑞
- chapter4 位於義大利電影起源的繪畫
- chapter5 從奧維德到賈克.突爾納
- chapter6 觀看的迷途:論希區考克作品中的透明投影
- chapter7 雷諾瓦家族:從奧古斯特的廣域繪畫到尚的廣域鏡頭
- chapter8 「有如濕壁畫」的電影:保羅.吉歐里
- chapter9 「烏托邦之旅」的回憶:一個未實現展覽的筆記
- chapter10 鐵西區:王兵
- chapter11 一位穿著畫家外衣的電影作者的肖像:安東尼奧尼
- chapter12 裝置中的地毯: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 chapter13 看到自己消失的女人:愛麗斯.安德森
- chapter14 頭髮與捕捉
- chapter15 抗拒電影
- chapter16 由觀看人到參訪人
紙本書 NT$ 500
單本電子書
NT$
35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