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30
本期內容簡介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高勝率的思考方式
在《金融時報》上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智識謙遜為什麼重要〉(Why intelligence humility matters),作者傑米瑪.凱利(Jemima Kelly)引述兩位澳洲學者的學術論文,探討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比其他人更相信陰謀論和假新聞?
研究發現,比起年齡、收入、性別、教育程度、種族、政治偏好或宗教信仰等因素,有一個更加顯著且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智識謙遜。
我們直覺上會以為,具有一定的教育水平或智商,應該更有助於辨識假消息,但是研究發現,「聰明人反而更容易接收某些類型的錯誤資訊,因為會合理化自己相信的事情。」這也難怪我們不時看到聰明人做蠢事、流露出知識的傲慢,或是善於詭辯,硬把黑的事說成白的。
因此,或許我們應該把智識的衡量標準,從「高與低」換成「謙遜與傲慢」。所謂的智識謙遜,可以理解為:願意認識到自己的認知有其局限,也會產生偏誤;在出錯的時候,願意坦然承認;還有,比起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對於某個議題的真相更感到興趣。
聰明才智有優點,也有缺點,會讓人心存謙卑,自知學海無涯;也會讓人心生傲慢,自以為無所不知。文章中提出一個智識謙遜的有效檢驗法,試著自問:「我是否經常對於我不太了解的問題,抱持強烈意見和觀點?」
這讓人聯想到股神巴菲特的經營夥伴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的名言:「對於一個手握鐵鎚的人來說,每一個問題看起來都像是一枚鐵釘。」這就是智識上的停滯、僵固與傲慢。
在集結蒙格的人生智慧與哲學的《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一書裡,引用蒙格的一段話:「你必須知道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並且經常運用它們——要全部用上,而不是只用幾種。」在蒙格看來,只懂得用一種方法來解決所有問題的人,很容易犯傻,而人很難做到每次正確,卻可以透過思慮周延、參考前例,減少犯錯。
另一個重要態度則是,「蒙格養成了一種異常罕見的性格,願意、甚至渴望去證實和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從中吸取教訓。」
這幾年有幾本書,都在談心智模型,像是《超級思維》《思考的框架》《造局者:思考框架的威力》《多模型思維:天才的32個思考策略》,幾乎每一位作者都談到是受到蒙格的啟發:具備跨學科、跨領域、多模型的思維。
一招半式不足以闖蕩江湖,尤其在這個複雜多變、充滿不確定的世界裡,我們會遇到陌生且龐雜的問題,這需要我們保持謙遜,持續學習,同時也懂得借力使力,集合眾智,組建一支更多元的團隊。
總編輯
齊立文
- Column 專欄(第14頁)
- 編輯台時間 齊立文| 高勝率的思考方式(第14頁)
- 社長學步集 何飛鵬|激勵也是需要學習的!(第18頁)
- 管理顧問的工具箱 徐瑞廷|職場「跳跳族」增加中,企業該如何調整招聘思維?(第20頁)
- 活用財務學管理 龔汝沁| 放下眼前私利誘惑,往往能促成長遠勝利(第22頁)
- 文仁策略思維 詹文男|對青年生涯至關重要的4個大夢,也能應用到企業永續發展?(第24頁)
- 影視經濟學 馮勃翰| 撙節成本、追求量少質精,華納兄弟探索狂砍原創作品(第114頁)
- 行銷思維再進化 楊少夫|客觀分析市場、未來趨勢,事先布局關鍵資源與能力(第116頁)
- 圓韌領導力 周明緯|大離職潮下,員工更需要歸屬感(第118頁)
- Ideas Update 管理在線(第26頁)
- 《Fortune》| 面對經濟衰退、前景不明,企業、消費者該如何應對?(第26頁)
- 《Forbes》|誰是下一家新創獨角獸?金融、保險科技領域受青睞(第27頁)
-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降低混合辦公的孤獨感,組織需刻意安排人際交流機會(第28頁)
- 《THE21》| CEO的出差工作術:活用數位工具在哪都能辦公(第29頁)
- 《Entrepreneur》| 疫情重創共享辦公室生意,創辦人靠列工作清單走出低谷(第30頁)
- 《週刊東洋経済》| 成本漲,勞動力短缺,日建設公司以合作聯盟拓展商機(第31頁)
- Trending News 趨勢話題(第34頁)
- 金管會宣布壽險業自2026年IFRS 17生效| 未接軌會計準則IFRS 17,為何讓壽險業帳面淨值蒸發?(第34頁)
- 零售業者紛進攻電子支付| 全支付上線10天用戶破百萬,全聯不打補貼戰的底氣在哪?(第38頁)
- Working Tips 實用祕技(第42頁)
- 顧客經營| 讓粉絲參與產品創造過程,把社群同好變死忠用戶(第42頁)
- 溝通技巧| 強勢主管、同事的使用說明:給意見時也給面子(第43頁)
- 工作效率| 在家上班常分心?打造工作區,提升專注力(第44頁)
- Diagram 管理圖解 飛輪效應(flywheel effect)| 商業模式需每一環節緊緊相扣,以紀律推動、累積能量直到起飛(第46頁)
- Business Book Review 商管選書(第50頁)
- 中文書介| 《隱形冠軍 2.0》台灣仰賴的「隱形冠軍」模式,未來能持續成功嗎?(第50頁)
- 日文書介| 《以顧客為中心的企業經營》(暫譯,日文書名為《顧客起點の經營》)經營不是「我要賣什麼給顧客」,是「顧客想要什麼,我提供」(第54頁)
- Back to Basics 主題學習 拓展心智的廣度與深度,解決複雜問題 34個思考模型(第60頁)
- 工具多、盲點少,思考清晰做對決定(第62頁)
- 看圖學管理大海報 成為多元思考者,打破認知慣性的6個練習(第65頁)
- 概念篇(第72頁)
- Focus 本期焦點(第98頁)
- CEO管理講堂|長華集團總裁 黃嘉能 成為產業規格的制定者,讓競爭對手只能追隨(第98頁)
- 創業人物|濾能董事長 黃銘文改良半導體無塵室濾網,從零訂單到台灣市占過半(第106頁)
- 轉型人物|輝凌藥品台灣總經理 黃正安用減法精神加成產品潛力,排卵針、夜尿症藥品市占第一(第110頁)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如何找回動力、重拾生產力? 擊退職業倦怠(第120頁)
- 21世紀的文明病:職業倦怠 從過度努力到躺平,「有害」工作正侵蝕你的生活(第122頁)
- Part1 當倦怠找上門(第124頁)
- Part2 倦怠類型(第128頁)
- Part3 案例篇(第136頁)
- MBA@Office 辦公室商學院 名師一堂課|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系講座教授 吳安妮 革除不當使用的成本,過程好,成果就會好(第142頁)
- Manager's Life 下班後(第146頁)
- 私房書|晟德集團董事長 林榮錦閱讀不要被書綁架,才能走出自己的篇章(第146頁)
- 電影金句|《神隱少女》 「名字一旦被奪走了,就會找不到回家的路。」(第148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