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藏今藝術&投資 [第357期]:戰後前衛1955-1965
-
點閱:512
11人已收藏
- 作者: 典藏雜誌編輯部編輯
-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 出版年:2022.06
- 格式:PDF,JPG
- 頁數:118
- 附註:原刊名﹕典藏藝術雜誌﹐發行至第90期(民89年3月)止﹔自第91期(民89年4月)起﹐衍成﹕典藏今藝術 原刊名: 典藏今藝術, 自2018年4月起與《典藏投資》合併, 起始期數為307(201804)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7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主題:革命與禪——戰後前衛1955—1965
------
延續本刊四月號專題「冷戰的興起與前衛的誕生:戰後前衛1945-1955」,時序進入第二個十年。1955至1965是一個充滿疑惑與反思的年代,也是對美式消費資本主義謳歌與厭棄的時代,是佛法與革命相遇的年代。而藝術則是由身體與行動構成的紅色激揚(左翼與行為藝術)與打破既有觀念與框架的黑色沈思(禪宗與觀念藝術),以及隨著霓虹和詭艷螢光起舞(消費資本主義與普普)的派對。(企劃/朱貽安)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藝博會的「知面」與「刺點」(第30頁)
- COLUMN 今專欄(第32頁)
- 甘露水與台灣美學的陰性構造(第32頁)
- 沒有通膨只有膨風的遠方(第34頁)
- 不一樣的當代美術館(上)(第36頁)
- 如何選擇藝術品標的?(下)之一(第38頁)
- 台灣藝術市場需要更升級的國際化(第40頁)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西東重義的繪畫與考古(第42頁)
- ART TALK 相談室 收藏.傳世 專訪UBS瑞銀集團台灣區總經理陳允懋及亞太客戶策略辦公室執行副總裁賴才琪(第44頁)
- ARTIST 藝術家 未帶地圖的夜騎士 莉莉.基米爾的繪畫征途(第46頁)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第50頁)
- 回首30 挑戰與展望 專訪畫廊協會理事長張逸羣(第50頁)
- 奠基與延續 專訪畫廊協會秘書長游文玫(第53頁)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卅年起伏,初心再拾 日升月鴻畫廊新空間開啟新篇章(第56頁)
- FEATURE 專題企畫 革命與禪 戰後前衛1955—1965(第58頁)
- 紅、黑以及霓虹 左派、禪宗與消費資本主義(第60頁)
- 回歸現實:1960新前衛和幾本書(第64頁)
- 1955—1965:前衛電影運動的先驅以及接棒的旗手 介於非敘事與敘事之間的提問(第68頁)
- 向一切說不──對舞蹈的否定與身體的叛變(第72頁)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第76頁)
-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不可能的夢」的台灣與台灣身分認同之體現(第76頁)
- 總體性創作的多重轉化與反身意識 陳怡潔在「寶島隨身聽」中的光體創作計畫(第80頁)
- 成為「礦工畫家」之前 文藝青年洪瑞麟在東京(第84頁)
- 追尋記憶 「2022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的真實與虛構(第88頁)
- 在講座舞蹈表演中,補上藝術史多樣性的缺席 從葛艾拉.布爾的《勞拉一夥人》談起(第92頁)
- 維克多.瓦沙雷利的高量產策略(第96頁)
- SPOTLIGHT 藝壇注目(第98頁)
- 曠野中的未來者 佩斯畫廊吉爾.德.貝蘭庫爾個展「船上鳥」(第98頁)
- 名之以藝術家 郭維國同名個展(第100頁)
- PREVIEW 拍賣預告 保利香港十年大成 傳奇經典齊現拍場(第102頁)
- FORUM 藝術論壇 以他國經驗為參照的起點 《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行政法人制度研究》高雄場新書發表會(第106頁)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以藝術引領後疫情時代「重生」 第六屆麗寶國際雕塑雙年獎全球徵件開跑(第108頁)
其他刊期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