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少成疾:肌少症專家聯手傳授保健x營養x鍛鍊 搶救肌少症, 強健下半生:強肌力50問, 讓你抗肌少, 活得好!
-
點閱:708
456人已收藏
- 作者: 陳昭蓉, 林宗慶, 許碧惠作
- 出版社:凱信企管顧問出版 采舍國際總經銷
- 出版年:2020
- 集叢名:享健康:7
- ISBN:9789869869065
- 格式:PDF,JPG
- 頁數:212
- 附註:版權頁副題名: 肌少症專家聯手傳授保健x營養x鍛鍊, 搶救肌少症, 強健下半生 : 臺灣進入高齡社會, 別讓「肌少症」成為你失能的原因!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5
「肌少症」已成高齡社會最熱門、關注的議題;
臺灣進入高齡社會,千萬別讓「肌少症」成為你失能的原因!
40歲開始,身體肌肉便開始流失,並隨年紀增長而加速。
根據統計,臺灣65歲以上的長者,每10名至少有一名罹患肌少症,
目前全臺有近30萬名患者。可怕的是,有8成的人渾然不知!
走路遲緩
毛巾擰不乾
座椅起身困難
體重無故減輕
……都是肌少症的徵兆,
輕影響行動力,走不出去;
重則導致失能,坐在輪椅上或臥床。
拒絕失能,影響後半生……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及多位醫事各界傾力推薦,
第一本結合醫師、營養師及物理治療師的肌少症7人專業團隊,
聯手打造50個肌密行動,給你最全面有效的防肌少策略,
帶你養肌抗衰活得好,人生更健康精彩!
★適用對象:
所有超過40歲的你,家裡都該有的「養肌抗衰、增肌減脂」保健書,照顧自己以及家中長輩。
▎強肌力50問,全方位解答肌少症相關的50個迷思
˙肌少症是老年人專利,我還年輕不用擔心?
˙熟齡族偏好清淡飲食,「粗茶淡飯」才是健康之本?
˙預防肌少症,三餐該怎麼吃,蛋白質該如何攝取?
˙瘦的人比較容易有肌少症的問題,胖的人就不用擔心?
˙要做什麼運動,才能預防肌少症;肌少症的人又該做什麼鍛鍊呢?
˙有三高問題、慢性病的人,如何預防肌少?
……50個重要的肌少症迷思及自我檢測法,以Q&A的方式便於快速檢索、
排疑解惑,給你最完整的防護觀念與解決之道。
▎最強肌少症7人專業團隊,聯手帶你養肌抗衰不肌少
擁有治療肌少症豐富經驗的醫師X營養師X物理治療師,合力打造的肌少症寶典,整合最新保健觀念、飲食營養、運動鍛鍊,全方位跨領域給你最實用、易執行,同時面面俱到的養肌防衰、增肌減脂之道,有效解除失能危機。
▎超過40組醫師把關,教練/復健治療師示範的強肌力鍛鍊影片QR Code
最貼近現代人的需求,不用特別上健身房,不需特別空出時間,更不必大筆消費,只要在家裡,隨時都能利用零碎的時間動起來鍛鍊;獨創多組簡單易上手的強肌力運動,還可依照自身能力選擇難易程度,有效訓練、避免運動傷害。只要掃一下QR Code,專業教練隨侍在側,即使家中長輩也能輕鬆操作哦!
本書特色
1.專業解答:
齊集醫師、營養師及物理治療師的肌少症7人專業團隊醫學,將肌少症的專業內容,化為清楚易懂的知識。
2.全面照護:
結合高齡醫學、復健醫學、疼痛醫學以及營養科學多領域,提供正確觀念、完善飲食及簡易運動的全方位照料。
3.操作容易:
全書以Q&A一問一答清晰的撰文方式,疑惑隨查即找;多組獨創運動影片QR Code隨掃即學,整體並有效的達預防及養肌健康目的。
醫事各界聯名推薦
王英偉(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王治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祕書長)
余尚儒(臺灣在宅醫療學會 理事長)
李紹誠(臺灣復健醫學會理事長)
邱泰源(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林瀛洲(臺灣運動醫學學會理事長)
相子元(國家訓練中心奧運運動科學小組總召集人)
高靖秋(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陳芳萍(臺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理事長)
陳適卿(臺灣復健工程暨輔具科技學會理事長)
黃啟彰(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教授兼任研發長)
黃國晉(臺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
簡文仁(前亞洲物理治療聯盟 理事長)
駱菲莉(前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系主任)
走路遲緩
毛巾擰不乾
座椅起身困難
體重無故減輕
……都是肌少症的徵兆,
輕影響行動力,走不出去;
重則導致失能,坐在輪椅上或臥床。
拒絕失能,影響後半生……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及多位醫事各界傾力推薦,
第一本結合醫師、營養師及物理治療師的肌少症7人專業團隊,
聯手打造50個肌密行動,給你最全面有效的防肌少策略,
帶你養肌抗衰活得好,人生更健康精彩!
★適用對象:
所有超過40歲的你,家裡都該有的「養肌抗衰、增肌減脂」保健書,照顧自己以及家中長輩。
▎強肌力50問,全方位解答肌少症相關的50個迷思
˙肌少症是老年人專利,我還年輕不用擔心?
˙熟齡族偏好清淡飲食,「粗茶淡飯」才是健康之本?
˙預防肌少症,三餐該怎麼吃,蛋白質該如何攝取?
˙瘦的人比較容易有肌少症的問題,胖的人就不用擔心?
˙要做什麼運動,才能預防肌少症;肌少症的人又該做什麼鍛鍊呢?
˙有三高問題、慢性病的人,如何預防肌少?
……50個重要的肌少症迷思及自我檢測法,以Q&A的方式便於快速檢索、
排疑解惑,給你最完整的防護觀念與解決之道。
▎最強肌少症7人專業團隊,聯手帶你養肌抗衰不肌少
擁有治療肌少症豐富經驗的醫師X營養師X物理治療師,合力打造的肌少症寶典,整合最新保健觀念、飲食營養、運動鍛鍊,全方位跨領域給你最實用、易執行,同時面面俱到的養肌防衰、增肌減脂之道,有效解除失能危機。
▎超過40組醫師把關,教練/復健治療師示範的強肌力鍛鍊影片QR Code
最貼近現代人的需求,不用特別上健身房,不需特別空出時間,更不必大筆消費,只要在家裡,隨時都能利用零碎的時間動起來鍛鍊;獨創多組簡單易上手的強肌力運動,還可依照自身能力選擇難易程度,有效訓練、避免運動傷害。只要掃一下QR Code,專業教練隨侍在側,即使家中長輩也能輕鬆操作哦!
本書特色
1.專業解答:
齊集醫師、營養師及物理治療師的肌少症7人專業團隊醫學,將肌少症的專業內容,化為清楚易懂的知識。
2.全面照護:
結合高齡醫學、復健醫學、疼痛醫學以及營養科學多領域,提供正確觀念、完善飲食及簡易運動的全方位照料。
3.操作容易:
全書以Q&A一問一答清晰的撰文方式,疑惑隨查即找;多組獨創運動影片QR Code隨掃即學,整體並有效的達預防及養肌健康目的。
醫事各界聯名推薦
王英偉(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王治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祕書長)
余尚儒(臺灣在宅醫療學會 理事長)
李紹誠(臺灣復健醫學會理事長)
邱泰源(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林瀛洲(臺灣運動醫學學會理事長)
相子元(國家訓練中心奧運運動科學小組總召集人)
高靖秋(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陳芳萍(臺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理事長)
陳適卿(臺灣復健工程暨輔具科技學會理事長)
黃啟彰(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教授兼任研發長)
黃國晉(臺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
簡文仁(前亞洲物理治療聯盟 理事長)
駱菲莉(前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系主任)
- 作者序(第6頁)
- 陳昭蓉 醫師(第6頁)
- 林宗慶 醫師(第8頁)
- 許碧惠 營養師(第10頁)
- 第一章 知識篇-認識肌少症(肌肉的重要)(第20頁)
- Q1 我比較胖,身上肉比較多,所以不會有肌少症的問題?(第22頁)
- Q2 瘦的人比較容易有肌少症的問題嗎?(第23頁)
- Q3 平時容易腿軟、腳無力,甚至久站就腿痠、走路時間長一點雙腳就發抖,這也是肌少症的現象嗎?(第24頁)
- Q4 肌少症是老人家的專利,年輕人根本不用擔心,這是正確的嗎?(第28頁)
- Q5 有沒有簡單的方法觀察家中長輩(自己)有沒有肌少症的問題?(第30頁)
- Q6 家中長輩如果得了肌少症,我是不是也會遺傳?(第34頁)
- Q7 肌少症除了年紀因素,還有什麼其他原因導致肌少症?哪些人是高危險群?(第35頁)
- Q8 肌少症的症狀只會顯現在四肢嗎?(第39頁)
- Q9 肌少症對健康會造成什麼影響或後果?嚴重可能會致死嗎?(第41頁)
- Q10 肌肉量少代表骨頭也不好嗎?(第46頁)
- Q11 肌肉量要多少才夠?(第49頁)
- Q12 肌少症會造成失能嗎?(第52頁)
- 第二章 疾病篇-如何發現及診斷肌少症(第56頁)
- Q1 減重要怎麼吃,才能減脂不肌少?(第58頁)
- Q2 年紀大的人要清淡飲食、控制體重,瘦一點比較健康?(第60頁)
- Q3 為了增肌,只要多吃肉就可以了嗎?會不會造成肥胖呢?(第61頁)
- Q4 我慢跑、騎車、走路、跳舞,這些運動能夠幫助強化肌肉嗎?(第64頁)
- Q5 我平日都有持續運動,所以不用擔心有肌肉流失的問題?(第66頁)
- Q6 如何存肌肉本?(第68頁)
- Q7 肌肉少的人容易跌倒,容易骨折,所以,平時是否也該相對多補充鈣質以及多留意關節健康?(第73頁)
- Q8 我吃素,肌肉量一定會不夠嗎?我不吃肉/蛋怎麼辦?(第75頁)
- Q9 若懷疑有肌少症,要看哪一科?(第77頁)
- Q10 痛風、尿酸高,該如何吃才能預防肌少症?(第78頁)
- Q11 生酮飲食可以預防肌少症嗎?(第81頁)
- Q12 低升糖指數飲食可以預防肌少症嗎?(第83頁)
- Q13 何謂地中海飲食?可以預防肌少症嗎?(第85頁)
- Q14 何謂得舒飲食?可以預防肌少症嗎?(第87頁)
- 第三章 預防篇-運動/飲食/生活習慣(第90頁)
- Q1 做重量訓練就能長肌肉,年紀大的人也可以進行重量訓練嗎?(第92頁)
- Q2 肌少症要吃什麼藥?有辦法治癒嗎?真的不可逆嗎?(第97頁)
- Q3 大家都說肌少症早期預防很重要,到底要多早開始呢?(第100頁)
- Q4 肌肉若不鍛鍊,多久會流失?(第102頁)
- Q5 預防肌少症,平日的營養調理應注意哪些事情?(第106頁)
- Q6 每個年紀的熱量及蛋白質需求量都一樣嗎?(第108頁)
- Q7 年紀大或牙口不好的人,咬不動肉,怎麼補充蛋白 質?(第110頁)
- Q8 年紀大了,吃什麼都沒滋味,加上慢性病飲食又諸多限制,要怎麼增加肌肉量?(第112頁)
- Q9 增肌為什麼要補充高蛋白粉?年紀大的長者也可以吃嗎?(第115頁)
- Q10 預防肌少症,除了蛋白質外,還需要補充其他的維生素嗎?(第117頁)
- Q11 為了預防肌少症,需要特別補充營養食品嗎?(第119頁)
- Q12 我的三餐該怎麼吃,才能兼顧均衡營養,又可預防肌少症呢?(第122頁)
- Q13 慢性腎臟病如何預防肌少症?(第124頁)
- Q14 糖尿病人如何預防肌少症?(第127頁)
- Q15 有心臟血管疾病如何預防肌少症?(第130頁)
- 第四章 治療篇-體適能觀念及實用肌力訓練(第132頁)
- Q1 膝蓋不好,能做什麼運動增強肌力?(第134頁)
- Q2 做肌力訓練一定要去運動中心或健身房嗎?(第140頁)
- Q3 預防肌少症,要做什麼運動才有幫助呢?(第143頁)
- Q4 醫師說我已經是肌少症,做運動有效嗎?要做多久?(第148頁)
- Q5 肌肉的鍛鍊一定要做運動嗎?如果不喜歡運動,在平時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肌少症?(第151頁)
- Q6 如何知道自己的肌肉量或肌力增加了?(第155頁)
- Q7 肌肉量等於肌力嗎?(第159頁)
- Q8 除了運動、按摩的方式之外,用「電療」的方式,也可以增加肌力嗎?(第161頁)
- Q9 想運動,但又擔心運動傷害,到底要怎麼做?(第162頁)
- Q10 防肌少,多運動就好嗎?怎麼知道有沒有運動過量呢?(第165頁)
- 第五章 鍛鍊篇-強化四肢及軀幹肌力運動(第168頁)
- 健身輔助器具介紹(第170頁)
- 1. 上肢肌力部分(第172頁)
- 2. 軀幹部分(第184頁)
- 3. 下肢肌力部分(第196頁)
紙本書 NT$ 380
單本電子書
NT$
266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5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5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