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日:致命瘟疫、核災、戰爭與經濟崩盤, 災難對人類社會的啟示
-
點閱:687
215人已收藏
- 譯自:Doom:the politics of catastrophe
- 作者: 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作 , 盧靜, 廖珮杏, 劉維人譯
- 出版社:廣場出版 遠足文化發行
- 出版年:2021
- 集叢名:大戰略:3
- ISBN:9789869864589
- EISBN:9789860693607 EPUB; 9789869864596 PDF
- 格式:EPUB 流式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漠視預警,應對失據,天災釀成人禍。
台灣如何向歷史學習,打造更抗災的社會?
預言「得台灣者得天下」、《時代》雜誌百大影響人物
尼爾.弗格森,綜觀災難大歷史的警世之作
★寫給台灣的作者序
COVID-19.黑死病.311大地震.車諾比核災.世界大戰.金融危機……
當災難降臨時,
為何有的社會應對較好,有的卻是一團糟?
決定災難大小的關鍵,竟然是政治!
人類的歷史有多久,災難的列表就有多長。大部分災難都難以預測,少數還會帶來末日般的嚴重後果,例如世界大戰、華爾街崩盤或福島核災,以及從2019年開始席捲全球的COVID-19疫情大流行。
災難無常,但我們並非完全無能為力。災難暴露了社會既有的弱點,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缺陷。每一場災難,其實都是人類能否化危機為轉機的考驗。
要理解眼前的災難,就得以歷來災難為師。從地質災難到地緣政治災難,從生物災難到科技災難,本書追溯各種末日浩劫的前因後果,既檢視人類社會應對災難的歷史,也分析政治領導者、官僚體系與社會網絡,如何影響災難的嚴重程度。
尼爾.弗格森展現跨學科書寫的天賦,結合經濟學、歷史學、管理學、反烏托邦文學、網絡與傳播理論,細數人類歷史上曾經面對過的末日威脅,並從前人的成敗經驗找出應對之道。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下一場災難來臨前,打造更堅韌的抗災社會。
破除社會對災難的迷思與盲點,從古今浩劫中找出最關鍵的歷史教訓:
◎ 災難為何難以預測?災難像景氣一樣循環?災難具有共通點或固定模式嗎?
◎ 天災為何一再變人禍?社群網路、政治決策如何影響災難規模?
◎ 誰該為災難負起最大責任?是政治領袖、第一線基層,還是官僚機構?
◎ 下一場災難可能是什麼? 瘟疫、戰爭、大崩盤、氣候變遷,哪個會先找上門?
本書特色
身處災難之島,台灣需要更宏觀的歷史視角
台灣是座「災難之島」,除了承受颱風、地震、核災風險,還要面對地緣政治災難(中美對抗前線)與生物災難(COVID-19疫情)的威脅。放眼未來,災難只會持續發生。我們需要更宏觀的歷史視角,才能在災難來臨時做出正確的決斷。
- 封面
- 目錄
- 專家領讀
- 台灣版序
- 導論
- 第一章 死亡的真諦
- 第二章 循環與悲劇
- 第三章 灰犀牛、黑天鵝、龍王
- 第四章 網絡世界
- 第五章 科學幻夢
- 第六章 為政無方的心理成因
- 第七章 從阿薩布魯小感冒到伊波拉大軍屠城
- 第八章 災難盛放形如雪花
- 第九章 大瘟疫
- 第十章 瘟疫肆虐下的經濟衝擊
- 第十一章 三體問題
- 結 語 下一場災難
- 謝辭
- 圖表目錄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580
單本電子書
NT$
40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