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應用行為分析導論
  • 點閱:1016
    122人已收藏
  • 作者: 鳳華等著
  • 出版社:心理
  • 出版年:2021
  • 集叢名:障礙教育系列:63168
  • ISBN:9789860744187
  • EISBN:9789860744248 PDF
  • 格式:PDF,JPG
  • 頁數:612
  • 附註:第二版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09

  本書旨在提供學界有關應用行為分析(簡稱ABA)的原理及運用的通論介紹,內容豐富多元,涵蓋歷史發展、理論基礎(如增強原理、刺激控制、動機操作等)、增加行為策略(如模仿、塑造及連鎖)、減少行為策略等,並介紹近年來十分受到重視的語言行為和數種系統化教學策略(如單一嘗試教學、核心反應訓練等)。此外,ABA相當重視個人的獨立自主,因此也詳細介紹自我管理的理論與運用,使個人能發展出自我決策能力,邁向高品質的生活。而個別化教育與應用行為分析實務息息相關,故在書中也概述ABA用於個別化教育計畫的技術。ABA亦相當重視改變是具有社會意義的,故特別介紹協助特殊族群進入融合教育的方式,如代幣制、團體後效、同儕中介,以及各種類化訓練的模式等。

  第二版的內容除了大幅度修訂大多數章節外,也因應近年來ABA新課題的發展,增加以下新的內容:在刺激控制章節中精簡說明關聯框架理論、在模仿概念中說明延伸議題──影帶示範教學及觀察學習、在增加行為策略章節中增列行為技能訓練、在教學策略章節中增加社會故事的介紹;此外,因應時代需求,也增加了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及反應型制約兩個主題的章節。
  
  實證本位教學為目前教育的重要趨勢,本書第二版亦針對此議題,增列科學、實證與ABA實務,試圖從科學的精神出發,詳加介紹ABA的實證觀點,搭配行為觀察技術、實驗設計類型,將ABA著重實證的精神以具體方式展現給讀者。ABA對行為的功能解析與積極正向的觀點,能提供實務工作者對行為問題的全新樣貌,讓行為問題不再是個體的問題,而強調從理解個體的需求或動機為出發點、以環境改變為優先的前事介入等,讓行為介入以正向行為支持的樣貌展現。最後,專業人員的倫理規範亦在本書中詳加說明,以確保服務使用者的權益及最大福祉。

鳳華(第1、3、5、6、7、12、13、16、17、18、21章)

  學歷:
  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哲學博士
  現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
  博士級國際行為分析師(BCBA-D)

鍾儀潔(第2、4、10章)

  學歷:
  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博士
  現職:
  國立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博士級國際行為分析師(BCBA-D)

蔡馨惠(Gabrielle T. Lee)(第9、22章)

  學歷: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應用行為分析博士
  現職: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博士級國際行為分析師(BCBA-D)

羅雅瑜(第14、15章)

  學歷: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特殊教育/應用行為分析博士
  現職: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夏洛特分校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王慧婷(第1章)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特殊教育哲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博士級國際行為分析師(BCBA-D)

洪雅惠(第7、8章)

  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復健心理與特殊教育博士
  現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吳雅萍(第19章)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博士
  現職: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吳佩芳(第11章)

  學歷: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學前特殊教育博士
  現職: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碩士班助理教授

羅雅芬(第14、15章)

  學歷: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教學與學習學院博士
  現職: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兒童與家庭學系教授

陳佩玉(第20章)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特殊教育系哲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博士級國際行為分析師(BCBA-D)

田凱倩(第6章)

  學歷:美國堪薩斯大學特殊教育哲學博士
  現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 CHAPTER 1 應用行為分析的定義、發展歷史與基本概念 王慧婷、鳳華(第1頁)
    • 第一節 科學和應用行為分析(第2頁)
    • 第二節 應用行為分析的發展歷(第8頁)
    • 第三節 應用行為分析的基本概念(第10頁)
    • 第四節 實證本位教學法(第24頁)
    • 第五節 結語(第27頁)
  • CHAPTER 2 增強 鍾儀潔(第31頁)
    • 第一節 緒論(第32頁)
    • 第二節 正增強(第33頁)
    • 第三節 負增強(第48頁)
    • 第四節 增強計畫表(第54頁)
  • CHAPTER 3 懲罰 鳳華(第59頁)
    • 第一節 緒論(第60頁)
    • 第二節 懲罰的基本概念(第60頁)
    • 第三節 使用懲罰的倫理守則(第69頁)
    • 第四節 正懲罰(第72頁)
    • 第五節 負懲罰(第77頁)
    • 第六節 結語(第87頁)
  • CHAPTER 4 刺激控制 鍾儀潔(第89頁)
    • 第一節 緒論(第90頁)
    • 第二節 刺激控制(第90頁)
    • 第三節 刺激區辨與刺激類化(第95頁)
    • 第四節 發展刺激控制(第98頁)
    • 第五節 刺激等同與等同本位的教學(第107頁)
    • 第六節 刺激控制轉移(第115頁)
    • 第七節 其他教學及實務的應用(第118頁)
    • 第八節 結語(第121頁)
  • CHAPTER 5 四期後效關聯:動機操作 鳳華(第123頁)
    • 第一節 緒論(第124頁)
    • 第二節 動機操作的基本概念(第124頁)
    • 第三節 非制約型動機操作(第133頁)
    • 第四節 制約型動機操作(第137頁)
    • 第五節 結語(第142頁)
  • CHAPTER 6 增加行為策略I:模仿、影像示範及行為分析取向的觀察學習 田凱倩、鳳華(第145頁)
    • 第一節 緒論(第146頁)
    • 第二節 模仿(第146頁)
    • 第三節 模仿訓練的延伸:影像示範(第153頁)
    • 第四節 行為分析取向的觀察學習(第158頁)
    • 第五節 結語(第168頁)
  • CHAPTER 7 增加行為策略II:行為塑造、行為連鎖及行為技能訓練 鳳華、洪雅惠(第169頁)
    • 第一節 緒論(第170頁)
    • 第二節 行為塑造(第170頁)
    • 第三節 行為技能訓練(第179頁)
    • 第四節 行為連鎖(第187頁)
    • 第五節 結語(第196頁)
  • CHAPTER 8 減少行為策略 洪雅惠(第197頁)
    • 第一節 緒論(第198頁)
    • 第二節 消弱(第198頁)
    • 第三節 區別性增強(第206頁)
    • 第四節 結語(第216頁)
  • CHAPTER 9 語言行為 蔡馨惠(第217頁)
    • 第一節 緒論(第218頁)
    • 第二節 語言行為的特點(第219頁)
    • 第三節 初級語言操作的定義及實例(第221頁)
    • 第四節 語言行為在特殊教育的運用(第231頁)
    • 第五節 結語(第242頁)
  • CHAPTER 10 應用行為分析取向的其他教學策略 鍾儀潔(第243頁)
    • 第一節 緒論(第244頁)
    • 第二節 單一嘗試教學法(第244頁)
    • 第三節 結構式教學法(第249頁)
    • 第四節 核心反應教學法/訓練(第257頁)
    • 第五節 圖片兌換溝通系統(第264頁)
    • 第六節 與社會技巧有關之教學策略概述(第271頁)
  • CHAPTER 11 應用行為分析與個別化教育計畫 吳佩芳(第275頁)
    • 第一節 緒論(第276頁)
    • 第二節 IEP之發展歷史與法令規範(第278頁)
    • 第三節 訊息評量(第280頁)
    • 第四節 目標行為的選擇(第283頁)
    • 第五節 以ABA為基礎的目標行為(第287頁)
    • 第六節 結語(第293頁)
  • CHAPTER 12 自我管理 鳳華(第295頁)
    • 第一節 緒論(第296頁)
    • 第二節 自我管理的基本概念與優點(第296頁)
    • 第三節 環境策略的自我管理(第306頁)
    • 第四節 自我管理策略(第307頁)
    • 第五節 結語(第320頁)
  • CHAPTER 13 其他行為介入模式 鳳華(第321頁)
    • 第一節 緒論(第322頁)
    • 第二節 代幣制(第322頁)
    • 第三節 習得技能的維持與遷移(第333頁)
    • 第四節 團體後效(第344頁)
    • 第五節 同儕中介(指導)(第349頁)
    • 第六節 結語(第356頁)
  • CHAPTER 14 行為觀察與測量 羅雅芬、羅雅瑜(第357頁)
    • 第一節 緒論(第358頁)
    • 第二節 直接觀察(第359頁)
    • 第三節 行為的測量面向(第368頁)
    • 第四節 應用行為分析中測量行為的方法(第371頁)
    • 第五節 研究者間一致性評估行為測量(第377頁)
    • 第六節 結語(第381頁)
  • CHAPTER 15 行為資料圖示與分析 羅雅瑜、羅雅芬(第383頁)
    • 第一節 緒論(第384頁)
    • 第二節 使用行為資料圖示的優點(第384頁)
    • 第三節 應用行為分析常用的圖表(第387頁)
    • 第四節 建構線性圖(第395頁)
    • 第五節 依據圖表所示解釋行為資料(第400頁)
    • 第六節 結語(第406頁)
  • CHAPTER 16 科學、實務與行為分析研究法 鳳華(第409頁)
    • 第一節 緒論(第410頁)
    • 第二節 科學、實務與實證本位(第410頁)
    • 第三節 行為分析研究法的特性及重要元素(第415頁)
    • 第四節 研究的內在效度及其威脅(第421頁)
    • 第五節 結語(第429頁)
  • CHAPTER 17 應用行為分析之實驗設計 鳳華(第431頁)
    • 第一節 緒論(第432頁)
    • 第二節 A-B-A-B倒返設計(第432頁)
    • 第三節 多基線實驗設計(第437頁)
    • 第四節 比較處理設計(第445頁)
    • 第五節 逐變標準設計(第455頁)
    • 第六節 單一受試研究對人類服務的啟示(第458頁)
  • CHAPTER 18 行為功能評量 鳳華(第459頁)
    • 第一節 緒論(第460頁)
    • 第二節 行為功能概述(第460頁)
    • 第三節 行為功能評量與介入及預防概念(第466頁)
    • 第四節 執行行為功能評量(第469頁)
    • 第五節 行為功能評量之實施考量與倫理議題(第480頁)
    • 第六節 結語(第482頁)
  • CHAPTER 19 前事介入與正向行為支持 吳雅萍(第489頁)
    • 第一節 正向行為支持的定義(第490頁)
    • 第二節 正向行為支持的發展過程(第491頁)
    • 第三節 前事介入在正向行為支持計畫之重要性與實證策略(第500頁)
    • 第四節 結語(第515頁)
  • CHAPTER 20 正向行為支持 陳佩玉(第517頁)
    • 第一節 緒論(第518頁)
    • 第二節 正向行為支持的定義、特徵與要素(第518頁)
    • 第三節 正向行為支持與應用行為分析的關係(第523頁)
    • 第四節 正向行為支持的多層級介入架構——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第526頁)
    • 第五節 結語:正向行為支持在臺灣的發展現況與展望(第532頁)
  • CHAPTER 21 反應型制約 鳳華(第535頁)
    • 第一節 緒論(第536頁)
    • 第二節 反應型制約的基本概念(第536頁)
    • 第三節 反應型制約與情緒經驗(第544頁)
    • 第四節 結語(第550頁)
  • CHAPTER 22 行為分析師的倫理標準 蔡馨惠(第555頁)
    • 第一節 緒論(第556頁)
    • 第二節 專業倫理規範的重要性(第557頁)
    • 第三節 行為分析師專業倫理準則(第559頁)
    • 第四節 結語(第593頁)
紙本書 NT$ 600
單本電子書
NT$ 420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09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