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理人 [第201期]:找到你的工作驅動力
-
點閱:6183
195人已收藏
- 作者: 經理人編輯部編輯
- 出版社:巨思文化
- 出版年:2021.08
- 格式:PDF,JPG
- 頁數:154
- 附註:月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17
本期內容簡介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不滿足是常態
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前,你不妨先試著寫下:你的工作現況和滿意程度。接著,再看看以下對於兩個工作者的簡短描述:
X員工在工作上沒什麼企圖心,不喜歡承擔責任,心裡想的是如何完成個人目標。
Y員工內心的工作動機還算強烈,也挺享受工作的,即使不常受到直接的獎勵或回饋作為回報,也會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
硬要你挑一個,你覺得哪個人的風格更像你?身為主管或團隊領導人,你會選哪個人來共事?
如果你的答案太不假思索,我建議你花個10分鐘仔細想想。就我自己有限的工作和管理經驗來看,身為工作者,我有時候是Y,說不定更多時候是X;身為主管,我好像又會矛盾地希望團隊成員個個都是Y,自動甩掉X元素。
關於X與Y員工的描述,來自美國管理學者道格拉斯.麥葛瑞格(Douglas McGregor)提出的X理論和Y理論,認為這兩種對於員工工作心態的基本假設,會影響主管的管理風格。簡單說,你心裡怎麼看待員工,你就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他們。
因此,抱持X理論風格的管理者認為,員工比較不聰明、懶散,工作只是為了得到可以支應生活所需的收入,所以要時時刻刻緊盯著他們,做得好要獎勵,做不好就要懲罰。相對來說,Y理論的信奉者會信任員工的自主性,不必命令、控制和監督,就會自己負起責任,交出好成果。
雖然麥葛瑞格對於員工做了這樣「類型化」的區分,但是他也認為,X理論和Y理論並不是一個連續體或光譜的兩端,而是兩個各自獨立的連續體。進一步解釋,無論是被動消極的員工、主動積極的員工,各自都有可能過猶不及,沒有什麼標準化的管理風格可以因應形形色色的員工,hands-on(愛插手)或hands-off(手放開)都有人喜歡、都有人討厭。
不談管理面,回到個人面、回到人性面,人類的工作動力就是高高低低、起起伏伏,時而鬥志昂揚,時而士氣低落。雖然人們談到工作時多半沒幾句好話,但說穿了也得是在工作中才有得嫌棄,沒工作恐怕更要埋怨!
在談人類的動機(motivation)時,最常被提及的理論架構之一就是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人得先求溫飽、心靈有所依歸,再談自我實現。我猜想,無論是哪一個層級,人的需求不是一層層被填滿的,也是永恆無法被滿足的。有人吃不飽也要自我實現;有人溫飽了還要更富裕,不曾上到過另一層;更有人終其一生滿足小我還不夠,還要追求意義感、目的感。
對工作現況很滿意的你,未必幸運,因為穩定了就會變固定,就會想改變、想突破;對現況不滿意的你,說不定很幸運,因為你會想辦法「校正回歸」,設法尋找自己的工作甜蜜點。
總編輯
齊立文
- Column 專欄(第16頁)
- 編輯台時間 齊立文/ 不滿足是常態(第16頁)
- 社長學步集 何飛鵬/ 每一家公司的問題都是一樣的(第20頁)
- 職場全贏思維 曾國棟/ 客人說報價太貴了,該降價嗎?(第22頁)
- 青梅煮酒論 林文政/ 放下自己追求的領導風格,符合部屬期待更關鍵(第24頁)
- 價值相對論 歐素華/ 家裡就是美術館,展品手作、線上展覽成新商機(第26頁)
- 管理顧問的工具箱 徐瑞廷/ 從員工角度思考人力與數位策略,創造適應未來的組織(第28頁)
- 活用財務學管理 龔汝沁/ 費用慢點付、成本少固定,不求最便宜、但求最彈性(第30頁)
- 文仁策略思維 詹文男/ 下手前先掌握市場樣貌,避免衝動決策的3 種地雷(第120頁)
- Ideas Update 管理在線(第32頁)
- 《Forbes》/ 一張虛擬畫作賣19 億,NFT 紅什麼?(第32頁)
- 《Inc.》/ 面對解封後報復性消費,雇主如何解決缺工問題? THE 21 網站報導/ 「隨處工作」是溝通殺手或創意推手?(第33頁)
- 《Fortune》/ 疫情掀起種菜養雞潮,催生百億美元田園生活商機(第34頁)
- 《Chicago Booth Review》/ 設計「做到才拿、一次全拿」獎勵,減少半途而廢 《Wharton Magazine》/ 嚴謹計畫有助養成習慣,但規則太死板反而無法持久(第35頁)
- 《strategy》/ 無人商店技術起飛,零接觸服務成疫後零售主力(第36頁)
- 《SUCCESS》/ 把拒絕當養分,從「不」中找原因,快速走出情緒低谷 《strategy+business》/ 比起犯錯,輕忽服務細節,更容易流失客戶(第37頁)
- 《The European Business Review》/ 產品先要有用,再談理念,消費意義才會被關注(第38頁)
- 《Mckinsey Quarterly》/ 了解極限,給情緒修復期,壓力承受會像肌肉愈練愈強(第39頁)
- Working Tips 實用祕技(第42頁)
- 消除壓力/如果無法避開討厭的人事物,不如主動出擊、縮短距離(第42頁)
- 自我成長/你得了「美麗病」嗎? 2 方法杜絕外貌焦慮(第43頁)
- 時間管理/「以為在工作」≠「做正事」,記錄行程找出高專注時段(第44頁)
- 溝通說服/想讓提案更有力?說個讓人看見美好未來的故事(第45頁)
- Diagram 管理圖解(第48頁)
- 人際網絡的關鍵指標/受歡迎的人氣王,和交遊廣的人脈王,誰更有影響力?(第48頁)
- 為什麼你總是這樣花錢、那樣存錢? /財務計畫的原點: 理解自己如何看待金錢(第50頁)
- Business Book Review 商管選書(第52頁)
- 英文書介 _《醜惡的真相:深入臉書企圖主宰一切的內幕風暴》(暫譯)/臉書擴張背後的醜惡內幕: 馬克· 佐克柏如何摧毀員工信任(第52頁)
- 中文書介 _《一生都能好好記憶:哈佛神經科學家寫給每個人的大腦記憶全書,遺忘不是敵人,簡單練習,訓練記憶陪你走的更遠》/遺忘是人的「原廠設定」,想記得久,需連結其他意義(第54頁)
- Back to Basics 主題學習 消滅倦怠、點燃熱情 找到你的工作驅動力(第60頁)
- 關於工作,比錢更重要的事:找到你的「為什麼」(第62頁)
- 看圖學管理大海報 一張圖掌握心理學10 大激勵理論(第65頁)
- 如何點燃員工的小宇宙?釐清5 個關於動機的迷思(第72頁)
- Part1 組織篇(第74頁)
- Part2 個人篇(第90頁)
- Part3 應用篇(第98頁)
- 延伸閱讀 認識行為背後的動機,了解自己為何工作(第104頁)
- Focus 本期焦點(第106頁)
- CEO 管理講堂/ 志強國際董事長 陳維家 把對的事情做到底,磨練無可取代的獨特性(第106頁)
- 研發人物/ 圓展科技總經理 許起裕 機會是留給「相信」的人,虧10 年終搭上遠端商機(第112頁)
- 創業人物/ 國聯機械董事長 陳志宏 撐過訂單歸零、7 成員工請辭,全台最大金屬抽線機行銷45 國(第116頁)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一次讀懂行銷5.0(第122頁)
- 讀懂消費者的心,詮釋新世代科技與人性 行銷人一輩子的功課:在數據中創造溫度(第124頁)
- Part1 實戰篇(第128頁)
- Part2 實戰篇(第138頁)
- MBA@Office 辦公室商學院 名師一堂課Master Class___台灣師範大學電機工程系副教授 賴以威/活用數學解開問題本質,幫助你更靠近「真實」(第142頁)
- Manager's Life 下班後(第146頁)
- 私房書_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何飛鵬/ 閱讀,不外乎有用和有趣,而知識永遠不會褪流行(第146頁)
- 影劇金句Best Quotes _《鹿角男孩》(Sweet Tooth)/ “We don't always know what's right,that's part of growing up. You just have to follow what's in here"(第148頁)
其他刊期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