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新新聞 2021/02/04 [第1770期]:台積電強過頭了?
  • 點閱:85
    10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 作者: 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21.02
  • 格式:PDF,JPG
  • 頁數:148
  • 附註:周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9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台積電強過頭了?
 
車用晶片缺貨,凸顯台灣半導體產業哪些潛在危機

三星不足懼,就怕保護主義浪潮
 
德國經濟部長致函台灣經濟部,請求協助德國汽車工業從台灣晶圓代工廠取得更多車用晶片,以避免車廠減產的新聞,再度讓大家注意到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業,影響世界產業的舉足輕重。
 
包括蘋果、超微、小米等國際大廠,都因台灣半導體業的助力再創高峰,而英特爾、高通則因未能堅定和台廠合作,經營遭受挫折。在汽車產業即將走向電動車時代之際,台灣半導體產業未來的影響力還會更大。
 
然而台灣半導體業的強勢,可能已經到了影響各國產生國安疑慮,開始誘發各國的保護主義。若導致各國寧願捨棄利益最大化的經濟效率,也要確保產業元件供應,台灣半導體業將陷入不利局面。
 
一場晶片缺貨,一方面驗證了「得台積電者得天下」不是自我吹噓,但另一方面讓人看到台灣半導體業的潛在危機居然是:它強過頭了!
 
◎林哲良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770期〉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


  • 專欄(第8頁)
    • 顧爾德專欄 趙少康、陳水扁為何還能掀波瀾(第8頁)
    • 陳東豪專欄 國民黨的最大變數──韓國瑜(第10頁)
    • 林庭瑤專欄 博恩張嘴 撩動一池春水(第11頁)
    • 呂紹煒專欄 散戶的勝利?還是被利用?(第76頁)
    • 蕭子昂專欄 螞蟻散戶槓上華爾街大鱷(第78頁)
    • 張倩燁專欄 BNO護照是香港人的救生圈?(第140頁)
    • 米果專欄 寫了八年的專欄(第142頁)
  • 焦點人物(第14頁)
    • 蔡英文對他的體重早就示警 一套讓黃偉哲捶心肝的西裝(第14頁)
  • 政壇透視(第16頁)
    • 知識藍代表與軍公教深藍教主攜手威力十足 韓趙結盟來勢洶洶 江啟臣進退兩難(第16頁)
    • 政治金童回歸啟動國民黨政爭 朱立倫主席夢恐毀在韓、趙手裡(第17頁)
    • 農曆年後內閣異動風聲四起 自爆在位不久 傳許銘春列改組黑名單(第19頁)
    • 民進黨兩階段拿下台北市 吳怡農的最大對手是柯文哲(第20頁)
  • 風雲人物(第24頁)
    • 繼承清水蔡家富商DNA,連家媳婦出門做生意 專訪》蔡依珊:管理要抓大放小(第24頁)
    • 史詩級大軋空的舞台搭建者 特涅夫的網路券商是真假羅賓漢?(第118頁)
  • 2022 流動選票攻略(第30頁)
    • 解析歷屆大選數據,掌握下屆百里侯選情 奪六都市長大位 先抓住流動選票(第30頁)
    • 兩市市長兩屆畢業,綠營接班不輕鬆 基隆綠化不夠深 新竹林智堅模式難複製(第34頁)
    • 蔣萬安基本面佳、陳時中人氣旺、黃珊珊有主場執政優勢 京兆尹之爭 藍綠白五領先群出列(第36頁)
    • 選將熱身,綠營鄭運鵬鴨子划水,藍營邱奕勝勤跑十三區 爭霸大桃園 八萬張流動選票成關鍵(第39頁)
  • 軍事縱橫(第44頁)
    • 民航機減少的,用軍機補回來 F-16構改和勇鷹號創漢翔數千億商機(第44頁)
    • 中國宣稱有二十倍音速東風17,至今仍無法防禦 台灣應思考極音速飛彈反制措施(第47頁)
    • 四任民選總統都參與,北京也在射程內 雲峰傳開始量產 今年就可服役成軍(第50頁)
  • 司法(第54頁)
    • 新秀擠不進「二專生」制,調部檢察官淪升遷絕緣體 檢察官升官圖還有兩個bug要處理(第54頁)
  • 封面故事 三星不足懼,就怕保護主義浪潮 台積電強過頭了?(第60頁)
    • 美中貿易戰讓車用晶片缺貨? 全球過度依賴台灣晶圓代工?全球車用晶片缺貨讓台灣陷危機(第66頁)
    • 人的健康不能用商品交換 執政高層:台灣不會用晶片換疫苗(第69頁)
    • 汽車大廠動員政府當說客,拉高三成價格搶產能 電動車發展恐讓晶片更短缺(第70頁)
    • 三星三年後能追上嗎? 關鍵訊息藏在蘋果與高通的動向 兩大訊號透露台積電護城河堅固與否(第74頁)
  • 新新聞周刊 1987-2021 34年回顧(第82頁)
    • 再一次感受紙本的溫度(第82頁)
    • 三十四年前我們開始用紙墨傳遞《新新聞》(第84頁)
    • 蔣經國帶走中國平劇時代 李登輝台灣歌仔戲上場(第86頁)
    • 驚蟄春雷動 抗爭的潘朵拉魔盒開啟(第88頁)
    • 從天安門到中正廟 兩岸學潮沸騰(第90頁)
    • 跨越黑水溝 兩岸交流登場(第92頁)
    • 文化春天來臨 社區營造啟動(第94頁)
    • 選舉嘉年華年年上演(第96頁)
    • 百年震災九二一 沒震垮台灣人心(第98頁)
    • 從總統府到監牢的台灣之子(第100頁)
    • 二〇〇三年SARS風暴 十七年後新冠病毒大疫襲來(第102頁)
    • 馬習會成了兩岸大交流時代的終曲(第104頁)
    • 台港反中!太陽花、雨傘與反送中(第106頁)
    • 蔡英文 女總統風雲(第108頁)
    • 韓流攪動台灣政壇(第110頁)
  • CEO想什麼(第114頁)
    • 公司專注本業,也要不務正業 漢翔董座胡開宏要帶高教機飛上青天(第114頁)
  • 寰宇一周(第116頁)
    • 葡萄牙成為全球第七個安樂死合法化國家(第116頁)
    • 加強體育培養陽剛之氣?中國教育部政策遭轟(第116頁)
    • 緬甸軍方政變!翁山蘇姬、總統溫敏遭拘禁(第116頁)
    • 散戶扳倒華爾街大鯨魚,空頭損失逾五千億(第117頁)
    • 全球最嚴苛!宏都拉斯修憲鞏固墮胎禁令(第117頁)
  • 觀天下(第120頁)
    • 「彈劾案違憲」投票提前歸隊,讓川普大審「到院已死亡」 美國共和黨仍然是川普的共和黨(第120頁)
  • 世界與台灣(第124頁)
    • 有本土脈絡的台灣民主做為思想武器 百年台灣民主對抗中共百年大外宣(第124頁)
    • 以色列求戰,沙國想參加對伊朗談判,法國為軍售鋪路 伊朗核難題挑戰拜登多邊主義(第127頁)
  • 美中爭霸(第129頁)
    • 雙方都一手硬一手軟,武力對陣同時釋緩和訊息 美中軍事較勁為談判做準備(第129頁)
    • 傳中共派楊潔篪訪美卻吃閉門羹 拜登「戰略忍耐」讓中國坐立難安(第132頁)
  • 數字看中國(第135頁)
    • 美打苗劑量居冠 中印緊追(第135頁)
  • 習近平的中國(第136頁)
    • 有效率僅五成,打完後三天禁吃海鮮、一周不能喝酒 大陸台商打疫苗:「這是在筊杯嗎?」(第136頁)
    • 罔顧民生無預警封戶卻又無能接管物資供給 通化斷糧危機暴露中國極端封城法盲點(第138頁)
紙本書 NT$ 128
單本電子書
NT$ 115

點數租閱 15點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9
訂閱雜誌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