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UB 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未受到法治或可問責制度制衡的強勢現代國家,
只是造就出更為完美的暴政。
 
2020年讓全球措手不及。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導致的肺炎疫情意外爆發,不僅考驗各國政府如何保護國民健康、維繫經濟活動,更加速國際政治情勢的變化,疫情能否獲得控制仍在未定之天,世界秩序已然大洗牌。如今重讀政治思想家法蘭西斯.福山於2014年寫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彷彿置身於政治預言之中。
 

法蘭西斯.福山師承杭亭頓(Samual P. Huntington),希望能藉由這套《政治秩序的起源》,補足其政治思想因時代衍生的落差。但他的做法並非接續杭亭頓的著作從1970年代開始分析,而選擇從人類史前開始,自人類的靈長目祖先黑猩猩談起。
 
法蘭西斯.福山認為現代國家要實施民主並不難,真正困難的是建立有能力為人民服務,並且保障人民安全的合法現代國家。《政治秩序的起源》分成上下兩卷,其理論基礎在於,現代成功的自由民主,來自三大政治體制:國家、政治、可問責的政府。
 
第一、國家必須能合法、有效地使用權力。
第二、法治是用來限制國家、統治者的權力。
第三、一個可問責的政府,會藉由公平自由的多黨選舉等民主程序,迫使統治者以全民利益為優先,而非謀一己之私。
 
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中,福山檢視現代政治發展,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全書分為四部,前半從美國、歐洲不同地區、拉丁美洲、非洲、東亞等各區域實例探討,為何在看似類似的條件下,不同國家會產生不一樣的政治結果;後半則綜合檢討成功發展政治秩序的因素,以及分析為何會導致政治衰敗。福山認為要建立和維持政治秩序,除了民主,還需要強效的政府和法治,並探討民主在不同情況下面臨的危機:
 
‧殖民主義如何在拉丁美洲、非洲與亞洲國家產生不同的影響?
‧過早進入民主政體,反而會導致缺乏效能的政府?
‧美國的分權制衡與利益團體如何導致民主制度的崩壞?
‧如果民主是普世價值,如何面對民主的衰退?
 
對照2014年書中提到的質疑與推測,如中國能否在專制制度下維持經濟成長,如今讀來分外值得深思。縱然自由市場、有活力的公民社會、自發性的群眾智慧,都是民主重要的成分,但都無法取代一個強健、階層分明的政府。民主建制的存在,並不是評斷某國治理好壞的有力依據,未能兌現承諾,才是政治制度面臨的最嚴峻挑戰。如何「向丹麥看齊」,建立民主、安全、繁榮又不腐敗的國家,是本書追求的理想國度。
 
獲獎記錄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選書
《紐約時報》最受注目好書
《環球郵報》最佳好書
《克科斯書評》非文學類最佳書籍
 
各界好評
 
福山這本書是給一般大眾最好的政治通識閱讀材料,看完之後,馬上可對國際上各國家民族的政治發展基本上進入狀況,對人類數百年來摸索民主的真實情況,了然於心。──陳思賢(臺大政治學系教授)
 
福山於本書點出重要議題:當今眾多社會已經穩定進入民主政治,但為何還有許多國家堅持採用集權政體?──《衛報》(The Guardian)
 
《政治秩序的起源》展現高度的抱負與可讀性。──《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
 
本書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重大成就,福山更是領先群倫的公共知識分子。──《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本書全面審視人類的行為,及產生的政治現象。是一本具有權威性的作品,呈現作者的博學與非常自信的意圖。──《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福山具有大視野的格局,但對於細節也能精準掌握。鮮少談政治理論的書能讓人愛不釋卷,但《政治秩序的起源》做到了。──《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福山這本新作的重要成就,等同於盧梭、洛克等極具影響力思想家的作品,在道德哲學與經濟學的地位,與羅爾斯的《正義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的作品相較,亦不遑多讓。──《克里夫蘭誠報》(Cleveland Plain Dealer)
 
福山是一位有魅力的作者!透過讀者熟知的歷史、哲學與社會理論,再以通俗的語言講述複雜、專業的政治制度。──《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福山的敏銳本能,讓他無可避免地觸及世界各地的地緣政治戰略,也證明自己是當代最暢銷的政治學家作者。──《新聞週刊》(Newsweek)
 
這是一部主題龐大的作品,也是具有勇氣的著作。這部上下卷的巨作絕對令人銘記在心,其地位不亞於史學家馮.蘭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在人類歷史上,國家的權威與私人領域之間,一直處於不斷變化與緊張的關係,福山的散文式作品對此關係做出精闢的專業分析。──《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作者介紹
 
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
 
史丹佛大學國際研究所教授,兼民主、發展與法治中心主任。曾任教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喬治•梅森大學,擔任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研究員及國務院政策規劃幕僚副主任,亦曾出任美國總統生物倫理委員會委員。著有《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跨越斷層: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The Great Disruption)、《後人類未來: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Our Posthuman Future)、《強國論》(State Building)、《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以及《身分政治:民粹崛起、民主倒退,認同與尊嚴的鬥爭為何席捲當代世界?》(Identity)等書。

 
譯者介紹
 
林麗雪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專職譯者。曾任職國會助理、記者與編輯。喜歡有生命力的人事物;熱愛文字工作。譯有《QBQ!就是要傑出》、《3300萬人的聊天室》、《學校沒教的就業學分》、《我用死薪水,讓錢替我賺錢》、合譯有《怪咖成功法則》、《虛擬貨幣經濟學》、《如何打造營收上億的App》等書。
 
審訂者介紹
 
陳思賢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學博士,專長:西洋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學。


  • 導讀 為何有些國家政治好,有些則否?/陳思賢
  • 緒論 到法國大革命為止政治建制的發展
  • 第一部 政府
    • 第一章 政治發展是什麼?
    • 第二章 發展的層面
    • 第三章 文官制度
    • 第四章 普魯士的文官制度
    • 第五章 腐化
    • 第六章 民主誕生之地
    • 第七章 義大利與低信任泥淖
    • 第八章 酬庸與改革
    • 第九章 美國的侍從主義
    • 第十章 分贓制度的終結
    • 第十一章 鐵路、森林與美國的政府建造
    • 第十二章 國家建造
    • 第十三章 好政府,壞政府
  • 第二部 外國制度
    • 第十四章 奈及利亞
    • 第十五章 地理條件
    • 第十六章 金銀與糖
    • 第十七章 不會叫的狗
    • 第十八章 一張白紙
    • 第十九章 動盪的非洲
    • 第二十章 間接統治
    • 第二十一章 本土或進口的建制
    • 第二十二章 通用語言
    • 第二十三章 強大的亞洲政府
    • 第二十四章 中國邁向法治的奮鬥
    • 第二十五章 中國政府的改造
    • 第二十六章 三個地區
  • 第三部 民主
    • 第二十七章 民主為什麼會廣為流傳?
    • 第二十八章 邁向民主的漫漫長路
    • 第二十九章 從一八四八到阿拉伯之春
    • 第三十章 中產階級與民主的未來
  • 第四部 政治衰退
    • 第三十一章 政治衰退
    • 第三十二章 法院與政黨的政府
    • 第三十三章 國會與美國政治二次家產化
    • 第三十四章 美國彷彿是否決政體國家
    • 第三十五章 自主性與附屬性
    • 第三十六章 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
  • 謝辭
紙本書 NT$ 780
單本電子書
NT$ 546

同分類熱門書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