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秩序的起源. 上卷
-
點閱:232
14人已收藏
- 譯自: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from prehuman times to the French revolution
- 作者: 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作 , 黃中憲, 林錦慧譯
- 出版社:時報文化
- 出版年:2020
- 集叢名:Next叢書:277
- ISBN:9789571384030
-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 附註:全新修訂校對版 版權頁編次名稱: 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
- 系列書: 政治秩序的起源,本系列共2本,已完結
沒有優質國家國家,
就沒有優質民主!
2020年讓全球措手不及。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導致的肺炎疫情意外爆發,不僅考驗各國政府如何保護國民健康、維繫經濟活動,更加速國際政治情勢的變化,疫情能否獲得控制仍在未定之天,世界秩序已然大洗牌。如今重讀政治思想家法蘭西斯.福山於2014年寫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彷彿置身於政治預言之中。
法蘭西斯.福山師承杭亭頓(Samual P. Huntington),希望能藉由這套《政治秩序的起源》,補足其政治思想因時代衍生的落差。但他的做法並非接續杭亭頓的著作從一九七〇年代開始分析,而選擇從人類史前開始,自人類的靈長目祖先黑猩猩談起。
法蘭西斯.福山認為現代國家要實施民主並不難,真正困難的是建立有能力為人民服務,並且保障人民安全的合法現代國家。《政治秩序的起源》分成上下兩卷,其理論基礎在於,現代成功的自由民主,來自三大政治體制:國家、政治、可問責的政府。
第一、國家必須能合法、有效地使用權力。
第二、法治是用來限制國家、統治者的權力。
第三、一個可問責的政府,會藉由公平自由的多黨選舉等民主程序,迫使統治者以全民利益為優先,而非謀一己之私。
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中,福山旁徵博引、縱貫古今,展開一場探討政治建制的起源、演變與衰敗的歷史之旅。上卷共分五部,前半以國家建造為主題,闡述從黑猩猩的生活習性乃至人類部落社會的出現;他視中國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現代政治體系的國家,並比較同樣位於東方的印度,宗教如何讓兩者的政治發展截然不同;一路延伸至中東如何藉由奇特的奴隸制度建立短暫的強勢國家。後半則立論於法治,談宗教如何在西方發展出法治獨立的運作模式;以及直到法國大革命前夕,可問責政府在歐洲的發展。
對照2014年書中提到的質疑與推測,如中國能否在專制制度下維持經濟成長,如今讀來分外值得深思。縱然自由市場、有活力的公民社會、自發性的群眾智慧,都是民主重要的成分,但都無法取代一個強健、階層分明的政府。民主建制的存在,並不是評斷某國治理好壞的有力依據,未能兌現承諾,才是政治制度面臨的最嚴峻挑戰。如何「向丹麥看齊」,建立民主、安全、繁榮又不腐敗的國家,是本書追求的理想國度。
獲獎記錄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選書
《紐約時報》最受注目好書
《環球郵報》最佳好書
《克科斯書評》非文學類最佳書籍
各界好評
福山這本書是給一般大眾最好的政治通識閱讀材料,看完之後,馬上可對國際上各國家民族的政治發展基本上進入狀況,對人類數百年來摸索民主的真實情況,了然於心。──陳思賢(臺大政治學系教授)
福山於本書點出重要議題:當今眾多社會已經穩定進入民主政治,但為何還有許多國家堅持採用集權政體?──《衛報》(The Guardian)
《政治秩序的起源》展現高度的抱負與可讀性。──《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
本書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重大成就,福山更是領先群倫的公共知識分子。──《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本書全面審視人類的行為,及產生的政治現象。是一本具有權威性的作品,呈現作者的博學與非常自信的意圖。──《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福山具有大視野的格局,但對於細節也能精準掌握。鮮少談政治理論的書能讓人愛不釋卷,但《政治秩序的起源》做到了。──《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福山這本新作的重要成就,等同於盧梭、洛克等極具影響力思想家的作品,在道德哲學與經濟學的地位,與羅爾斯的《正義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的作品相較,亦不遑多讓。──《克里夫蘭誠報》(Cleveland Plain Dealer)
福山是一位有魅力的作者!透過讀者熟知的歷史、哲學與社會理論,再以通俗的語言講述複雜、專業的政治制度。──《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福山的敏銳本能,讓他無可避免地觸及世界各地的地緣政治戰略,也證明自己是當代最暢銷的政治學家作者。──《新聞週刊》(Newsweek)
這是一部主題龐大的作品,也是具有勇氣的著作。這部上下卷的巨作絕對令人銘記在心,其地位不亞於史學家馮.蘭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在人類歷史上,國家的權威與私人領域之間,一直處於不斷變化與緊張的關係,福山的散文式作品對此關係做出精闢的專業分析。──《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法蘭西斯.福山認為現代國家要實施民主並不難,真正困難的是建立有能力為人民服務,並且保障人民安全的合法現代國家。《政治秩序的起源》分成上下兩卷,其理論基礎在於,現代成功的自由民主,來自三大政治體制:國家、政治、可問責的政府。
第一、國家必須能合法、有效地使用權力。
第二、法治是用來限制國家、統治者的權力。
第三、一個可問責的政府,會藉由公平自由的多黨選舉等民主程序,迫使統治者以全民利益為優先,而非謀一己之私。
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中,福山旁徵博引、縱貫古今,展開一場探討政治建制的起源、演變與衰敗的歷史之旅。上卷共分五部,前半以國家建造為主題,闡述從黑猩猩的生活習性乃至人類部落社會的出現;他視中國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現代政治體系的國家,並比較同樣位於東方的印度,宗教如何讓兩者的政治發展截然不同;一路延伸至中東如何藉由奇特的奴隸制度建立短暫的強勢國家。後半則立論於法治,談宗教如何在西方發展出法治獨立的運作模式;以及直到法國大革命前夕,可問責政府在歐洲的發展。
對照2014年書中提到的質疑與推測,如中國能否在專制制度下維持經濟成長,如今讀來分外值得深思。縱然自由市場、有活力的公民社會、自發性的群眾智慧,都是民主重要的成分,但都無法取代一個強健、階層分明的政府。民主建制的存在,並不是評斷某國治理好壞的有力依據,未能兌現承諾,才是政治制度面臨的最嚴峻挑戰。如何「向丹麥看齊」,建立民主、安全、繁榮又不腐敗的國家,是本書追求的理想國度。
獲獎記錄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選書
《紐約時報》最受注目好書
《環球郵報》最佳好書
《克科斯書評》非文學類最佳書籍
各界好評
福山這本書是給一般大眾最好的政治通識閱讀材料,看完之後,馬上可對國際上各國家民族的政治發展基本上進入狀況,對人類數百年來摸索民主的真實情況,了然於心。──陳思賢(臺大政治學系教授)
福山於本書點出重要議題:當今眾多社會已經穩定進入民主政治,但為何還有許多國家堅持採用集權政體?──《衛報》(The Guardian)
《政治秩序的起源》展現高度的抱負與可讀性。──《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
本書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重大成就,福山更是領先群倫的公共知識分子。──《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本書全面審視人類的行為,及產生的政治現象。是一本具有權威性的作品,呈現作者的博學與非常自信的意圖。──《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福山具有大視野的格局,但對於細節也能精準掌握。鮮少談政治理論的書能讓人愛不釋卷,但《政治秩序的起源》做到了。──《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福山這本新作的重要成就,等同於盧梭、洛克等極具影響力思想家的作品,在道德哲學與經濟學的地位,與羅爾斯的《正義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的作品相較,亦不遑多讓。──《克里夫蘭誠報》(Cleveland Plain Dealer)
福山是一位有魅力的作者!透過讀者熟知的歷史、哲學與社會理論,再以通俗的語言講述複雜、專業的政治制度。──《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福山的敏銳本能,讓他無可避免地觸及世界各地的地緣政治戰略,也證明自己是當代最暢銷的政治學家作者。──《新聞週刊》(Newsweek)
這是一部主題龐大的作品,也是具有勇氣的著作。這部上下卷的巨作絕對令人銘記在心,其地位不亞於史學家馮.蘭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在人類歷史上,國家的權威與私人領域之間,一直處於不斷變化與緊張的關係,福山的散文式作品對此關係做出精闢的專業分析。──《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 導讀 自由民主國家如何演化而成?/陳思賢
- 序 政治建制的起源
- 第一部 國家誕生之前
- 第一章 政治的必要
- 第二章 自然狀態
- 第三章 血緣枷鎖
- 第四章 部落社會:財產、正義、戰爭
- 第五章 巨靈的到來
- 第二部 國家的建造
- 第六章 中國的部落制
- 第七章 中國境內國家的興起和戰爭
- 第八章 大漢體制
- 第九章 政治衰敗和家產制政府的重現
- 第十章 印度的迂迴
- 第十一章 瓦爾那與闍提
- 第十二章 印度政治實體的弱點
- 第十三章 奴隸制與穆斯林的脫離部落制
- 第十四章 馬木魯克拯救伊斯蘭
- 第十五章 奧圖曼國的運作與衰落
- 第十六章 基督教削弱了家的影響力
- 第三部 法治
- 第十七章 法治的起源
- 第十八章 教會成為國家
- 第十九章 國家成為教會
- 第二十章 東方專制主義
- 第二十一章 定居的土匪
- 第四部 可問責的政府
- 第二十二章 政治可問責制的興起
- 第二十三章 尋租者
- 第二十四章 家產制越過大西洋
- 第二十五章 易北河以東
- 第二十六章 邁向更完美的專制政體
- 第二十七章 課稅與代表
- 第二十八章 為何可問責?為何專制政體?
- 第五部 關於政治發展理論
- 第二十九章 政治發展與政治衰敗
- 第三十章 政治發展今昔
- 謝辭
紙本書 NT$ 720
單本電子書
NT$
504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