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這個節目不只介紹古典音樂作品,更介紹古典音樂錄音背後的故事:為什麼會有這個錄音?這個錄音又造成什麼影響?認識作品,也認識帶我們認識作品的這些音樂藝術家。
 
課程內容
 
自從有聲錄音普及之後,我們認識音樂作品的方式也隨之改變。如今,我們主要透過錄音,而非現場演出,來認識音樂作品。然而,演出者的詮釋,自然也更影響我們對音樂作品的認識。

 
貝多芬的樂譜可能改變不大,但八十年前的貝多芬演奏,必然和今日的貝多芬演奏有所不同。這個節目不只介紹古典音樂作品,更介紹古典音樂錄音背後的故事:為什麼會有這個錄音?這個錄音又造成什麼影響?認識作品,也認識帶我們認識作品的這些音樂藝術家。


講者介紹
 
焦元溥
 
1978年生於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學士、美國佛萊契爾學院(Fletcher School)法律與外交碩士、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音樂學博士,大英圖書館愛迪生研究員。十五歲起於雜誌報章發表文字作品,涵蓋樂曲研究、詮釋討論、音樂家訪問、國際大賽報導、文學創作、翻譯與劇本改編,著有《聽見蕭邦》、《樂之本事》與《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1至4》(中、日文版)等專書十餘種。也擔任蕭邦(2010)、德布西(2012)鋼琴音樂節藝術總監與台灣愛樂「焦點講座」策劃,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製作並主講音頻節目「焦享樂:古典音樂入門指南」與「焦享樂:一聽就懂的古典音樂史」。

紙本書 NT$ 180
單本電子書
NT$ 180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