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3-12
本期內容簡介
十二月號,這是回顧的一期。站在二○二○年的時間點上,回顧了我們曾在二○一二年模仿英國文學雜誌Granta所製作的「40歲以下最值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專輯,當時開出了二十位名單,台灣部分的入選小說家為甘耀明、張亦絢、伊格言、高翊峰、許榮哲、張耀升、童偉格、陳栢青、楊富閔、黃麗群和王聰威。如今回首過往,時間是否已為我們驗證了些什麼呢?這也是展望的一期,儘管還未滿十年,我們仍執意再次製作此一主題。同樣以中港台馬為選取範圍,但與上次約略不同的是,第一個是將年紀區間稍微放寬,不完全依循Granta的「40歲以下」之定義,而使用較廣泛的「青壯世代」一詞來涵括最年長的盧慧心(1979),至最年輕的鍾旻瑞(1993);第二個是避開之前已入選過的作家,將這列備受期待的隊伍讓更多後來者接下。如此這般,參考了多位作家、學者和出版業界的意見,我們選出的名單為:台灣的盧慧心、洪茲盈、劉梓潔、黃崇凱、連明偉、楊双子、邱常婷、陳柏言、洪明道和鍾旻瑞。中國的雙雪濤、周嘉寧、張怡微、郝景芳、鄭執、甫躍輝和孫頻,香港的蔣曉薇和黃怡,以及馬來西亞的牛油小生。我們介紹這二十位青年小說家的出場方式,有些是直探內心的專訪,有些則是評論家的深入側寫。並邀請青年學者黃健富,專文剖析當今青壯年台灣小說家創作觀察。期待青年未來星圖的同時,也再一次用熱切眼光逼視這一整個世代的文藝春秋。
陳青琳/插畫
導論
之間的風景,與(應有的)潛行:青壯年台灣小說家創作觀察◎黃健富
盧慧心 「覺得苦,並且愛」──金屬探測器般的小說家◎江鵝
洪茲盈 讓小說奔向未來的日子◎林盈志
劉梓潔 小說的遊戲,遊戲的自由◎林妏霜
黃崇凱 用文學撞擊歷史的男人◎林運鴻
連明偉 抱石與攀岩◎詹閔旭
雙雪濤 從東北到台北的雙重探尋◎楊小濱
郝景芳 孤獨的堅持者◎王侃瑜
楊双子 讓文學替歷史走向到不了的地方◎班與唐
周嘉寧 致敬世紀初的英雄主義和樂觀情懷◎金理
張怡微 小說應該是能發明新的慾望◎唐一斌
甫躍輝 他鄉何處是故地◎譚凱勻
鍾旻瑞 成長痛是我的創作養分◎董柏廷
陳柏言 從鄉里行至溫州街◎郝妮爾
邱常婷 天鵝般的小說怪物◎羅士庭
洪明道 鄉土召我以故事◎董柏廷
蔣曉薇 殘存的幽靜 異化的香港◎江祈穎
黃怡 再述「我城」之必要◎洪昊賢
鄭執 作為容器的小說◎項靜
孫頻 看見深山裡的絢爛和浪漫◎金理
牛油小生 小生為名,拼湊小說的多面體◎龔萬輝
- 固定單元(第11頁)
- 隨手讀(第11頁)
- 來作客(第13頁)
- 編輯室報告(第15頁)
- 編輯小隊(第17頁)
- 專欄(第72頁)
- 國際視野(第78頁)
- 華裔名家 張欣明(第80頁)
- 當月作家 賀景濱(第84頁)
- 聯文選書(第90頁)
- 作品刊登(第92頁)
- 藝文精選(第156頁)
- 下期預告(第169頁)
- 靈感角落(第170頁)
- 專輯 二十位最受期待的青壯世代小說家(第20頁)
- 盧慧心 「覺得苦,並且愛」──金屬探測器般的小說家(第22頁)
- 洪茲盈 讓小說奔向未來的日子(第24頁)
- 劉梓潔 小說的遊戲,遊戲的自由(第26頁)
- 黃崇凱 用文學撞擊歷史的男人(第28頁)
- 連明偉 抱石與攀岩(第30頁)
- 周嘉寧 致敬世紀初的英雄主義和樂觀情懷(第32頁)
- 雙雪濤 從東北到台北的雙重探尋(第34頁)
- 孫頻 看見深山裡的絢爛和浪漫(第36頁)
- 楊双子 讓文學替歷史走向到不了的地方(第38頁)
- 甫躍輝 他鄉何處是故地(第40頁)
- 郝景芳 孤獨的堅持者(第42頁)
- 張怡微 小說應該是能發明新的慾望(第44頁)
- 牛油小生 小生為名,拼湊小說的多面體(第46頁)
- 鄭執 作為容器的小說(第48頁)
- 蔣曉薇 殘存的幽靜 異化的香港(第50頁)
- 邱常婷 天鵝般的小說怪物(第52頁)
- 洪明道 鄉土召我以故事(第54頁)
- 陳柏言 從鄉里行至溫州街(第56頁)
- 黃怡 再述「我城」之必要(第58頁)
- 鍾旻瑞 成長痛是我的創作養分(第60頁)
- 之間的風景﹐與(應有的)潛行:青壯年台灣小說家創作觀察(第62頁)
- 書評別冊(第99頁)
- 新人新書 陳信傑《柴貓、夢的浮艇與德魯伊》(第100頁)
- 話題書評(第104頁)
- 指定書評 黃春明《秀琴,這個愛笑的女孩》(第108頁)
- 鬥書評 白睿文等《霧社事件:台灣歷史和文化讀本》(第110頁)
- 偏書評 許麗玉 《末年:戰後台灣現代建築與移植現代性》(第112頁)
- 開放書評(第114頁)
- 廣角(第130頁)
- 特輯(第136頁)
- 新北市文學獎(第136頁)
- 高雄青年文學獎(第148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