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4
本書特色如下:
1.精心標註常考重點,輕鬆掌握考試核心
本書精心標註常考重點、重要試題,讓讀者輕鬆掌握考試核心。除此之外,本書更考究人類視覺系統的特性,選擇最適合眼睛長久閱讀的深藍色來標記,絲毫不會造成您眼睛的負擔。
2.主題式彙編,根據國中小各校教師甄試題目編寫
編者網羅全臺國中小各校教師甄試的國語文試題,將其重新歸納統整之後,化零為整,濃縮為十五個單元主題,再加以一一分類組織。本書內容皆針對教師甄選考試命題趨勢精心設計,敘述有條不紊,完全切中命題核心。
3.藉由實地考察的精美圖照加深學習印象
本書圖照,係由編者親身至中國大陸訪察,實境拍攝中國古代文物而成。其中所附之精美圖照,不僅實踐實物教學之精神,更帶領您從中領略中國文字之美,值得您來細細品味。
4.教甄大考指數,明確標示出題頻率
在本書各個單元項目中,均一一以教甄大考指數標示其命題年度和考出地區,考生可清楚知道此考試焦點的重要程度,並將讀書時間做最有效率的分配運用,是您學習事半功倍的一大幫手。
本書完全根據近年各縣市國中、國小、幼兒園教甄國語文試題的「測驗目標」、「命題方向」精心編寫而成,適用於公私立各縣市國中、國小、幼兒園教師甄選考試。
國語文基本功為基礎,並且涵蓋相關文學知識、國學常識、應用文,以及現行高中各版本教材,以厚植「教甄」國語文根基。
內容共分:單元一:國音學;單元二:文字學;單元三:字形的辨識;單元四:字音的辨識;單元五:字義的辨識;單元六:詞語、外來語、本土語言、新世代語言的辨識;單元七:成語、諺語、歇後語的辨識;單元八:基本詞性與文法結構;單元九:修辭的辨識;單元十:中國文學史基本知識;單元十一:重要國學知識;單元十二:歷代重要作家地位與風格;單元十三:應用文的辨識能力;單元十四: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單元十五:古典詩詞曲閱讀理解能力等十五大單元,各章都是國中、國小、幼兒園教師甄選考試必考的範疇。
本書編寫最大特色,重整各校歷屆試題,分章分類整理高頻率考題內容,章節分類有條不紊,清晰明確。內容皆針對教師甄選考試命題趨勢,或採條列式、或採表格式,精心設計,使應試者閱讀方便,觸類旁通,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本書特別另外出版《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分類試題》題庫,內容皆配合本書章節。解析詳盡,使應試者熟練歷屆試題,體悟作答關鍵,期能得心應手,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本書圖照,係由編者親身至中國大陸訪察,實境拍攝中國古代文物而成。其中所附之精美圖照,不僅實踐實物教學之精神,更帶領您從中領略中國文字之美,值得您來細細品味。
4.教甄大考指數,明確標示出題頻率
在本書各個單元項目中,均一一以教甄大考指數標示其命題年度和考出地區,考生可清楚知道此考試焦點的重要程度,並將讀書時間做最有效率的分配運用,是您學習事半功倍的一大幫手。
本書完全根據近年各縣市國中、國小、幼兒園教甄國語文試題的「測驗目標」、「命題方向」精心編寫而成,適用於公私立各縣市國中、國小、幼兒園教師甄選考試。
國語文基本功為基礎,並且涵蓋相關文學知識、國學常識、應用文,以及現行高中各版本教材,以厚植「教甄」國語文根基。
內容共分:單元一:國音學;單元二:文字學;單元三:字形的辨識;單元四:字音的辨識;單元五:字義的辨識;單元六:詞語、外來語、本土語言、新世代語言的辨識;單元七:成語、諺語、歇後語的辨識;單元八:基本詞性與文法結構;單元九:修辭的辨識;單元十:中國文學史基本知識;單元十一:重要國學知識;單元十二:歷代重要作家地位與風格;單元十三:應用文的辨識能力;單元十四: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單元十五:古典詩詞曲閱讀理解能力等十五大單元,各章都是國中、國小、幼兒園教師甄選考試必考的範疇。
本書編寫最大特色,重整各校歷屆試題,分章分類整理高頻率考題內容,章節分類有條不紊,清晰明確。內容皆針對教師甄選考試命題趨勢,或採條列式、或採表格式,精心設計,使應試者閱讀方便,觸類旁通,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本書特別另外出版《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分類試題》題庫,內容皆配合本書章節。解析詳盡,使應試者熟練歷屆試題,體悟作答關鍵,期能得心應手,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 編輯大意(第VI頁)
- 單元一 國音學(第1頁)
- 一、漢語的清音與濁音(第1頁)
- 二、國音(第2頁)
- 單元二 文字學(第15頁)
- 一、部首辨識(第15頁)
- 二、漢字形體的演變(第27頁)
- 單元三 字形的辨識(第39頁)
- ㄅ音部分(第39頁)
- ㄆ音部分(第40頁)
- ㄇ音部分(第40頁)
- ㄈ音部分(第41頁)
- ㄉ音部分(第42頁)
- ㄊ音部分(第42頁)
- ㄋ音部分(第43頁)
- ㄌ音部分(第43頁)
- ㄍ音部分(第44頁)
- ㄎ音部分(第45頁)
- ㄏ音部分(第46頁)
- ㄐ音部分(第46頁)
- ㄑ音部分(第47頁)
- ㄒ音部分(第48頁)
- ㄓ音部分(第49頁)
- ㄔ音部分(第49頁)
- ㄕ音部分(第50頁)
- ㄖ音部分(第51頁)
- ㄗ音部分(第51頁)
- ㄘ音部分(第51頁)
- ㄙ音部分(第52頁)
- ㄞ音部分(第52頁)
- ㄠ音部分(第52頁)
- ㄡ音部分(第52頁)
- ㄢ音部分(第52頁)
- ㄤ音部分(第53頁)
- ㄧ音部分(第53頁)
- ㄨ音部分(第54頁)
- ㄩ音部分(第54頁)
- 單元四 字音的辨識(第55頁)
- 一、難讀的國字(第55頁)
- 二、疊羅漢式的字(第65頁)
- 三、同偏旁或形近字音辨識(第67頁)
- 四、一字多音辨識(第100頁)
- 單元五 字義的辨識(第119頁)
- ㄅ音部分(第119頁)
- ㄇ音部分(第122頁)
- ㄈ音部分(第123頁)
- ㄉ音部分(第127頁)
- ㄊ音部分(第130頁)
- ㄋ音部分(第130頁)
- ㄌ音部分(第132頁)
- ㄍ音部分(第132頁)
- ㄏ音部分(第136頁)
- ㄐ音部分(第137頁)
- ㄑ音部分(第143頁)
- ㄒ音部分(第145頁)
- ㄓ音部分(第150頁)
- ㄔ音部分(第154頁)
- ㄕ音部分(第155頁)
- ㄖ音部分(第160頁)
- ㄗ音部分(第162頁)
- ㄘ音部分(第165頁)
- ㄜ音部分(第167頁)
- ㄦ音部分(第168頁)
- ㄧ音部分(第170頁)
- ㄨ音部分(第177頁)
- ㄩ音部分(第180頁)
- 單元六 詞語、外來語、本土語言、新世代語言的辨識(第183頁)
- 一、一詞多義(第183頁)
- 二、詞語古今衍義(第210頁)
- 三、外來語、本土語言、新世代語言(第229頁)
- 單元七 成語、諺語、歇後語的辨識(第245頁)
- 一、高中文言文重要成語(第245頁)
- 二、課外重要成語(第255頁)
- 三、與歷史人物相關的成語(第279頁)
- 四、成語古今衍義(第285頁)
- 五、中國諺語(第310頁)
- 六、臺灣諺語(第318頁)
- 七、歇後語(第324頁)
- 單元八 基本詞性與文法結構(第337頁)
- 一、基本詞性(第337頁)
- 二、複詞種類(第345頁)
- 三、句子的成分(第348頁)
- 四、複句結構(第356頁)
- 五、標點符號(第360頁)
- 單元九 修辭的辨識(第363頁)
- 一、雙關(第363頁)
- 二、倒反(第365頁)
- 三、互文(第367頁)
- 四、類疊(第368頁)
- 五、設問(第369頁)
- 六、映襯(第370頁)
- 七、摹寫(第371頁)
- 八、對偶(第373頁)
- 九、象徵(第376頁)
- 十、譬喻(第377頁)
- 十一、鑲嵌(第380頁)
- 十二、借代(第382頁)
- 十三、層遞(第386頁)
- 十四、誇飾(第388頁)
- 十五、轉化(第390頁)
- 十六、示現(第391頁)
- 十七、婉曲(第392頁)
- 十八、移覺(第393頁)
- 十九、頂針(第394頁)
- 二十、排比(第395頁)
- 二十一、析字(第396頁)
- 二十二、錯綜(第397頁)
- 二十三、回文(第398頁)
- 單元十 中國文學史基本知識(第399頁)
- 文學史「之祖」、「最早」或「特色」(第399頁)
- 一、韻文(第403頁)
- 二、非韻文(第425頁)
- 三、現代文學(第449頁)
- 單元十一 重要國學知識(第455頁)
- 國學「之祖」、「最早」或「特色」(第455頁)
- 一、中國圖書分類沿革(第457頁)
- 二、經部概述(第458頁)
- 三、史部(第468頁)
- 四、子部(第473頁)
- 五、集部(第482頁)
- 單元十二 歷代重要作家地位與風格(第485頁)
- 一、古人「名」、「字」、「號」由來(第485頁)
- 二、稱號(第487頁)
- 三、並稱(第489頁)
- 四、先秦作家(第491頁)
- 五、漢代作家(第494頁)
- 六、三國、魏晉、六朝作家(第496頁)
- 七、唐、五代作家(第500頁)
- 八、宋代作家(第506頁)
- 九、元代作家(第513頁)
- 十、明代作家(第515頁)
- 十一、清代作家(第518頁)
- 十二、高中課文現代作家(第522頁)
- 單元十三 應用文的辨識能力(第547頁)
- 一、書信(第547頁)
- 二、柬帖(第554頁)
- 三、題辭(第558頁)
- 四、對聯(第564頁)
- 五、公文(第583頁)
- 六、啟事(第598頁)
- 七、便條(第599頁)
- 八、名片(第600頁)
- 單元十四 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第601頁)
- 一、論語(第601頁)
- 二、孟子(第617頁)
- 三、大學(第633頁)
- 四、中庸(第637頁)
- 單元十五 古典詩詞曲閱讀理解能力(第641頁)
- 一、古典詩歌詠人、歌詠物(第641頁)
- 二、詩歌的四季(第675頁)
- 三、節令詩篇(第679頁)
- 四、諷刺詩歌(第684頁)
- 五、邊塞詩歌(第685頁)
- 六、閨怨詩歌(第687頁)
- 七、宮怨詩歌(第688頁)
- 八、田園詩歌(第689頁)
- 九、羈旅思鄉詩歌(第690頁)
- 十、歎時、惜時詩歌(第692頁)
- 十一、撫今追昔、感時傷逝詩歌(第693頁)
- 十二、感懷詩歌(第698頁)
- 十三、送別詩歌(第703頁)
- 十四、哲理詩歌(第706頁)
- 十五、懷人詩歌(第708頁)
- 十六、愛情詩歌(第712頁)
- 十七、懷才不遇(第716頁)
- 十八、及時行樂(第717頁)
- 十九、臺灣古典詩(第717頁)
紙本書 NT$ 690
單本電子書
NT$
621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4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4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