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Covid-19的經濟發展必然趨勢──共享的新世代消費模式
利他.分享.在地化,我們已進入第四消費社會
《下流社會》作者三浦展提出「第四消費社會」,倡議「共享經濟」
◤21世紀大趨勢──簡樸生活、與人共享,追求人生意義的消費
「購物使人幸福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真正能帶來幸福的不是物質,而是「聯繫」——人和自我、他人、社會、自然的聯繫。在三浦展看來,進入第四消費時代的日本社會,告別購物使人幸福,重新思考消費的意義,人們關心的不再是消費什麼,而是和誰一起消費。
◤「第四消費社會」的五大趨勢
趨勢1:從個人意識到社會意識,從利己主義到利他主義。趨勢2:從私有主義到分享意識。趨勢3:從追求名牌到追求簡單、休閒。趨勢4:從崇尚歐美、嚮往都市到在地化意識的社會。趨勢5:「由物質到服務」的真正實現,對人更為重視。
◤消費行為成為尋找自我、思考生命意義的媒介
被譽為日本消費社會研究第一人的三浦展,經三十年觀察提出讓人變幸福的趨勢報告:想在第四消費社會生存下去,我們必須如何轉變思維,企業應該做什麼?我們不再是單純購買商品、滿足自我的利己消費者,消費行為成為尋找自我、思考生命意義的媒介。
◤生活方式、真正的服務、人際關係的充實感
我們不再追求經濟快速發展和效益最大化,而是享受簡約生活;不再終日奔波、蝸居在大都市,而是重新發現地方的特色和自然的力量;不再拚命工作賺錢,為了名利汲汲營營,而是為了幫助他人、共享快樂、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幸福。年輕人不再是單純的物質主義,而是越來越強烈地在意生活方式、真正的服務、人際關係的充實感。他們選擇租借而不是占有,或者是那些隨著時間的流逝,反而會帶來更多的滿足感的物品。
【專文推薦】
陳美伶 共享經濟協會顧問、前國發會主委
【共享推薦】
王文靜 前商周集團執行長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李明璁 社會學家、作家
沈雲驄 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
畢恆達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蕭新煌 前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本書為《第4消費時代》改版書)
◤「第四消費社會」的五大趨勢
趨勢1:從個人意識到社會意識,從利己主義到利他主義。趨勢2:從私有主義到分享意識。趨勢3:從追求名牌到追求簡單、休閒。趨勢4:從崇尚歐美、嚮往都市到在地化意識的社會。趨勢5:「由物質到服務」的真正實現,對人更為重視。
◤消費行為成為尋找自我、思考生命意義的媒介
被譽為日本消費社會研究第一人的三浦展,經三十年觀察提出讓人變幸福的趨勢報告:想在第四消費社會生存下去,我們必須如何轉變思維,企業應該做什麼?我們不再是單純購買商品、滿足自我的利己消費者,消費行為成為尋找自我、思考生命意義的媒介。
◤生活方式、真正的服務、人際關係的充實感
我們不再追求經濟快速發展和效益最大化,而是享受簡約生活;不再終日奔波、蝸居在大都市,而是重新發現地方的特色和自然的力量;不再拚命工作賺錢,為了名利汲汲營營,而是為了幫助他人、共享快樂、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幸福。年輕人不再是單純的物質主義,而是越來越強烈地在意生活方式、真正的服務、人際關係的充實感。他們選擇租借而不是占有,或者是那些隨著時間的流逝,反而會帶來更多的滿足感的物品。
【專文推薦】
陳美伶 共享經濟協會顧問、前國發會主委
【共享推薦】
王文靜 前商周集團執行長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李明璁 社會學家、作家
沈雲驄 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
畢恆達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蕭新煌 前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本書為《第4消費時代》改版書)
- 推薦序 創造共享的新世代消費模式 共享經濟協會顧問、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第3頁)
- 中文版序言 年輕人引領第四消費時代(第10頁)
- 前言 除了物質,什麼才能讓人變幸福?(第12頁)
- 第一章 發現消費新價值(第15頁)
- 第二章 告別購物使人幸福的時代(第35頁)
- 1 第二消費社會與第三消費社會的區別(第36頁)
- 2 消費的過度化、個人化(第52頁)
- 3 消費者的心理變化(第78頁)
- 4 大眾的分裂與差距社會的預兆(第95頁)
- 5 不知道想要什麼的時代(第105頁)
- 6 高度消費社會的飽和(第114頁)
- 第三章 讓人變幸福的大趨勢(第129頁)
- 1 第四消費社會及共享意識(第130頁)
- 2 生活方式的共享(第144頁)
- 3 追求簡約、日本意識、地方意識(第161頁)
- 4 消費社會的終極形態是什麼?(第183頁)
- 第四章 與人共享,追求人生意義的消費(第215頁)
- 尾聲:特別採訪 「無印良事」的時代(第273頁)
- 後記(第291頁)
- 消費社會一百六十年表(第296頁)
紙本書 NT$ 380
單本電子書
NT$
26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