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雜誌 [第191期]:科技文明的反省
- 點閱:5
- 並列題名:The Intellectual
- 作者: 大學雜誌編輯委員會編輯
- 出版社:大學雜誌社
- 出版年:1986.03
- 格式:PDF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2-02
本期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原本應包含科學在內,但一般人認知的文化,只有傳統固有思想、民俗技藝、音樂美術等,不把科學當做文化的一部分,這是極大的錯誤。《大學雜誌》為提醒國人對科學與文化有正確的思維,本期專題就推出「科技文明的反省」,收錄的文章有史懷哲的〈究竟是什麼毀了文明的天賦力量?〉、劉源俊的〈科學與文化復興〉、張之傑的〈以科技本土化為綱〉、呂應鐘的〈文明的惆悵〉、陳勝崑的〈讓醫學說中國話〉、沈清松的〈科技生根發展與中國的人文主義〉、蔡仁堅的〈科學人文主義與科學本土化運動〉等。
張之傑在文章中指出,當前科技發展的問題癥結,是未能本土化,本土化含義包括:研究本土事物、其研究可解決本土問題、其研究能獨樹一幟、以本國語文表達記載傳播。科技本土化是發展科技的綱,綱舉自然目張,他呼籲掌管科技大政的在位者,針對科技本土化這個根本問題訂定科技政策。
本期編委會主席是呂應鐘,劉君燦專任常務編委。
- 編輯的話(第1頁)
- 想像力 哈雷太空船(第4頁)
- 時論(第5頁)
- 崇拜數值的文明(第5頁)
- 「龍發堂」下的沉思(第6頁)
- 不應對三中全會存有太多期望(第8頁)
- 麥當派下杜鵑花人的感懷(第9頁)
- 本期專題 科技文明的反省(第11頁)
- 究竟是什麼毀了文明的天賦力量(第11頁)
- 科學與文化復興(第16頁)
- 以科技本土化為綱(第18頁)
- 兩種文化(第26頁)
- 文明的惆悵(第29頁)
- 心平氣和談中小學科學展覽(第32頁)
- 讓醫學說中國話(第33頁)
- 科技生根發展與中國的人文主義(第35頁)
- 誰來建立我們的科技文化?(第38頁)
- 由思想教育及中英文程度低落問題談科學中化(第41頁)
- 科學人文主義與科學本土化運動(第50頁)
- 薪火傳承(第56頁)
- 中山大學民俗學會的活動(第56頁)
- 現代社會的民間藝術活動(第63頁)
- 何謂「生態學」?(第69頁)
- 觀世音與西藏(第77頁)
- 科技史掠影 湖北江陵張家山發現珍貴漢簡(第73頁)
- 醫文關懷 正視老年問題(第84頁)
- 語文反省 精緻文化與雅痞生活(第86頁)
- 無忌短波 你能,我不能(第90頁)
- 智慧火花(第92頁)
- 哀樂中年(第92頁)
- 蛋的哲學(第93頁)
- 結語 預展與期盼(第94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