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雜誌 [第136期]:「大學」的方向與使命
- 點閱:1
- 並列題名:The Intellectual
- 作者: 大學雜誌編輯委員會編輯
- 出版社:大學雜誌社
- 出版年:1980.06
- 格式:PDF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3-15
本期內容簡介
《大學雜誌》創刊12年,雖然一路往前走,但也面臨很多問題,本期特別推出《大學雜誌》的方向與使命,邀請學者專家和朋友,一齊談談《大學雜誌》的方向和目標,一方面希望能藉此做一些溝通,一方面也希望能確定《大學雜誌》未來的方向。
參與這項討論的學者專家中,楊孝濚建議,培養社會中堅領袖,建立大傳雙向傳播。徐恩奎指出,要加強社會、思想、政治理念的探討。蕭雄淋提出,可以辦座談會、編輯成書,利用盈餘支持雜誌。張榮恭表示,結合知識份子,內容反映時局功能。李利國提醒,建立雜誌形象,言人不能言。陳農說,《大學雜誌》應建立自己的風格,堅持專業化經營,必須測出民意。
高雄美麗島事件宣判,李建中的〈對高雄暴力事件宣判的觀感〉,以國際標準衡量臺灣軍事審判法,並剖析此高雄事件軍事審判是否符合「公開、公正、合法審判典型」。 另外,在高雄事件審判中,被告認為長期戒嚴妨礙人民自由,應予廢除。林建興的〈戒嚴令存廢問題之剖析〉,解釋了戒嚴法與戒嚴令的不同,以及現階段實施戒嚴的利弊得失與民意趨向。
- 「大學」的方向與使命(一)(第4頁)
- 一、從確立我們自己的方向開始(第4頁)
- 二、培善社會中堅領袖 建立大傳雙向傳播(第4頁)
- 三、加強社會、思想、政治理念的探討(第6頁)
- 四、辦座談會、編輯成書 利用盈餘支持雜誌(第6頁)
- 五、傾向結合知識份子 內容反應時局功能(第7頁)
- 六、建立雜誌形象言人不能言(第7頁)
- 七、大眾傳播應該要在很簡單的過程中學到很多的東西(第8頁)
- 域外人語(第10頁)
- 一、先走穩再習跳和跑──談金馬獎(第10頁)
- 二、花錢的本領(第12頁)
- 每月短評(第13頁)
- 一、如何遏止空頭支票邪風(第13頁)
- 二、談菸酒漲價(第14頁)
- 談政治民主與安定(第16頁)
- 論人民與民主(第18頁)
- 論學術研究與教育經費(第22頁)
- 對高雄暴力事件宣判的觀感(第29頁)
- 戒嚴令存廢問題之剖析(第31頁)
- 來函照登/內政部(函)(第35頁)
- 伯恩公約附屬書(第36頁)
- 動員戡亂時期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40頁)
- 動員戡亂時期選舉罷免法施行細則(第50頁)
- 中央民意代表名額辦法(第58頁)
- 動員戡亂時期僑選增額立法委員及監察委員遴選辦法(第59頁)
- 中央選舉委會委員簡介(第66頁)
- 國家賠償法全文(第67頁)
- 法律信箱(第68頁)
- 答司空圖問(第9頁)
- 什麼是拋棄「先訴抗辯權」?(第68頁)
- 文化出擊(第69頁)
- 讀者投書 大學校長任期問題(第72頁)
紙本書 NT$ 300
單本電子書
NT$
300
點數租閱
15點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3-15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3-15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