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紀病毒COVID-19
-
點閱:100
13人已收藏
- 譯自:COVID-19:the pandemic that never should have happened and how to stop the next one
- 作者: 黛博拉.麥肯齊(Debora MacKenzie)作 , 謝佩妏, 黃薇菁譯
- 出版社:商周出版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聯合發行經銷
- 出版年:2020
- ISBN:9789864779017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180184
- 附註:封面副題名: 不該發生的大流行疾病, 以及如何防止下一場浩劫。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人類與病毒對抗戰。
從病毒出現到人禍蔓延,所激起的抗疫圍堵戰線,以及這場全球災難可能的結局,
本書做了一段史詩般的科學紀實。
剖析病毒發展、新冠趨勢、政府行動、世衛功能的第一本書
疫情當前,最大敵人不是病毒,是我們自己!
我們需要以備戰般認真態度為全球大流行病做好準備。――比爾蓋茲
在恐慌與疫情的年代下必讀的啟蒙好書。――英國Kirkus書評
中央研究院院士賴明詔、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鄭守夏 推薦
病毒專家 何美鄉 導讀
每部災難片都始於科學家的話遭人漠視。
1957年亞洲流感致命人數兩百萬至四百萬;2003年SARS人人自危,全球付出四百億美元代價;2009年流感奪走超過二十萬條人命,損失五百五十億……過去數十年病毒警示不斷響起,血淚斑斑卻未讓我們學會教訓,更別提防範未然!
病毒感染已成為人類最大殺手,更甚戰爭和饑荒。
新冠肺炎造成的死亡持續攀升,有些是因不敵病毒,更多是因長期貧困、政治經濟受創、醫療系統不堪負荷而倒下。對抗病毒需要傳染病監測系統、超前部署、圍堵減災、疫苗開發,以及最重要的,敢於任事的國家與國際社會。
疫情第一線,剖析病毒發展、新冠趨勢、各國及世衛行動的第一本書。
作者以人類戰勝多數傳染病的故事揭開序幕,對比現在如何落得被新冠病毒攻陷。透過科學研究軼事、政府的錯與除錯、世衛進退維谷的角色、疫苗生產的進程與難題,歸納出迫切的因應之道及備戰能力。
各界讚譽
☆在恐慌與疫情的年代下必讀的啟蒙好書。――柯克斯書評Kirkus
☆正確且睿智的剖析,客觀評估現況,呼籲為未來的新興傳染病做好準備。――書單Booklist
☆麥肯齊是值得敬佩的作家,將她對新興傳染病的知識完美呈現書中。她可靠地闡釋新冠疫情如何發生、政府本來應該做什麼,以及若疫病再次爆發我們該怎麼因應;而這樣的大瘟疫絕對會再找上門的。――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令人緊張的風險敘事,最終導向這場糟糕的全球大流行病。我們以為我們都知道了,實則不然。倘若從中學到教訓,就不能重蹈覆轍。――費城兒童醫院疫苗教育中心主任Paul Ofitt
☆引人入勝的內幕報導……如果有人問你為什麼新冠病毒會出現、我們如何預防下一個傳染病,請把這本書送給他。――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全球健康科學研究院副院長Steffanie Strathdee
☆值得一讀,由一位言之有物的作家所寫的第一本新冠疫情剖析。――科學記者暨作家Laura Spinney
☆清晰易讀,不可或缺。――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沒有比麥肯齊更好的全球大流行病導讀人,她從一開始就身處其中。兼具權威性與易讀性,解釋災難如何發生,以及最重要的,若我們不改變它會再度發生。――英國記者與作家Tim Harford
我們需要以備戰般認真態度為全球大流行病做好準備。――比爾蓋茲
在恐慌與疫情的年代下必讀的啟蒙好書。――英國Kirkus書評
中央研究院院士賴明詔、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鄭守夏 推薦
病毒專家 何美鄉 導讀
每部災難片都始於科學家的話遭人漠視。
1957年亞洲流感致命人數兩百萬至四百萬;2003年SARS人人自危,全球付出四百億美元代價;2009年流感奪走超過二十萬條人命,損失五百五十億……過去數十年病毒警示不斷響起,血淚斑斑卻未讓我們學會教訓,更別提防範未然!
病毒感染已成為人類最大殺手,更甚戰爭和饑荒。
新冠肺炎造成的死亡持續攀升,有些是因不敵病毒,更多是因長期貧困、政治經濟受創、醫療系統不堪負荷而倒下。對抗病毒需要傳染病監測系統、超前部署、圍堵減災、疫苗開發,以及最重要的,敢於任事的國家與國際社會。
疫情第一線,剖析病毒發展、新冠趨勢、各國及世衛行動的第一本書。
作者以人類戰勝多數傳染病的故事揭開序幕,對比現在如何落得被新冠病毒攻陷。透過科學研究軼事、政府的錯與除錯、世衛進退維谷的角色、疫苗生產的進程與難題,歸納出迫切的因應之道及備戰能力。
各界讚譽
☆在恐慌與疫情的年代下必讀的啟蒙好書。――柯克斯書評Kirkus
☆正確且睿智的剖析,客觀評估現況,呼籲為未來的新興傳染病做好準備。――書單Booklist
☆麥肯齊是值得敬佩的作家,將她對新興傳染病的知識完美呈現書中。她可靠地闡釋新冠疫情如何發生、政府本來應該做什麼,以及若疫病再次爆發我們該怎麼因應;而這樣的大瘟疫絕對會再找上門的。――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令人緊張的風險敘事,最終導向這場糟糕的全球大流行病。我們以為我們都知道了,實則不然。倘若從中學到教訓,就不能重蹈覆轍。――費城兒童醫院疫苗教育中心主任Paul Ofitt
☆引人入勝的內幕報導……如果有人問你為什麼新冠病毒會出現、我們如何預防下一個傳染病,請把這本書送給他。――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全球健康科學研究院副院長Steffanie Strathdee
☆值得一讀,由一位言之有物的作家所寫的第一本新冠疫情剖析。――科學記者暨作家Laura Spinney
☆清晰易讀,不可或缺。――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沒有比麥肯齊更好的全球大流行病導讀人,她從一開始就身處其中。兼具權威性與易讀性,解釋災難如何發生,以及最重要的,若我們不改變它會再度發生。――英國記者與作家Tim Harford
- 專文推薦 與COVID-19病毒共存是危機,也是轉機
- 專文推薦 讓每個人對未來疫情防治都能盡一份心力
- 導讀 靜心回顧這段未到終點的漫長抗疫旅程
- 前言 一切早有預警
- 作者說明
- 第一章 我們有可能從一開始就阻止這場浩劫嗎?
- 大事不妙了
- 很多人帶著病毒離開,無法把病毒召回
- 疫情已經四處蔓延
- 這一切可以避免嗎?
- 意識形態凌駕了公衛政策
- 第二章 新興病毒有哪些?為什麼會出現?
- 傳染病是人類最大的殺手
- 生命自會找到出路
- 應該優先提防的病毒清單
- 研發新興傳染病療法的難題
- 第三章 SARS, MERS ──不能說這一切毫無預警!
- 病毒遲早會找上你身邊的人
- 從SARS疫情中學到的五個教訓
- 了解MERS的三個理由
- 第四章 不要怪罪蝙蝠
- 我們不想傷害那些蝙蝠
- 不尋常的基因序列
- 為什麼是蝙蝠?
- 監控病毒和保護生態
- 第五章 從流感大流行看新冠肺炎之疫
- 狡詐多變的流感病毒
- 從豬流感到新冠肺炎
- 我們學到了什麼教訓?
- 悲劇已然發生,只是不知規模有多大
- 我們其實沒有準備好
- 第六章 我們該如何對抗與因應疫情?
- 我們需要什麼行動?
- 必須有更多人一起努力
- 嚴密的監測與更好的預測能力
- 一地有疾病就是各地有疾病
- 認識敵人,選擇武器
- 抗生素的風險
- 第七章 我們究竟會失去什麼?
- 複雜互動成為無法預期的影響
- 全球大流行可能會變得多可怕?
- 病毒演化適應人類的後果
- 我們現在有機會做出改變
- 第八章 不該爆發的全球大流行,以及如何防止下一場浩劫
- 我們要看得出來自己身處險境
- 這次抗疫經驗給未來的借鑑
- 聯合全球的力量才能戰勝它
- 國家必須怎麼做?
- 究責遊戲沒有幫助
- 致謝
紙本書 NT$ 450
單本電子書
NT$
32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