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戰數:當代衝突的資訊革命,大數據分析如何左右戰局
- 點閱:355
- 作者: 伊萊.博曼, 喬斯夫.費爾特, 雅各.夏皮羅, 維斯托.麥坎迪爾 著 , 李奧森 譯
-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20[民109]
- ISBN:9789570855999
- 格式:EPUB,PDF
- 版次:初版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3-16
戰爭的傷亡人數不只是統計數字,
從數字背後的脈絡,找出終止戰亂的關鍵戰術
以下這些問題,都能用數字來解答:
★ 手機訊號覆蓋率提高會助長叛亂活動?
★ 接受來自國外的援助計畫,會使人民遭逢更多的暴力行為?
★ 貧窮地區的人民較支持政府,還是較支持反叛勢力?
溺亡於地中海岸邊的男孩、奈及利亞森林區域被武裝分子綁架的女學童、伊拉克市集橫屍的民眾、雙子星高樓崩塌時竄入天際的猛烈黑煙……上述影像已經成為我們的集體經驗,象徵著當代戰事對我們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現代的衝突有別於傳統國家間的大型對抗型態,而是叛亂團體之小規模、地區性的恐怖攻擊行為。這一類的小型戰爭所帶來的死亡人數相當驚人,敘利亞內戰7年內奪走40萬條人命、索馬利亞的漫長內戰造成50萬人犧牲。此外,戰亂導致經濟發展遲緩,讓世代陷入貧窮之中,即使在戰爭後,長期惡化的國民健康狀況也很難迅速恢復。戰爭所帶來的代價實在一言難盡。
本書利用大數據分析,研究過去20年發生於拉丁美洲、中東、中亞至東南亞之衝突,包括波斯灣戰爭、九一一事件後的阿富汗戰爭等,試圖釐清通信網絡、經濟發展程度、平民傷亡以及國際援助與暴力行為之間的關聯,從異於過往的獨特角度來理解戰場,進而找出能減少傷亡、平息戰亂的最佳策略。
本書特色
◆ 利用統計方法分析戰場上的大數據資料,由此一開創性作法中,獲得許多獨特的觀點與成果。
◆ 打破以往大規模國家對抗型戰爭的既有印象,現代戰爭多為區域型的恐怖攻擊式戰爭,書中研究針對現實情況量身打造適切而嚴謹的研究假設與方法,得到的研究結果也能應用於實際戰場之上。
◆ 戰爭理論大多著重於如何取勝、如何造成敵方最大的傷害,而本書的研究從相反的觀點出發,以降低戰爭的傷亡,將戰爭帶來的傷害降至最低為目標,最終則希望能避免戰爭的發生。
各界推薦
──專文推薦──
李思平(《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編輯)
──戰術性推薦──
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施孝瑋(「軍情與航空」網站主編)
黃竣民(「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頁主編)
楊士範(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
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
趙文志(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
蔡依橙(「蔡依橙的閱讀筆記」板主)
本書的主軸,是以大數據統計近代非對稱戰爭中,各種經濟狀況、科技條件、軍事活動和文化差異之綜合的交互影響,並分析出非對稱戰爭中最關鍵的要素:「人」,會有何種反應。這是一個無比艱難的議題,但本書令人驚豔之處在於,作者用情境式的主題介紹人因在世界各地衝突中發生的變化,而當您跟著作者一起用上帝視角來分析大數據時,將驚訝的發現,許多反應與預想的有極大落差。──李思平,《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編輯
這本開創性的著作考察了十多年來對現代非對稱衝突的研究,提供了廣泛的證據,並就當今小型戰爭的型態,提出有效的策略。書中所描述的戰爭皆為作者們曾親身服役的前線戰場,本書是所有軍事領導人、政策制定者、專業人士和外交官都必須一讀的佳作。──大衛‧裴卓斯(David H. Petraeus),退役美國陸軍將軍
本書的作者從最近的許多衝突中總結了許多「大數據」資料,以令人著迷的方式描述了各種類型的武裝衝突如何產生不同的結果,尤其是在資訊流通的關鍵問題上。這本傑作對正在戰區工作和研究戰爭的人們,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彼得‧柏根(Peter Bergen)《吉哈德之國》(United States of Jihad)作者
這本書預示著當代衝突研究的革命,這場革命最終將使國防與外交在實務運作層面融合,並為決策者和前線人員提供真正有用的工具。──安妮─瑪麗‧斯勞特(Anne-Marie Slaughter),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新美國基金會主席
★ 貧窮地區的人民較支持政府,還是較支持反叛勢力?
溺亡於地中海岸邊的男孩、奈及利亞森林區域被武裝分子綁架的女學童、伊拉克市集橫屍的民眾、雙子星高樓崩塌時竄入天際的猛烈黑煙……上述影像已經成為我們的集體經驗,象徵著當代戰事對我們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現代的衝突有別於傳統國家間的大型對抗型態,而是叛亂團體之小規模、地區性的恐怖攻擊行為。這一類的小型戰爭所帶來的死亡人數相當驚人,敘利亞內戰7年內奪走40萬條人命、索馬利亞的漫長內戰造成50萬人犧牲。此外,戰亂導致經濟發展遲緩,讓世代陷入貧窮之中,即使在戰爭後,長期惡化的國民健康狀況也很難迅速恢復。戰爭所帶來的代價實在一言難盡。
本書利用大數據分析,研究過去20年發生於拉丁美洲、中東、中亞至東南亞之衝突,包括波斯灣戰爭、九一一事件後的阿富汗戰爭等,試圖釐清通信網絡、經濟發展程度、平民傷亡以及國際援助與暴力行為之間的關聯,從異於過往的獨特角度來理解戰場,進而找出能減少傷亡、平息戰亂的最佳策略。
本書特色
◆ 利用統計方法分析戰場上的大數據資料,由此一開創性作法中,獲得許多獨特的觀點與成果。
◆ 打破以往大規模國家對抗型戰爭的既有印象,現代戰爭多為區域型的恐怖攻擊式戰爭,書中研究針對現實情況量身打造適切而嚴謹的研究假設與方法,得到的研究結果也能應用於實際戰場之上。
◆ 戰爭理論大多著重於如何取勝、如何造成敵方最大的傷害,而本書的研究從相反的觀點出發,以降低戰爭的傷亡,將戰爭帶來的傷害降至最低為目標,最終則希望能避免戰爭的發生。
各界推薦
──專文推薦──
李思平(《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編輯)
──戰術性推薦──
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施孝瑋(「軍情與航空」網站主編)
黃竣民(「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頁主編)
楊士範(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
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
趙文志(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
蔡依橙(「蔡依橙的閱讀筆記」板主)
本書的主軸,是以大數據統計近代非對稱戰爭中,各種經濟狀況、科技條件、軍事活動和文化差異之綜合的交互影響,並分析出非對稱戰爭中最關鍵的要素:「人」,會有何種反應。這是一個無比艱難的議題,但本書令人驚豔之處在於,作者用情境式的主題介紹人因在世界各地衝突中發生的變化,而當您跟著作者一起用上帝視角來分析大數據時,將驚訝的發現,許多反應與預想的有極大落差。──李思平,《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編輯
這本開創性的著作考察了十多年來對現代非對稱衝突的研究,提供了廣泛的證據,並就當今小型戰爭的型態,提出有效的策略。書中所描述的戰爭皆為作者們曾親身服役的前線戰場,本書是所有軍事領導人、政策制定者、專業人士和外交官都必須一讀的佳作。──大衛‧裴卓斯(David H. Petraeus),退役美國陸軍將軍
本書的作者從最近的許多衝突中總結了許多「大數據」資料,以令人著迷的方式描述了各種類型的武裝衝突如何產生不同的結果,尤其是在資訊流通的關鍵問題上。這本傑作對正在戰區工作和研究戰爭的人們,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彼得‧柏根(Peter Bergen)《吉哈德之國》(United States of Jihad)作者
這本書預示著當代衝突研究的革命,這場革命最終將使國防與外交在實務運作層面融合,並為決策者和前線人員提供真正有用的工具。──安妮─瑪麗‧斯勞特(Anne-Marie Slaughter),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新美國基金會主席
- 推薦序 李思平(第5頁)
- 前言(第11頁)
- 第一章 洞悉自己的戰場(第27頁)
- 戰爭的兩種型態(第33頁)
- 大數據分析(第38頁)
- 我們的研究目標(第41頁)
- 本書敘事風格(第47頁)
- 第二章 衝突事件實證研究計畫的動機與方法(第49頁)
- 我們的故事(第51頁)
- 團隊研究(第59頁)
- 第三章 資訊導向的叛亂事件與平叛行動(第81頁)
- 登場人物(第87頁)
- 均衡點(第94頁)
- 我們的研究命題(第102頁)
- 研究的意涵(第105頁)
- 第四章 資訊機制(第107頁)
- 測試資訊導向模式(第109頁)
- 手機比武器更神奇嗎?(第112頁)
- 反黑道干預手段(第116頁)
- 另類干預手段:訊號情報(第118頁)
- 從情報到回應之間(第119頁)
- 回到奈及利亞:通訊技術與服務會有利於叛軍發動攻擊嗎?(第121頁)
- 通訊技術及服務如何增加暴力?動員證據(第123頁)
- 哪方得勝?(第125頁)
- 何等情況下高連結性會有利於叛軍?(第126頁)
- 將其他衝突事件納入視角(第127頁)
- 情報與臨界點(第130頁)
- 第五章 發展協助的角色(第135頁)
- 衝突地區的援助(第139頁)
- 收買人心:簡史(第141頁)
- 資訊導向模式的具體預測(第146頁)
- 伊拉克的證據(第148頁)
- 菲律賓的證據(第154頁)
- 阿富汗的證據(第157頁)
- 那麼援助可以讓衝突惡化的證據怎麼說?(第159頁)
- 為什麼大型援助無法在阿富汗與伊拉克減少暴力?(第170頁)
- 結論:什麼有用?(第172頁)
- 第六章 鎮壓的角色(第177頁)
- 援助預算及安全:阿富汗案例(第178頁)
- 鎮壓+服務,或鎮壓×服務?(第181頁)
- 鎮壓+態度,或鎮壓×態度?(第184頁)
- 軍隊如何在現實世界操作?(第186頁)
- 援助應適度及安全的量化證據(第191頁)
- 測試增兵(第194頁)
- 鎮壓的直接效果(第201頁)
- 總結(第205頁)
- 第七章 平民如何回應傷害?(第209頁)
- 平民傷亡率、人心(第212頁)
- 節制與緩減(第214頁)
- 平民傷亡率與態度:巴基斯坦的調查證據(第217頁)
- 平民傷亡與態度:阿富汗調查證據(第221頁)
- 伊拉克:平民傷亡率如何對叛軍方產生影響(第224頁)
- 情報:伊拉克機制的證據(第229頁)
- 平民傷亡率對阿富汗衝突的影響結果(第232頁)
- 情報:阿富汗機制的證據(第236頁)
- 平民傷亡之影響:其他區域衝突的實例(第238頁)
- 不同的叛軍、不同的結果(第239頁)
- 未發射的子彈(第242頁)
- 第八章 經濟情勢與叛亂暴力(第247頁)
- 經濟情勢與內戰:跨國對應關係(第250頁)
- 解析傳統認知(第251頁)
- 相對剝奪感:貧窮人民較可能支持叛軍嗎?(第253頁)
- 叛亂勞動:需求與供給(第257頁)
- 就業、失業與暴力(第263頁)
- 情報市場(第268頁)
- 報復(第272頁)
- 掠奪:當餅變大時,暴力也隨之而來(第278頁)
- 掠奪與稅收(第279頁)
- 結論(第281頁)
- 第九章 方法在哪?運用資訊機制(第285頁)
- 與當地勢力合作的力量(第290頁)
- 衝突時期的協助可獲取民心(第296頁)
- 小規模的當地服務能贏得民心(第300頁)
- 小資訊、大收穫(第302頁)
- 什麼方法有效?重新部署、掌握資訊(第308頁)
- 第十章 理解非對稱衝突的深遠意義(第311頁)
- 非對稱衝突:延續的風暴(第313頁)
- 研究之重要性超越既往(第321頁)
- 贏得村莊,輸了戰爭?(第324頁)
- 何者有效?研究的心得(第334頁)
- 什麼是有效的?來自政策的教訓(第339頁)
- 附註(第347頁)
紙本書 NT$ 480
單本電子書
NT$
312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3-16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3-1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