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3-16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洋蔥設計」的編輯團隊,製作衛武營的刊物《本事》,拉近藝術與生活的距離。(林格立攝)
【編者的話】
光小編出任務囉!
「光華燈謎抽獎送【#台灣抱枕】,送給硬頸的你最應景的禮物!」話說光小編的任務千奇百怪,有逢年過節時的好康大放送;有在世界冰淇淋日,前進冰店,來場「以冰會友|《光華》快閃正當冰」;還有前進台北迪化街午後的「新南向文化沙龍」,跟新住民朋友一起關心時事、關懷人權。這些活動除收獲來自現場的感動外,也透過無數粉絲的轉貼與分享,將發生在台灣各地的「美好」廣傳出去。
今(2020)年七月《光華》粉專粉絲人數正式突破萬名, 回顧今年最多觸及率(8 6 , 4 5 4)的主題貼文:「#北車禁坐,兩派言論吵得火熱,無論支持哪派,都應該認識這群在北車和各大捷運站,自願受訓、為眾服務的#東南亞志工。」其背後竟是滿滿的人情味──來自東南亞志工的故事;而按讚數最多的貼文(3,423個讚),則是《光華》影像對話單元中,所刊登攝影師李安峰的作品〈世界屋脊下的故事──雪巴人〉, 這些攝影作品除豐富了《光華》的報導面向,也讓讀者能一窺台灣當代攝影的面貌。
再加上今年包含巴黎、波士頓、加拿大、土耳其、印度等台灣外交部駐外館處小編的串連引用,讓1+1的效果絕對大於您的想像。而本期《光華》封面故事就在探討近年來公部門大眾宣傳的蛻變,讓政令宣導不再制式,而是更貼近民眾生活的展現。此外,透過轉譯,呈現出不同面向的聲音與文化,包括聲音藝術家澎葉生、轉譯工地文化、四面泰傳舞團等報導,讓多元的聲音並存於這塊土地上。
其它精彩的專訪,有以世界為教室,四年內走訪全球七個城市的無校園大學,今年這群學生首度來到台灣,拜訪大學生涯中最後一個城市──台北;還有因為母親罹癌逝世,激發出從工業用內視鏡到研發出台灣醫療內視鏡的德盟檢視儀器總經理曾湘德的故事;還有尋找幼時曾照顧過自己,但現已失聯的東南亞籍保母的故事。光小編下一趟的任務要去哪裡呢?又有什麼有趣、好玩、感人的碰撞與火花呢?請鎖定《光華》新媒體(F B、I G)的訊息露出,讓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帶您深入台灣,甚至華人世界的每個角落。
光小編出任務囉!
「光華燈謎抽獎送【#台灣抱枕】,送給硬頸的你最應景的禮物!」話說光小編的任務千奇百怪,有逢年過節時的好康大放送;有在世界冰淇淋日,前進冰店,來場「以冰會友|《光華》快閃正當冰」;還有前進台北迪化街午後的「新南向文化沙龍」,跟新住民朋友一起關心時事、關懷人權。這些活動除收獲來自現場的感動外,也透過無數粉絲的轉貼與分享,將發生在台灣各地的「美好」廣傳出去。
今(2020)年七月《光華》粉專粉絲人數正式突破萬名, 回顧今年最多觸及率(8 6 , 4 5 4)的主題貼文:「#北車禁坐,兩派言論吵得火熱,無論支持哪派,都應該認識這群在北車和各大捷運站,自願受訓、為眾服務的#東南亞志工。」其背後竟是滿滿的人情味──來自東南亞志工的故事;而按讚數最多的貼文(3,423個讚),則是《光華》影像對話單元中,所刊登攝影師李安峰的作品〈世界屋脊下的故事──雪巴人〉, 這些攝影作品除豐富了《光華》的報導面向,也讓讀者能一窺台灣當代攝影的面貌。
再加上今年包含巴黎、波士頓、加拿大、土耳其、印度等台灣外交部駐外館處小編的串連引用,讓1+1的效果絕對大於您的想像。而本期《光華》封面故事就在探討近年來公部門大眾宣傳的蛻變,讓政令宣導不再制式,而是更貼近民眾生活的展現。此外,透過轉譯,呈現出不同面向的聲音與文化,包括聲音藝術家澎葉生、轉譯工地文化、四面泰傳舞團等報導,讓多元的聲音並存於這塊土地上。
其它精彩的專訪,有以世界為教室,四年內走訪全球七個城市的無校園大學,今年這群學生首度來到台灣,拜訪大學生涯中最後一個城市──台北;還有因為母親罹癌逝世,激發出從工業用內視鏡到研發出台灣醫療內視鏡的德盟檢視儀器總經理曾湘德的故事;還有尋找幼時曾照顧過自己,但現已失聯的東南亞籍保母的故事。光小編下一趟的任務要去哪裡呢?又有什麼有趣、好玩、感人的碰撞與火花呢?請鎖定《光華》新媒體(F B、I G)的訊息露出,讓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帶您深入台灣,甚至華人世界的每個角落。
- 來自地方的明信片 Postcards from Home 九月雪(第1頁)
- 編者的話 Editor’s Note 光小編出任務囉!(第2頁)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第6頁)
- 小編大亂鬥 公部門「放大絕」(第6頁)
- 公部門刊物華麗變身 《Amazing Pingtung》、《本事》(第16頁)
- 擦亮老字號 林務局×種籽設計(第28頁)
- 政府溝通番外篇 全民參與的一役(第38頁)
- 月月好讀 Variety Pages(第50頁)
- 影像對話 Photo Essay 國族認同的建構與其不滿:《想像之所》、《如儀》(第56頁)
- 全球視野 Global Outlook 無校園大學Minerva來台體驗 最溫暖的都市──台北(第66頁)
- 藝文脈絡 Cultural Trends(第76頁)
- 轉譯工地文化 展現草根生命力(第76頁)
- 「聽」見生命的詞彙 用聲藝關愛自然人文(第88頁)
- 產業新創 Entrepreneurship 惟精惟一的探索 從工業內視鏡到醫療內視鏡(第99頁)
- 多元族群 Communities(第107頁)
- 回憶之鑰 尋找失聯的第二位媽媽(第107頁)
- 愛泰也愛台 四面泰傳舞團(第115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