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一問:鄭問紀錄片
-
點閱:1561
273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Chen Uen
- 作者: 陳怡靜, 黃麗如撰文
- 出版社:大辣出版 大塊文化發行
- 出版年:2020
- ISBN:9789869855785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104130
- 附註:版權頁題名: 千年一問Chen Uen : 鄭問紀錄片
一個人,創造一個江湖
他的作品,讓我們跟千古英雄有了共同的呼吸
風靡亞洲的漫畫家 鄭問
謹獻給所有對夢想赤誠的你
致敬鄭問
重磅級的訪談陣容
台灣╱張大春、林崇漢、馬利(郝明義)、黃健和、黃強華、黃博弘、蕭言中、鍾孟舜、練任、陳志隆……
日本╱栗原良幸、新泰幸、森田浩章、宮路洋一、千葉徹彌、池上遼一、高橋努、寺田克也……
香港╱黃玉郎、馬榮成、溫紹倫、陳景團、鍾英偉、馮志明、劉偉強、陳某……
中國╱雷軍、沈烽亮、代志強、鄒濤、商偉光、李凱、李磊、禹海蓮、宗祥智、鄭允、蔣曉光……
「我想呈現鄭問身為『人』的樣貌,他的起落、孤寂、壓抑、驕傲,時不我予。」――王婉柔(《千年一問》電影導演)
鄭問的創作天分、畫技至今無人能超越,每一部作品皆被奉為經典中的經典。
他身後留下的江湖故事,重溫起來依然令人悸動不已。
他趕上了台灣本土漫畫最燦爛的時代,卻也經歷了最欲振乏力的時代。
他懷抱理想,卻不被大環境厚待,一生不斷地找尋能夠全然肯定他的舞台。
路追尋鄭問的足跡,我們想用紀錄片訴說他的故事。
鄭問一生低調創作,鮮少受訪,甚至被曾經的書迷漸漸忘卻;
不願看見鄭問的筆墨被時間洗去,在他離世的隔年,
毅然踏上《千年一問》的追尋旅程。
追逐鄭問的創作足跡,從畫室助手、日本漫畫同業、出版社編輯們的真摯吐露,
重現鄭問對創作的執著與熱愛。
「歷史從來是為了被遺忘而寫,然而跨越千古再起的感動是可以隨時被喚起的。」
★最完整的鄭問傳記
本書以文字拼湊完整鄭問的創作歷程,並涵蓋紀錄片135分鐘之外。從鄭問紀錄片拍攝計畫的緣起開始,由主創者的訪談帶出鄭問紀錄片欲探討切入的角度,如何從一個喜歡畫畫的人,變成一位畫漫畫的人,從鄭進文到鄭問,對於視覺創作的追求是什麼?而又如何透過與他一起生活的人認識他對藝術的執迷專注,與為人處事的知情重義。
導演王婉柔帶著劇組實地走訪,台灣、日本、香港、北京、珠海,蒐集曾經與鄭問交集過的人事物,是鄭問遠征異鄉的輝煌、技壓群雄的風光。但盛名背後,是他體力與創意的烈火燃燒、他的好勝與倔強、他的千嘗萬試、他的艱苦卓絕、他的好學勤讀,以及時刻將自己逼到極致;盛名底下的小縫隙中,還躲藏著各式各樣細微的情緒——壓抑、疑懼、沮喪、虛懷、狂烈、欲求而不得——這些是每個創作者都有過的私密時刻,於外卻不一定看得到。於外,鄭問心中的英雄是堅持、有道理、有禮貌。在每個他露臉的公開影像紀錄中,你果真看到一位謙虛有禮的漫畫家,那是他要求自己的理想典範,卻何嘗不是一個枷鎖?諸多看似背反的、矛盾的東西,集合在一位創作者身上,卻又如此真誠。戴著腳鐐跳舞,他在枷鎖箝制下還是如此勇敢奮力、挑戰極限,要創造出讓人會怕的東西。越壓抑越刺激他,不能停下;向前、向前、向前走。
攝影韓哥說,我有一個目標:我們來讓觀眾目不暇給。
目不暇給。一如鄭問畫作給人的震撼與繽紛,眼睛前的繁花盛開、視覺上的華麗流轉。
透過受訪者與諸多資料構築他的面貌,如同他創造的人物,在畫紙上一筆一筆添水加墨,人物卻終究僅存在於平面上。所以到底是什麼,讓人物從電影銀幕中活脫脫地跳將出來,留下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象?
我行其野,是鄭問走在他心相的曠野,抑或其實是「我」(自以為)走在鄭問的荒原?竟發現,這些「問」、問「他是誰」的過程,更多地其實都是反向地在問自己。「我」,到底是誰?「我」看到什麼感受到什麼,「我」要做什麼選擇、下什麼決定?
他卻是生命的鬥士、是勇者。每個階段不論好壞成敗,他總是認認真真地面對。
所以,同他一般認真地哭、享受著笑吧;好好地恨、專注地愛吧。生命的深刻只有全心全意投入的人才能體會,然後等熱情悲喜情緒都散去後、濾過渣滓後,仍然靜靜地,知道自己在何處、知道什麼事是重要的。如同看盡千帆皆過、哭笑盡蛻,大千世界依舊有情有愛。
What a wonderful world。
各界推薦與好評
「他是我們心目中的『神』!」――王師(《千年一問》監製)
「他就是一個有火山爆發那種豐沛的創作量、他有滿滿的火藥,我們應該把他載送到月球、載送到火星,發射火箭出去。」――馬利╱郝明義(《阿鼻劍》編劇、大塊文化董事長)
「他不只是台灣人的鄭問,是亞洲人的鄭問,是歐洲人的鄭問、美國人的鄭問……」――黃健和(大辣出版總編輯)
「鄭問從上班的第一天開始,就已經是大師。」――張大春(作家)
「他所有生命的每一秒鐘都是獻給漫畫。」――蕭言中(台灣漫畫家)
「從藝術的角度看鄭問的東西是非常驚人的,我很狂妄地說,兩百年後,鄭問應該會跟達文西、梵谷一樣偉大。」――鍾孟舜(台灣漫畫家、《鄭問故宮大展》策展人)
「三十歲的鄭問,帶著像能穿透我內心的眼神,出現在我面前,他就是深邃美麗的亞細亞。」――栗原良幸(日本講談社前編輯長)
「嚇了一跳,是我看到鄭問漫畫時的第一印象。這個人,是天才吧!」――千葉徹彌(日本漫畫家)
「明明是寫實畫風,用色卻毫不沉重呢……對我來說,鄭問是色彩的魔術師。」――池上遼一(日本漫畫家)
「拜託不要用這麼厲害的畫功來畫漫畫!」――高橋努(日本漫畫家)
「畫畫的人看到都會腳軟,我也是腳軟的人之一。」――寺田克也(日本漫畫家)
「鄭問的風格真的很別樹一幟、非常瀟灑。與香港漫畫完全是兩種風格,他的藝術味道較重。」――黃玉郎(香港漫畫家)
「我最想看《風雲外傳》回歸到鄭問完全手製的製作模式。一個畫師,可以一個人完成整張稿,不需要靠其他人。」――馬榮成(香港漫畫家)
「鄭問老師是一個給漫畫家看的漫畫家。」――陳某(香港漫畫家)
「我一看鄭問的留白就覺得很特別。即使不講話,也會使我想像到很多東西出來。你看漫畫時的特寫,那是有戲的,眼神在說話似的。」――劉偉強(香港導演)
「好作品的美麗,不在於它自身的美麗,而在於它可以啟發人相對美好的那一面,而那通常不是其他物質可以輕易做到的。」――盧建彰(廣告導演╱詩人╱小說家)
重磅級的訪談陣容
台灣╱張大春、林崇漢、馬利(郝明義)、黃健和、黃強華、黃博弘、蕭言中、鍾孟舜、練任、陳志隆……
日本╱栗原良幸、新泰幸、森田浩章、宮路洋一、千葉徹彌、池上遼一、高橋努、寺田克也……
香港╱黃玉郎、馬榮成、溫紹倫、陳景團、鍾英偉、馮志明、劉偉強、陳某……
中國╱雷軍、沈烽亮、代志強、鄒濤、商偉光、李凱、李磊、禹海蓮、宗祥智、鄭允、蔣曉光……
「我想呈現鄭問身為『人』的樣貌,他的起落、孤寂、壓抑、驕傲,時不我予。」――王婉柔(《千年一問》電影導演)
鄭問的創作天分、畫技至今無人能超越,每一部作品皆被奉為經典中的經典。
他身後留下的江湖故事,重溫起來依然令人悸動不已。
他趕上了台灣本土漫畫最燦爛的時代,卻也經歷了最欲振乏力的時代。
他懷抱理想,卻不被大環境厚待,一生不斷地找尋能夠全然肯定他的舞台。
路追尋鄭問的足跡,我們想用紀錄片訴說他的故事。
鄭問一生低調創作,鮮少受訪,甚至被曾經的書迷漸漸忘卻;
不願看見鄭問的筆墨被時間洗去,在他離世的隔年,
毅然踏上《千年一問》的追尋旅程。
追逐鄭問的創作足跡,從畫室助手、日本漫畫同業、出版社編輯們的真摯吐露,
重現鄭問對創作的執著與熱愛。
「歷史從來是為了被遺忘而寫,然而跨越千古再起的感動是可以隨時被喚起的。」
★最完整的鄭問傳記
本書以文字拼湊完整鄭問的創作歷程,並涵蓋紀錄片135分鐘之外。從鄭問紀錄片拍攝計畫的緣起開始,由主創者的訪談帶出鄭問紀錄片欲探討切入的角度,如何從一個喜歡畫畫的人,變成一位畫漫畫的人,從鄭進文到鄭問,對於視覺創作的追求是什麼?而又如何透過與他一起生活的人認識他對藝術的執迷專注,與為人處事的知情重義。
導演王婉柔帶著劇組實地走訪,台灣、日本、香港、北京、珠海,蒐集曾經與鄭問交集過的人事物,是鄭問遠征異鄉的輝煌、技壓群雄的風光。但盛名背後,是他體力與創意的烈火燃燒、他的好勝與倔強、他的千嘗萬試、他的艱苦卓絕、他的好學勤讀,以及時刻將自己逼到極致;盛名底下的小縫隙中,還躲藏著各式各樣細微的情緒——壓抑、疑懼、沮喪、虛懷、狂烈、欲求而不得——這些是每個創作者都有過的私密時刻,於外卻不一定看得到。於外,鄭問心中的英雄是堅持、有道理、有禮貌。在每個他露臉的公開影像紀錄中,你果真看到一位謙虛有禮的漫畫家,那是他要求自己的理想典範,卻何嘗不是一個枷鎖?諸多看似背反的、矛盾的東西,集合在一位創作者身上,卻又如此真誠。戴著腳鐐跳舞,他在枷鎖箝制下還是如此勇敢奮力、挑戰極限,要創造出讓人會怕的東西。越壓抑越刺激他,不能停下;向前、向前、向前走。
攝影韓哥說,我有一個目標:我們來讓觀眾目不暇給。
目不暇給。一如鄭問畫作給人的震撼與繽紛,眼睛前的繁花盛開、視覺上的華麗流轉。
透過受訪者與諸多資料構築他的面貌,如同他創造的人物,在畫紙上一筆一筆添水加墨,人物卻終究僅存在於平面上。所以到底是什麼,讓人物從電影銀幕中活脫脫地跳將出來,留下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象?
我行其野,是鄭問走在他心相的曠野,抑或其實是「我」(自以為)走在鄭問的荒原?竟發現,這些「問」、問「他是誰」的過程,更多地其實都是反向地在問自己。「我」,到底是誰?「我」看到什麼感受到什麼,「我」要做什麼選擇、下什麼決定?
他卻是生命的鬥士、是勇者。每個階段不論好壞成敗,他總是認認真真地面對。
所以,同他一般認真地哭、享受著笑吧;好好地恨、專注地愛吧。生命的深刻只有全心全意投入的人才能體會,然後等熱情悲喜情緒都散去後、濾過渣滓後,仍然靜靜地,知道自己在何處、知道什麼事是重要的。如同看盡千帆皆過、哭笑盡蛻,大千世界依舊有情有愛。
What a wonderful world。
各界推薦與好評
「他是我們心目中的『神』!」――王師(《千年一問》監製)
「他就是一個有火山爆發那種豐沛的創作量、他有滿滿的火藥,我們應該把他載送到月球、載送到火星,發射火箭出去。」――馬利╱郝明義(《阿鼻劍》編劇、大塊文化董事長)
「他不只是台灣人的鄭問,是亞洲人的鄭問,是歐洲人的鄭問、美國人的鄭問……」――黃健和(大辣出版總編輯)
「鄭問從上班的第一天開始,就已經是大師。」――張大春(作家)
「他所有生命的每一秒鐘都是獻給漫畫。」――蕭言中(台灣漫畫家)
「從藝術的角度看鄭問的東西是非常驚人的,我很狂妄地說,兩百年後,鄭問應該會跟達文西、梵谷一樣偉大。」――鍾孟舜(台灣漫畫家、《鄭問故宮大展》策展人)
「三十歲的鄭問,帶著像能穿透我內心的眼神,出現在我面前,他就是深邃美麗的亞細亞。」――栗原良幸(日本講談社前編輯長)
「嚇了一跳,是我看到鄭問漫畫時的第一印象。這個人,是天才吧!」――千葉徹彌(日本漫畫家)
「明明是寫實畫風,用色卻毫不沉重呢……對我來說,鄭問是色彩的魔術師。」――池上遼一(日本漫畫家)
「拜託不要用這麼厲害的畫功來畫漫畫!」――高橋努(日本漫畫家)
「畫畫的人看到都會腳軟,我也是腳軟的人之一。」――寺田克也(日本漫畫家)
「鄭問的風格真的很別樹一幟、非常瀟灑。與香港漫畫完全是兩種風格,他的藝術味道較重。」――黃玉郎(香港漫畫家)
「我最想看《風雲外傳》回歸到鄭問完全手製的製作模式。一個畫師,可以一個人完成整張稿,不需要靠其他人。」――馬榮成(香港漫畫家)
「鄭問老師是一個給漫畫家看的漫畫家。」――陳某(香港漫畫家)
「我一看鄭問的留白就覺得很特別。即使不講話,也會使我想像到很多東西出來。你看漫畫時的特寫,那是有戲的,眼神在說話似的。」――劉偉強(香港導演)
「好作品的美麗,不在於它自身的美麗,而在於它可以啟發人相對美好的那一面,而那通常不是其他物質可以輕易做到的。」――盧建彰(廣告導演╱詩人╱小說家)
- 序 千年一問,一問千年|王師
- 導演的話 逢時|王婉柔
- 序曲
- 從鄭進文到鄭問 1958-1983
- 01台灣TAIWAN
- 嶄露頭角,波光瀲灩 1983-1989
- 有一種愛是鄭問式的浪漫|王傳自
- 第一個孩子、最後的弟子|鄭植羽
- 和鄭問當同事|張大春
- 阿鼻劍的故事|郝明義╱馬利
- 將鄭問推向世界|黃健和
- 鄭問闖進故宮|鍾孟舜
- 青年漫畫家的養成之路|鄭問的台灣助理們
- 02日本JAPAN
- 深邃美麗的鄭問 1990-1999
- 他就是SUPER ASIA|栗原良幸
- 彷彿是一部藝術片|新泰幸
- 鄭問筆下奇幻的世界觀|森田浩章
- 這個人是天才吧|千葉徹彌
- 鄭問是色彩的魔術師|池上遼一
- 從插畫進入漫畫界|高橋努、寺田克也
- 03香港HONG KONG
- 霹靂落雷,笑傲香江 2000-2002
- 霹靂帝國漫畫夢|黃強華
- 《大霹靂》的牽線人|溫紹倫
- 打造港漫傳奇|黃玉郎
- 一起看海的時光|陳景團
- 從粉絲變成偉先生|鍾英偉
- 再創風雲傳奇|馬榮成
- 被鄭問燙醒的人|馮志明
- 三年之後又三年的阿鼻劍電影|劉偉強
- 以鄭問學生的姿態出道|陳某
- 04中國CHINA
- 十年,一場遊戲一場夢 2003-2012
- 從北京到珠海,他很想要挑戰|鄭問的中國助理們
- 《千年一問CHEN UEN》鄭問紀錄片電影製作團隊名單
紙本書 NT$ 630
單本電子書
NT$
441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