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3-13
本期內容簡介
突圍、裂解、融和、重生,打造疫後韌性家園
共生新台灣
一株病毒顛覆了世界原有運作的模組,也裂解了人類原有的臍帶關係!
當人間從全球化,撕裂成去全球化;地球從萬物寶藏,翻臉成寰宇浩劫;工業從帶來進步,變成各自掠奪;科技從解決問題,轉為取代人類存在……。人類對未來有太多太多的徬徨和恐懼,疫情,只是催化、加速了這項蟄伏已久的情結。
但,人與人、國與國、業與業、萬物與大地、城市與鄉村、政府與民間……,難道只能對峙與消耗?
《遠見》34週年慶專題,採訪團隊走訪各界發現,表面上,疫情讓世界變得封閉、孤獨與憔悴,但其實,人與環境、機器、國族、經濟、產業之間的多維共生關係,正在快速萌芽中。我們即將進入的,不是一個去全球化的幽暗世界,而是一個全面啟動合作模組的共生時代。從這塊島嶼的各個角落,我們看見共生的新台灣已經成形。
當人間從全球化,撕裂成去全球化;地球從萬物寶藏,翻臉成寰宇浩劫;工業從帶來進步,變成各自掠奪;科技從解決問題,轉為取代人類存在……。人類對未來有太多太多的徬徨和恐懼,疫情,只是催化、加速了這項蟄伏已久的情結。
但,人與人、國與國、業與業、萬物與大地、城市與鄉村、政府與民間……,難道只能對峙與消耗?
《遠見》34週年慶專題,採訪團隊走訪各界發現,表面上,疫情讓世界變得封閉、孤獨與憔悴,但其實,人與環境、機器、國族、經濟、產業之間的多維共生關係,正在快速萌芽中。我們即將進入的,不是一個去全球化的幽暗世界,而是一個全面啟動合作模組的共生時代。從這塊島嶼的各個角落,我們看見共生的新台灣已經成形。
- 名人專欄(第18頁)
- 李建興 /總編輯的話 獨活的解藥太傷身(第16頁)
- 高希均 /觀念衝擊 四年內人均GDP邁向三萬美元——想到「用對人」「做對事」的李國鼎們(第18頁)
- 張作錦 /人文與政治之間 「 民進黨必能消除黑金」?一篇舊文章,再現老問題(第20頁)
- 范博宏 /二代學 百年大同爭議啟示:家族治理殘缺,難脫公司治理醜聞窘境(第22頁)
- 劉育東 /創新講談 苦等32年的冷氣(第24頁)
- 蘇宏達 /全球政經勢 美國退出後,國際組織何去何從?(第26頁)
- 楊應超 /應為當為 COVID-19的優化投資策略(第28頁)
- 尤虹文 /弦外之音 雞蛋與高牆(第30頁)
- HBR精選 波特五力修復政治失能(第34頁)
- 國際透視鏡 停發留美簽證惹議,川普被迫髮夾彎(第40頁)
- 國際透視鏡 富人停止花錢 受創的不只是窮人(第46頁)
- 國際透視鏡 不是親人更麻吉 美國大家庭正流行(第48頁)
- 國際大師台灣連線(第52頁)
- 華裔病毒權威 何大一:沒有公共健康,就沒有經濟健康(第52頁)
- 矽谷教父 漢尼斯:別浪費危機,疫後成為更好的自己(第60頁)
- 新北市長侯友宜、如新台灣總經理張雅婷 剖析領軍抗疫心法(第65頁)
- 精采人物(第70頁)
- 林友琴的領導力 不只是讓別人快樂(第70頁)
- 周永明再戰VR 打造台版《一級玩家》(第76頁)
- 特別企劃 揭開全球頂尖大學衝高排名祕訣 大數據 大學治校新利器(第80頁)
- 典範大學 交大篩出「對的問題」優化校務決策(第86頁)
- 北醫整合三大數據庫 「4+2+X」拚未來(第88頁)
- 中原「校務儀表板」 讀懂學生的心(第92頁)
- 政大以數為據 布局國際化與跨領域(第95頁)
- 管理策略輕鬆讀 小英競選幕僚陳冠穎解密 817萬票的「政治品牌學」(第100頁)
- 封面故事 突圍、裂解、融和、重生,打造疫後韌性家園 共生新台灣(第110頁)
- 後2020「共生」是唯一活路(第116頁)
- 2020《遠見》台灣疫後國際關係大調查 台灣無法獨活 「共生」才有未來(第122頁)
- 社群共生(第128頁)
- 環境共生(第142頁)
- 產業共生(第152頁)
- 人機共生(第162頁)
- 金融焦點 中信金CSR心法:「給魚不如給釣竿」(第170頁)
- 金融焦點 保險變革苦主 銀行調整策略應變(第174頁)
- 產經瞭望台 超微台籍CEO蘇姿丰 掀半導體業女力熱(第178頁)
- 產經瞭望台 放鬆華為禁令 川普科技冷戰成敗未定(第180頁)
- 好享生活(第183頁)
- 個人休閒升級,發展社交與第二專長 高質感手作 品味新體驗(第183頁)
- 城市學 走進鐵道部園區 親炙百年風華(第200頁)
- 餐桌外的哲學 把不便化為獨特性,建立城鎮一去再去的魅力(第204頁)
- 女人寵自己 誰想擁抱正氣師與催狂魔?(第206頁)
- 大人的樣子 活成自己的樣子(第208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