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新銳作家 右手煉詩,左手寫小說
第三屆「周夢蝶詩獎」首獎作品《水裡的靈魂就要出來》
游善鈞 冷冽絕美首部詩作
陳義芝、陳育虹、楊 澤
蔡翔任、楊佳嫻、孫梓評、宋尚緯、徐珮芬、王天寬 熱愛推薦
游善鈞的小說讀者不少,有些人好奇:「我都不知道他寫詩耶!」事實上游善鈞國中就開始寫詩了,之後繼續嘗試各種領域的創作,從散文、小說,甚至參與電影劇本,至今已經以不同文類陸續摘下各大文學獎,並出版至少六本小說,其中有五本是類型文學,寫作質量俱佳的他,快速產出類型小說的同時,也一直沒放棄琢磨初心最愛的詩,這位沉穩有遠見的年輕作家曾坦言,之所以同時創作甚至先耕耘類型小說,是因為想延續自己的寫作生涯。在創作這條路上站穩腳步後,游善鈞果然以《水裡的靈魂就要出來》獲得周夢蝶詩獎的首獎,以及評審委員三位詩壇大老的一致讚賞肯定。
其中詩人陳育虹特別喜歡這部詩集中非常跳脫亮眼的幾首,像是輯二〈火焰燃起的時候〉以一句「我的眼睛爬出動物」寫情慾的獸性,活靈活現;「關於沒有火種/延長燃燒這一件事」幾句描寫情愛之無以為繼,都是新鮮的寫法,讓人會心。陳義芝也點出〈愛情〉這首短詩:「你在我心中留下/一個指揮,沒有留下/任何一樣樂器」,也可見慧黠的詩心。
這是一冊情詩,也是一本「潮濕」的詩集,水裡來,火裡去,外冷內熱,理性節制與感傷脆弱並存,仔細讀下來,全書不時閃現著水的意象,從水珠、水滴、淚水、露珠和雨水,甚至是美麗冰雕或沉默的雪人,都要「抵抗滲出水珠的想法」,因為「日光令人感到絕望」,敘事者彷彿也要隨時抵抗著被融化的可能。詩句中經營的意象冷冽、絕美,場景時而如無人仙境,卻描寫著那些令人「生不如死的事」,極度適合搭配北歐樂團Sigur Rós的音樂一起服用,閱讀間時而如走在霧起又霧散的湖邊,「從兩岸,/往湖心結成的冰/是灰色的/天空夾斷雲朵/彩虹的殘肢」,詩人不要什麼明亮的廢墟,或者晴朗的靈魂,也許一切必然崩塌,然而還是有可能以文字「將自己與自己焊接/一如脫落之前/逐步響亮的水滴」。
名人推薦
陳義芝、陳育虹、楊 澤、楊佳嫻
孫梓評、宋尚緯、徐佩芬、王天寬 熱愛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好評推薦
「這是一位聰明的詩人!既有編故事、結構長篇幅的能力,也能交出靈光爆破的小詩。他的小詩非常慧黠,總能留下令人想去跨越、去鑽探的縫隙。」──陳義芝
「兼採古典詞和現代詞的許多長處,婉約纏綿,令人激賞。」──楊澤
「詩,是詩人的自傳。以浮光掠影的暗示,游善鈞鋪陳出一個內心世界:孤獨、壓抑、脆弱,但其中不乏理性的辯證。」──陳育虹
「有些詩讀著,像電梯殘留上一個誰的好聞香氣,形影已杳,無可捉摸;有些詩讀了,像皮膚縫上沾衣不濕的雨線,拂去之際,發現是身體裡汨出的潮淚。這些因為失敗的事而成功的詩,大抵還像一面可怕的液體鏡子,鏡中人只有頸子:愛讓我們面目全非,卻又能藉由相似的痛苦,指認彼此(因瑕疵而獲贈形體)的靈魂。」──孫梓評
「讀游善鈞的詩,有時候,以為那是純粹的白描、敘事――別忘了他首先以小說家的身分現身――跟隨第一或第二人稱進入場景裡――大自然、小房間――一個不分段的轉折,發現已置身人物內在的案發現場,具體的事物變成有待解謎的意象;有時候,以為的『詩意象』――如房間裡的葡萄――卻真真切切,是事物本身,就是房間裡一粒粒多汁脆弱的葡萄,為了不踩碎它們,詩人墊起腳尖跳起了舞。我相信那支舞的必要。」─王天寬
「在草原上停格的獵豹,靠近看才發現牠的斑紋由一尊又一尊俄羅斯娃娃組成。傷口裏包著愛,磚瓦中悶著水。這本詩集之於我,比半瓶烈酒還要更暴力、還要更魅惑。」──徐珮芬
游善鈞的小說讀者不少,有些人好奇:「我都不知道他寫詩耶!」事實上游善鈞國中就開始寫詩了,之後繼續嘗試各種領域的創作,從散文、小說,甚至參與電影劇本,至今已經以不同文類陸續摘下各大文學獎,並出版至少六本小說,其中有五本是類型文學,寫作質量俱佳的他,快速產出類型小說的同時,也一直沒放棄琢磨初心最愛的詩,這位沉穩有遠見的年輕作家曾坦言,之所以同時創作甚至先耕耘類型小說,是因為想延續自己的寫作生涯。在創作這條路上站穩腳步後,游善鈞果然以《水裡的靈魂就要出來》獲得周夢蝶詩獎的首獎,以及評審委員三位詩壇大老的一致讚賞肯定。
其中詩人陳育虹特別喜歡這部詩集中非常跳脫亮眼的幾首,像是輯二〈火焰燃起的時候〉以一句「我的眼睛爬出動物」寫情慾的獸性,活靈活現;「關於沒有火種/延長燃燒這一件事」幾句描寫情愛之無以為繼,都是新鮮的寫法,讓人會心。陳義芝也點出〈愛情〉這首短詩:「你在我心中留下/一個指揮,沒有留下/任何一樣樂器」,也可見慧黠的詩心。
這是一冊情詩,也是一本「潮濕」的詩集,水裡來,火裡去,外冷內熱,理性節制與感傷脆弱並存,仔細讀下來,全書不時閃現著水的意象,從水珠、水滴、淚水、露珠和雨水,甚至是美麗冰雕或沉默的雪人,都要「抵抗滲出水珠的想法」,因為「日光令人感到絕望」,敘事者彷彿也要隨時抵抗著被融化的可能。詩句中經營的意象冷冽、絕美,場景時而如無人仙境,卻描寫著那些令人「生不如死的事」,極度適合搭配北歐樂團Sigur Rós的音樂一起服用,閱讀間時而如走在霧起又霧散的湖邊,「從兩岸,/往湖心結成的冰/是灰色的/天空夾斷雲朵/彩虹的殘肢」,詩人不要什麼明亮的廢墟,或者晴朗的靈魂,也許一切必然崩塌,然而還是有可能以文字「將自己與自己焊接/一如脫落之前/逐步響亮的水滴」。
名人推薦
陳義芝、陳育虹、楊 澤、楊佳嫻
孫梓評、宋尚緯、徐佩芬、王天寬 熱愛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好評推薦
「這是一位聰明的詩人!既有編故事、結構長篇幅的能力,也能交出靈光爆破的小詩。他的小詩非常慧黠,總能留下令人想去跨越、去鑽探的縫隙。」──陳義芝
「兼採古典詞和現代詞的許多長處,婉約纏綿,令人激賞。」──楊澤
「詩,是詩人的自傳。以浮光掠影的暗示,游善鈞鋪陳出一個內心世界:孤獨、壓抑、脆弱,但其中不乏理性的辯證。」──陳育虹
「有些詩讀著,像電梯殘留上一個誰的好聞香氣,形影已杳,無可捉摸;有些詩讀了,像皮膚縫上沾衣不濕的雨線,拂去之際,發現是身體裡汨出的潮淚。這些因為失敗的事而成功的詩,大抵還像一面可怕的液體鏡子,鏡中人只有頸子:愛讓我們面目全非,卻又能藉由相似的痛苦,指認彼此(因瑕疵而獲贈形體)的靈魂。」──孫梓評
「讀游善鈞的詩,有時候,以為那是純粹的白描、敘事――別忘了他首先以小說家的身分現身――跟隨第一或第二人稱進入場景裡――大自然、小房間――一個不分段的轉折,發現已置身人物內在的案發現場,具體的事物變成有待解謎的意象;有時候,以為的『詩意象』――如房間裡的葡萄――卻真真切切,是事物本身,就是房間裡一粒粒多汁脆弱的葡萄,為了不踩碎它們,詩人墊起腳尖跳起了舞。我相信那支舞的必要。」─王天寬
「在草原上停格的獵豹,靠近看才發現牠的斑紋由一尊又一尊俄羅斯娃娃組成。傷口裏包著愛,磚瓦中悶著水。這本詩集之於我,比半瓶烈酒還要更暴力、還要更魅惑。」──徐珮芬
- 伐木者之心(第2頁)
- 名家推薦(第15頁)
- I(第29頁)
- 生不如死的事(第30頁)
- 鍛鍊(第34頁)
- 去向(第37頁)
- 蜘蛛結網的夏日(第38頁)
- 千萬叢火焰(第42頁)
- 重心(第44頁)
- 該死的已死的(第46頁)
- 可惜(第49頁)
- 惶惑(第50頁)
- 心境(第53頁)
- 房裡盡是葡萄(第54頁)
- 沉默的雪人(第55頁)
- 工法(第58頁)
- 如果雨水站在我們這邊(第63頁)
- 孤獨(第66頁)
- 你以如此模糊的姿態靠近(第67頁)
- 面容(第70頁)
- 容器(第71頁)
- 渺小(第74頁)
- 絕望(第75頁)
- 愛情(第77頁)
- 廣場(第78頁)
- 遠地方(第80頁)
- 蒼白(第84頁)
- 靜寂(第85頁)
- 隱隱震動的水晶(第86頁)
- Ⅱ(第89頁)
- 火焰燃起的時候(第90頁)
- 遺憾(第92頁)
- 盡頭(第93頁)
- 生活(第94頁)
- 淒涼的清晨(第95頁)
- 森林深處(第97頁)
- 春死(第100頁)
- 夏哀(第102頁)
- 冬漫(第104頁)
- 追求(第105頁)
- 寂寞ㄨ(第106頁)
- 痛覺(第107頁)
- 想像我的憂傷(第108頁)
- 紫火(第111頁)
- 旋風(第113頁)
- 薄情(第116頁)
- 隱忍(第117頁)
- 蹤跡(第119頁)
- 蜜蜂的死亡(第121頁)
- 誰躱進妳的和服(第123頁)
- 漩渦(第126頁)
- 久病(第127頁)
- 殘覺(第128頁)
- 驚(第129頁)
- 在(第130頁)
- Ⅲ(第131頁)
- 存在(第132頁)
- 拆禮物的禮儀(第133頁)
- 疲乏(第136頁)
- 探索(第137頁)
- 明亮的廢墟(第139頁)
- 適應(第142頁)
- 鏡影(第143頁)
- 愧疚(第144頁)
- 霧起的時候(第146頁)
- 施捨(第149頁)
- 末梢(第151頁)
- 反射(第153頁)
- 為難的午後(第154頁)
- 餘溫(第155頁)
- 鑲邊(第156頁)
- 花園(第159頁)
- 揮動的斧頭(第162頁)
- 崇拜(第165頁)
- 閃電落下的瞬間(第167頁)
- 香皂耗竭以後(第170頁)
- 由衷(第172頁)
- 缺席(第173頁)
- 溫柔(第176頁)
- 後記 返身入潛(第179頁)
紙本書 NT$ 320
單本電子書
NT$
224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