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的出版事業在台灣文學發展與傳播的影響力,並不亞於她的創作。林海音歷史位置的形成,亦無法迴避這些曾聯係著她生命的文化因素。然而,對於林海音做為一位出版人的論述,相對於討論其創作表現的篇章,明顯缺乏。
研究者對於現代文學的認識/研究偏重於觀念、型態方面,對於它的生產機制非常忽略。因而本文嘗試由文學而進入出版,將林海音的研究,由創作領域延伸至文學傳播,以守門人的角度切入──以林海音的編輯出版生涯為個案研究,希望擴大研究視野/方法,發現林海音另一種成就。進而肯定林海音及其出版事業對台灣文壇培育、推展、繁榮文學上的重要貢獻,及其文化事業所代表的時代意義。
- 想念林海音先生(第vii頁)
- 自序(第xi頁)
- 追尋城南舊事的傳奇(第xiii頁)
- 附記(第xvii頁)
- 第一章 緒論(第1頁)
-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第2頁)
- 第二節 文獻考察(第4頁)
-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論述架構(第9頁)
- 第二章 林海音文化人格的形成(第19頁)
- 第一節 成長環境(第20頁)
- 第二節 教育背景(第29頁)
- 第三節 編寫經驗(第37頁)
- 小結(第48頁)
- 第三章 《純文學》月刊考察(第59頁)
- 第一節 純文學月刊歷史(第60頁)
- 第二節 純文學月刊特色(第66頁)
- 第三節 刊登作品綜論(第77頁)
- 小結(第85頁)
- 第四章 純文學出版社的創立發展與結束(第93頁)
- 第一節 創立背景(第94頁)
- 第二節 出版社的成立(第96頁)
- 第三節 發展歷程(第102頁)
- 第四節 結束營業(第114頁)
- 小結(第115頁)
- 第五章 純文學出版社的出版品特色(第123頁)
- 第一節 推動知識性書籍(第124頁)
- 第二節 迻譯文學佳構(第128頁)
- 第三節 引介少兒讀物(第133頁)
- 第四節 紛呈異域風光(第135頁)
- 第五節 聚焦懷舊作品(第137頁)
- 第六節 關注女性問題(第144頁)
- 小結(第148頁)
- 第六章 純文學出版社的作者群(第155頁)
- 第一節 組成原因(第156頁)
- 第二節 組成特性(第167頁)
- 小結(第173頁)
- 第七章 純文學出版社的編輯表現(第181頁)
- 第一節 稿源(第182頁)
- 第二節 編輯製作(第197頁)
- 小結(第214頁)
- 第八章 純文學出版社的營銷策略(第221頁)
- 第一節 善用優勢出版文學書(第222頁)
- 第二節 差異特性作市場區隔(第225頁)
- 第三節 個人作風的營銷管理(第227頁)
- 第四節 顧客高忠誠度的建立(第230頁)
- 第五節 媒體宣傳配合行銷(第231頁)
- 小結(第240頁)
- 第九章 林海音的媒介表現(第247頁)
- 第一節 出版業──引領文學人經營出版風潮(第248頁)
- 第二節 文學界──培養寫作人才(第260頁)
- 小結(第269頁)
- 第十章 結論(第275頁)
- 第一節 本論文綜述(第276頁)
- 第二節 未來論題開展(第289頁)
- 附錄(第299頁)
- 一、純文學出版社作家來源表(第299頁)
- 參引文獻(第303頁)
- 一、專書(第303頁)
- 二、論文(第311頁)
紙本書 NT$ 410
單本電子書
NT$
287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