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3
內容介紹
有個人手裡拿著一個蘋果,而他真正想得到的是一塊錢。另一個人手裡有一塊錢,他很想吃蘋果。不過,對第二個人來講,這個蘋果用0.5元來買,才比較符合他的意願。
於是,兩人進行了討價還價,最終,兩人都做出讓步,第二人花了0.75元買到了蘋果。雖然這兩個人沒有得到他們預期的最大利益,但都在可能的程度上,得到自己最大的利益。
人類對物質財富的需要,催生了經濟學。經濟學,也正是一門「研究資源配置」的學問。不過,想搞清資源如何配置,就要搞清人類的行為;想搞清人類的行為,就必須深入人類的心理。於是,經濟學就從人類的「欲望」開始了。
交換,是最初的也是最常見的經濟活動。
最早的一批經濟學家,被稱作「古典主義經濟學家」。十八世紀的英國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一七二三~一七九○),就是他們中的代表人物,也是「理性人假設」的創造者。在亞當‧史密斯看來,一切經濟現象都源於人類的利己主義本性。由於每個人都是「理性人」,都希望得到利益的最大滿足,於是就出現了交換。而在交換的過程中,人們都得到了自己最需要的東西,在可能的條件下(比如支付能力)實現了自己了最大利益。而整個社會經濟,就由此運轉了起來。
在早期的經濟學家看來,與人類的無止境的欲望相比,世界上的物品、財富總是稀缺的。而後來的經濟學家卻發現:與人類有限的購買能力相比,社會上的生產總是「過剩」的。為了實現社會中每個人「最大幸福」,經濟學家們開始了無盡無窮的探索旅程……
人們的這種印象沒有錯,經濟學,它千真萬確就是一門以「理性」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科學。
正如很多科學都建立在一種基本假設的基礎上,經濟學,也有它自己的基本假設。經濟學的這個最基本假設,叫做「理性人假設」,又稱「經濟人假設」。它的意思就是:每個人都在既定的條件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整個經濟學的體系,都是由「理性人假設」開始,逐步發展了起來。
「理性」,不可企及的目標?
一提到經濟學,人們最容易聯想到的一個形容詞,恐怕就是「理性」了。
的確,在人們的印象中,經濟學是一門非常「理性」、非常現實的學問。如果一個人喜歡浪漫和幻想,人們就會說:經濟學恐怕不適合他,他應該去接觸文學藝術。不過,假如這個人有點浪漫「過頭」,不夠現實,以致於影響了自己的生活,人們又會對他說:「嘿,去學點經濟學吧!」
本書不是經濟學專著,而是一本生活中的經濟學,主要講述了慾望永遠比錢高一厘米,沒錢的時候想買件好衣服,有錢的時候想買限量版汽車,永遠差那麼一塊錢。金錢和慾望本身勢必是美。美在於金錢的使用和慾望的滿足。這是人生的一種狀態,永不滿足,永遠感慨。我們往往只看到現在窮人和富人的天差地別,卻忽略了他們的歷史和過去。今天的富人,可能就是昨天的窮光蛋;今天的窮人,可能就是昨天的富人。窮人和富人,他們曾經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然而結果為什麼迥然不同呢?
交換,是最初的也是最常見的經濟活動。
最早的一批經濟學家,被稱作「古典主義經濟學家」。十八世紀的英國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一七二三~一七九○),就是他們中的代表人物,也是「理性人假設」的創造者。在亞當‧史密斯看來,一切經濟現象都源於人類的利己主義本性。由於每個人都是「理性人」,都希望得到利益的最大滿足,於是就出現了交換。而在交換的過程中,人們都得到了自己最需要的東西,在可能的條件下(比如支付能力)實現了自己了最大利益。而整個社會經濟,就由此運轉了起來。
在早期的經濟學家看來,與人類的無止境的欲望相比,世界上的物品、財富總是稀缺的。而後來的經濟學家卻發現:與人類有限的購買能力相比,社會上的生產總是「過剩」的。為了實現社會中每個人「最大幸福」,經濟學家們開始了無盡無窮的探索旅程……
人們的這種印象沒有錯,經濟學,它千真萬確就是一門以「理性」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科學。
正如很多科學都建立在一種基本假設的基礎上,經濟學,也有它自己的基本假設。經濟學的這個最基本假設,叫做「理性人假設」,又稱「經濟人假設」。它的意思就是:每個人都在既定的條件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整個經濟學的體系,都是由「理性人假設」開始,逐步發展了起來。
「理性」,不可企及的目標?
一提到經濟學,人們最容易聯想到的一個形容詞,恐怕就是「理性」了。
的確,在人們的印象中,經濟學是一門非常「理性」、非常現實的學問。如果一個人喜歡浪漫和幻想,人們就會說:經濟學恐怕不適合他,他應該去接觸文學藝術。不過,假如這個人有點浪漫「過頭」,不夠現實,以致於影響了自己的生活,人們又會對他說:「嘿,去學點經濟學吧!」
本書不是經濟學專著,而是一本生活中的經濟學,主要講述了慾望永遠比錢高一厘米,沒錢的時候想買件好衣服,有錢的時候想買限量版汽車,永遠差那麼一塊錢。金錢和慾望本身勢必是美。美在於金錢的使用和慾望的滿足。這是人生的一種狀態,永不滿足,永遠感慨。我們往往只看到現在窮人和富人的天差地別,卻忽略了他們的歷史和過去。今天的富人,可能就是昨天的窮光蛋;今天的窮人,可能就是昨天的富人。窮人和富人,他們曾經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然而結果為什麼迥然不同呢?
- CHAPTER 1 缺的不是一塊錢,缺的是財富理念(第13頁)
- 1.何以窮?何以富?(第14頁)
- 2.換顆有錢人的腦袋(第19頁)
- 3.王永慶的一塊錢也是錢(第21頁)
- 4.富翁:在乎手中的每一塊錢(第23頁)
- 5.節省一塊錢,等於淨賺一塊錢(第28頁)
- 6.怎樣把一塊錢的蘋果賣到一百萬(第31頁)
- 7.差一塊錢的營銷技巧(第36頁)
- 8.比爾.蓋茨和李嘉誠相比誰更「吝嗇」?(第42頁)
- 9.一塊錢對於窮人和富人的效用(第45頁)
- 10.窮人富人的區別(第47頁)
- 11.「窮大方」和「富摳門」(第51頁)
- CHAPTER 2 一塊錢的經濟學(第57頁)
- 1.難倒經濟學家的一塊錢(第58頁)
- 2.一塊錢意味著什麼?(第64頁)
- 3.一塊錢的價值(第66頁)
- 4.一塊錢的泥土(第68頁)
- 5.一塊錢的乘數原理(第71頁)
- 6.沃倫.巴菲特 —— 一塊錢創業(第73頁)
- 7.劃一道線一美元,懂得在哪裡劃線值九九九九美元(第76頁)
- 8.最後一美元(第78頁)
- 9.億萬富翁:用四英鎊起家(第81頁)
- 10.賺一塊存一塊,那個才是你的錢(第85頁)
- 11.窮人的茉莉花(第91頁)
- 12.像有錢人一樣思考,做個有錢人(第93頁)
- CHAPTER 3 為什麼離成功總差一點點(第97頁)
- 1.經濟學家的小秘密(第98頁)
- 2.姜邰然:富人是這樣熬成的(第104頁)
- 3.施正榮曾經一塊錢也找不到(第107頁)
- 4.決定你是富人還是窮人的十二項標準(第111頁)
- 5.六條定律讓你變得富有(第118頁)
- 6.窮人和富人理念的五項差異(第122頁)
- 7.為什麼窮人致窮,富人致富(第129頁)
- 8.精明的投資:人人都能成為富豪(第135頁)
- 9.不差錢的「小氣」大財神(第137頁)
- 10.令你不能成為富翁的七大原因(第141頁)
- 11.成為富人的十大途徑(第146頁)
- 12.白手起家成為億萬富翁的秘訣(第150頁)
- CHAPTER 4 漏桶效應(第153頁)
- 1.什麼是漏桶效應(第154頁)
- 2.富人不懂的窮人經濟學(第157頁)
- 3.漏斗效應在西方(第161頁)
- 4.遭遇漏洞效應(第163頁)
- 5.窮人和富人的區別(第166頁)
- 6.不要向富人借錢(第168頁)
- CHAPTER 5 王永慶怎樣從富二代走到富三代(第171頁)
- 1.他們為什麼不自己開車?(第172頁)
- 2.家庭金錢獎勵有學問(第174頁)
- 3.富二代的零用錢(第177頁)
- 4.美國富家子弟的「窮養」教育(第180頁)
- 5.富人該如何教育孩子勤儉?(第183頁)
- 6.富家子弟旅行記(第186頁)
- 7.富家子弟「窮」得不可思議(第194頁)
- 8.靠自己實力打拼的彼得.巴菲特(第202頁)
- 9.自食其力的富二代們(第206頁)
- 10.富過三代的財富傳奇(第214頁)
- CHAPTER 6 由窮人翻身成富人的理財方式(第231頁)
- 1.泰勒.巴納姆 —— 一分一塊攢出的富豪(第232頁)
- 2.掌握由窮變富的理財哲學(第237頁)
- 3.掘金其實不差錢(第247頁)
- 4.財富來自一顆賺錢的心(第250頁)
- 5.用頭腦和智慧賺錢(第254頁)
- 6.差的不只是一塊錢,也可以當旅館大王(第256頁)
- 7.成為有錢人的準備與條件(第259頁)
- 8.五招讓你最快成為有錢人(第262頁)
- 9.一美元買一輛豪華汽車的故事(第264頁)
- 10.連最後一塊錢都沒了(第266頁)
- 11.孔菲德:不花一塊錢「無本萬利」(第268頁)
- 12.從窮鬼到富豪的美國人(第272頁)
- 13.一塊錢存款成了大銀行(第280頁)
- 14.我只要借一塊錢(第283頁)
- 15.一塊錢扭転乾坤(第285頁)
紙本書 NT$ 320
單本電子書
NT$
224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3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3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