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獨家揭露】黑金詐欺:咖啡豆混充騙局
根據全球市調公司歐睿國際統計,台灣2018年包裝咖啡豆的消費額高達1.65億元,購買咖啡豆回家現磨現煮成為趨勢,因此帶動業者在包裝上標榜「100%阿拉比卡豆」以強調品質。但在2019年6月歐洲發現有9起將阿拉比卡豆產品摻混事件後,《食力》發起台灣第一次咖啡摻混調查,追查國內咖啡豆市場供應鏈、抽驗國內12個品牌共22件樣品,竟發現「西雅圖極品咖啡」不是採用百分之百阿拉比卡豆,但卻以此宣稱、欺騙消費者!
- 黑金商機藏黑心!「西雅圖極品咖啡」100%阿拉⽐卡豆混入低價羅布斯塔豆?(第4頁)
- 將其他豆種混入標示「100%阿拉比卡豆」產品賺價差(第5頁)
- 咖啡詐欺不只發生在歐洲,台灣老品牌也涉入(第5頁)
- 怎麼查?檢驗阿拉比卡豆含量稀少甚至近乎沒有的「16-O-甲基咖啡醇」(第6頁)
- 兩批次查驗、抽驗三款標示100%阿拉比卡的西雅圖咖啡豆,全驗出非「100%阿拉比卡豆」!(第6頁)
- 未特別標示100%阿拉比卡豆,也可能是100%阿拉比卡(第7頁)
- 摻混對身體無害、卻是不當取財與欺瞞消費者!(第7頁)
- 羅布斯塔豆不是不好,但欺瞞消費者就是不行!(第8頁)
- 「西雅圖極品咖啡」再現品牌危機!靠包裝咖啡重拾事業第二春後卻摻混自砸招牌!(第9頁)
- 西雅圖咖啡豆不只一款非100%阿拉比卡,卻都標榜100%阿拉比卡!(第9頁)
- 為降低生產成本?西雅圖已觸犯標示不實、意圖欺騙他人!(第10頁)
- 到底是蓄意摻混還是不小心混入?(第11頁)
- 市佔率高!好不容易挺過危機卻自砸多年老招牌,值得嗎?(第12頁)
- 100%阿拉比卡咖啡豆產品混羅布斯塔?關鍵要驗這個成分!(第15頁)
- 阿拉比卡豆和羅布斯塔豆,非專家難以用肉眼分辨(第15頁)
- 「16-O-甲基咖啡醇」,為檢測是否非100%阿拉比卡的絕佳標的物!(第16頁)
- 目前國際檢驗16-O-甲基咖啡醇方法共兩種(第16頁)
- NMR僅需不到一小時就能得知是否摻偽!(第18頁)
- 為什麼宣稱阿拉比卡豆就能賣高價?咖啡摻假圖的是什麼利?(第20頁)
- 阿拉比卡真的卡好?風味多元先佔上風!(第20頁)
- 能圖多少利?為何有人願意鋌而走險?(第21頁)
- 混入50%羅布斯塔!每磅生豆成本節省23%!(第21頁)
- 深烘焙難以分辨風味!咖啡摻混未被列入稽核重點(第22頁)
- 追!咖啡豆供應鏈從哪個環節可能被混充?(第23頁)
- 咖啡農可能會混豆嗎?(第24頁)
- 不同豆種的栽種、管理差異,很難混!(第24頁)
- 加工處理廠會不同批次、不同品種處理導致混雜?(第24頁)
- 加工處理多鄰近產地!(第24頁)
- 生豆貿易商會混豆重新包裝出售嗎?先得逃過客戶法眼!(第24頁)
- 烘豆廠可能混豆烘焙嗎?代工烘焙廠若要銷贓有難度(第25頁)
- 100%自烘廠商相對最有機會摻混!(第25頁)
- 西雅圖摻混是被騙還是蓄意?拆解台灣咖啡豆供應鏈看仔細(第27頁)
- 咖啡豆交易的重要關口:生豆商(第27頁)
- 採購充滿變數!測試樣品可能與到貨商品不符(第28頁)
- 這場歷經數月的遠洋交易,生豆商如何落實品管?(第29頁)
- 直接到產地採購的生豆商,如何把關品質?(第29頁)
- 生豆商摻混?下游廠商也很專業、難騙!(第29頁)
- 品牌商怎麼自我把關?生豆商怎麼做,品牌也該做!(第30頁)
- 西雅圖100%阿拉比卡產品為何驗出16-O-甲基咖啡醇?(第33頁)
- 100%阿拉比卡咖啡豆產品就是不能摻混其他豆種!西雅圖解釋令人疑惑(第34頁)
- 疑點一:若真用阿拉布斯塔豆,為何標示為阿拉比卡豆?(第34頁)
- 疑點二:咖啡業界的通稱就能約定成俗嗎?(第35頁)
- 疑點三:若真的採購高價阿拉布斯塔豆,為什麼不標明?.(第36頁)
- 疑點四:為何驗出如此高數值的「16-O-甲基咖啡醇」?(第36頁)
- 疑點五:阿拉布斯塔豆根本跟嫁接沒有關係!(第37頁)
紙本書 NT$ 0
單本電子書
NT$
0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