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築與文化 [2019年4月NO.181]:城市更新下倫理價值的再思考
- 點閱:4
- 並列題名:Architecture & culture
- 作者: <<建築與文化>>雜誌編輯部編輯
- 出版社:建築與文化雜誌編輯部
- 出版年:2019.04
- 格式:JPG
- 附註:簡體字版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6-03
本期內容簡介
城市更新下倫理價值的再思考
邊界·跨界·境界——回歸生活美學的建築設計現代性理念
巴黎歌劇院的“折衷主義”風格
- 卷首语(第11頁)
- 城市更新下伦理价值的再思考(第11頁)
- 关注(第12頁)
- 浅析改建策略的组合方式在既有办公建筑空间改造中的运用——以南昌市铁路勘察设计院办公大楼为例(第13頁)
- 建筑师的建筑(第20頁)
- 山地与滨水建筑浅论(第20頁)
- 观筑之道(第22頁)
- 边界.跨界.境界——回归生活美学的建筑设计现代性理念(第22頁)
- 设计品阅(第26頁)
- 高祥生教授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整体观——以铁路系列工程设计为例(第26頁)
- 显隐之间,环境的共生与再创造——碧峰峡景区公共卫生间设计(第36頁)
- 理论研究(第42頁)
- 新版住区设计标准对城市居住用地规划影响研究——以古浪县生活配套服务区为例(第43頁)
- 基于室内自然光环境品质提高的西北地区中小学校教室窗户优化设计研究(第45頁)
-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技术和经济分析(第48頁)
- 现代建筑特异性空间设计手法浅析(第51頁)
- 基于服务蓝图的体验式乡村民宿服务设计研究——以杭州市为例(第54頁)
- 夏热冬冷地区车展类建筑玻璃幕墙遮阳手法模拟分析(第56頁)
- 功用性: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特质的现代解读(第59頁)
- 严寒地区农村中小学建筑节能现状及优化策略——以哈尔滨地区为例(第63頁)
- 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第65頁)
-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乡村聚落研究综述(第68頁)
- 川渝传统民居街、院、室的空间转换形态初探(第70頁)
- 近代武汉里份住宅居住特征演变研究(第72頁)
- 空间序列与路径转折下的住吉长屋空间丰富性探析(第74頁)
- 佛山历史聚落形态类型研究(第77頁)
- 当代中国乡村新建村落模式浅析(第81頁)
- 案例解读(第84頁)
- 建筑文脉视角下的大学多校区异地建设——以浙江大学为例(第85頁)
- 基于城市规划视角的社会正义探讨——以爱丁堡和西安比较为例(第88頁)
- 风景名胜型遗址的展示利用策略探讨——以唐华清宫为例(第91頁)
- 西安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需求调查与配置研究(第94頁)
- 基于大遗址保护的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初探——以西安中钢厂为例(第96頁)
- 日本新生代建筑师创作思潮研究(第98頁)
- 基于功能实用性的长沙城市公园园建景观空间调查研究(第100頁)
- 基于AHP的妇婴医院护理单元满意度综合评价——以北京三所私立妇婴医院为例(第102頁)
- 基于POE理论幼儿园室内活动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内蒙古乌海市为例(第105頁)
- 广州南沙凤凰湖采石坑公园再生模式研究(第108頁)
- 基于风环境优化的小学校园布局形态设计(第110頁)
- 中心商住区道路空间优化研究——以长沙市五一商圈为例(第112頁)
- 城市公园的使用后评价(POE)——以宣城市梅溪公园为例(第114頁)
- 新业态置入视角下苏州陆慕老街保护更新探究(第116頁)
- 一种基于人地互动性理论的景观设计新形态——以平遥古城下西门入口景观改造为例(第118頁)
- 老龄化背景下乡村适老化更新设计研究——以昆明市晋宁区大摆衣村为例(第120頁)
- 将大地艺术与可再生清洁能源结合的设计思考——以2018年“大地艺术发电机计划(LAGI)”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为例(第124頁)
- 基于可视性分析的建筑体量控制研究——以临城县普利寺塔为例(第126頁)
- 重庆东溪古镇历史街区自主治理的发展策略探究(第128頁)
- 景观园林(第130頁)
- 基于混合种植的景观植物种植设计方法研究(第131頁)
- 浅析江南私家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中植物景观差异(第133頁)
- 明清永康五峰书院园林艺术研究(第135頁)
- 基于“有机更新”理论下乡土文化景观修复设计——以柳林县明清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第137頁)
- 历史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多维多国的视角(第139頁)
- 城市营造(第142頁)
- 西安城市纪念空间分布初探(第143頁)
- 基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城市入口空间序列研究——以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大门设计为例(第145頁)
- 寻味广州,寻“微”城市——关于城市更新与 “微改造”的探知与思考(第148頁)
-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人际交流行为分析——以台北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例(第150頁)
- 城市中心商住街区内部道路功能体系研究(第153頁)
- 街区制理念下的城市慢行系统设计探索(第155頁)
- 基于多维协同的关中地区城市街区尺度优化研究(第157頁)
- 论公共艺术视野下的城市文脉传承——以河南省睢县公共艺术规划设计为例(第159頁)
- 基于城市记忆的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以吉林长春地铁二号线公共艺术为例(第161頁)
- 健康城市视角下的滨河绿道研究综述(第163頁)
- 公众健康视角下的社区景观效用与优化研究(第165頁)
- 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伊拉克苏莱曼尼亚市的居住状况研究(第167頁)
- 基于SD法的候诊空间感知研究(第169頁)
- 探索发现(第172頁)
- 西安屏蔽门系统地铁区间通风变频技术方案(第173頁)
- 西安地区居住建筑活动式外遮阳节能效果优化研究(第175頁)
- 西安地铁站空气质量测试研究(第178頁)
- 养老建筑人性化设计的初探——以西安地区为例(第180頁)
- 山岳型风景区旅游厕所类型选择论析(第183頁)
- 装配式复合墙民居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测试研究(第186頁)
- 大空间建筑形态与结构一体化设计研究——以新疆大学体育中心方案设计为例(第188頁)
- 面向建筑产业与设计前沿的建筑学硕士教育——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与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为例(第190頁)
- 从“雪铁龙”到“斯坦因”——浅析柯布西耶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演变(第192頁)
- 基于形态与材质的时尚品牌建筑设计(第194頁)
-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以南昌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为例(第196頁)
- 预制混凝土的艺术——基于Bennett,David 的理论研究(第198頁)
- 折叠结构在城市家具设计中的可行性研究——以艺术市集城市家具设计为例(第200頁)
- 资本逻辑之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转变——以昆明三个城市公共空间的“事件”及空间演变为例(第203頁)
- 公共艺术视野下以新媒体为媒介的建筑再生——以杭州钱江新城灯光秀为例(第206頁)
- 台湾社区营造背景下的历史建筑再生——以台北新富町文化市场为例(第208頁)
- 基于政产学研用协同模式下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第211頁)
- “需求为本”的乡村建设发展模式初探——以重庆东岩村更新规划为例(第214頁)
- 亦分亦合——室内空间中陈设设计的视觉层次关系探析(第216頁)
- 建筑纪实(第218頁)
- 基于扎根理论的呼和浩特市乌素图召建筑遗产价值分析(第219頁)
- 园林曲水(第221頁)
- 地域建筑文化(第226頁)
- 浙南木拱廊桥传承人的保护现状研究实录(第226頁)
- 跨越民族与时代的地域文化交融——以内蒙古地区乌素图召为例(第229頁)
- 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第232頁)
- 湘西古村落资源分布与旅游开发策略探讨(第234頁)
- 畲族旅游小镇视觉系统设计及应用探究——以西坑畲族镇为例(第236頁)
- 记忆中的民族形式——基于建筑形态学的呼和浩特市老乌兰恰特剧场的形态生成研究(第238頁)
- 清徐狐突庙建筑艺术特色探析(第240頁)
- 湘西瑶族崇木凼村公共空间活化策略研究(第242頁)
- 建筑与摄影(第244頁)
- 巴黎歌剧院的“折衷主义”风格(第245頁)
- 特别报道(第252頁)
- 共探未来乡村发展新趋势 同绘人居环境建设新格局——第八届艾景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活动总结(第252頁)
紙本書 NT$ 360
單本電子書
NT$
360
點數租閱
15點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6-03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6-03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