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東西只進不出、捨不得丟,是一種病。每25人,就有一人是囤積症患者。
★華文界第一本深入探討囤積症的專書
收集成癮、戀物成癖、塞爆全家,還樂此不疲……
你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嗎?
也許他們不是髒,不是懶,只是得了一種叫做「囤積症」的病。
二○一二年,Phyllis發表了《零雜物》一書。這本書令許多讀者獲得了清除雜物的勇氣和力量,並如願展開輕盈自在的嶄新生活。然而,在試圖說服親友去蕪存菁時,不少人卻遭遇到嚴重的挫折,雙方為此劍拔弩張、爭吵不斷,情況就像當年她與母親的翻版,這使她決定替母親的囤積行為解密,並為有同樣困擾的家屬解套。
在深入探索的過程中,她發現原來囤積是一種病,一種在消費社會中不算罕見的心理疾病。依國外的研究成果推估,台灣至少有近百萬人受「囤積症」影響,受牽連的親友更可達數百萬之譜!但台灣少有在地研究,社會大眾對囤積者也缺乏認識,更遑論有相關資源能提供必要的協助。
也因此,Phyllis希望藉由豐富的研究資料、精采的個案描寫(有趣的是,就連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也名列其中),以及含括文學、藝術、電影、媒體報導等多元視角,帶領大家了解大量積累和死守物品是怎麼一回事,進而對囤積者有更多同理,並讓囤積者及其家屬有機會走出困境,重拾生活空間和生命品質。
★以下十大徵兆,如果你或親友符合三項以上,小心囤積症狀已悄悄上身!
□ 留下一堆多數人認為沒用或沒價值的東西。 □ 不管有沒有地方擺,先買再說。
□ 整間房子,都是我的儲藏室。 □ 家中動線受阻。
□ 無法對物品進行有效的取捨、分類和收納。 □ 長期婉拒訪客上門。
□ 室內用品出現在戶外。 □ 經常為雜物和親友爭吵。
□ 沒繳帳單。 □ 房子又髒又臭卻不打掃。
各界好評推薦:
精神科醫師/作家 王浩威
諮商心理師/作家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作家 周志建
圖文作家 徐玫怡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林依瑩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 吳玉琴
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楊培珊
民視異言堂主持人/主播 李偵禎
作家/自由時報花編副刊主編 彭樹君
Phyllis在《零雜物》的實踐之後,再度從囤積雜物的探討中摸索人性內在的脆弱與物質焦慮所帶來的荒謬。──圖文作家 徐玫怡
當一個人的生命失去愛的來源,失去活力的能量時,割捨及收拾,都是一件難以辦到的事。──諮商心理師/心靈療癒叢書作家 蘇絢慧
這本書最觸動我的部分,還是作者不時流露出的真誠情感,讓我們能理解囤積者其實也嚮往和諧、整潔的居家環境,也期待和家人、鄰居有美好的互動。──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楊培珊
本書應是台灣第一本深入剖析囤積症的書籍,期許本書能帶給從事老人服務工作者重要參考,以愛出發,與囤積者建立友善的關係,耐心陪伴,當囤積者感受到愛與關懷時,才有可能改變囤積行為。──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 吳玉琴
也許他們不是髒,不是懶,只是得了一種叫做「囤積症」的病。
二○一二年,Phyllis發表了《零雜物》一書。這本書令許多讀者獲得了清除雜物的勇氣和力量,並如願展開輕盈自在的嶄新生活。然而,在試圖說服親友去蕪存菁時,不少人卻遭遇到嚴重的挫折,雙方為此劍拔弩張、爭吵不斷,情況就像當年她與母親的翻版,這使她決定替母親的囤積行為解密,並為有同樣困擾的家屬解套。
在深入探索的過程中,她發現原來囤積是一種病,一種在消費社會中不算罕見的心理疾病。依國外的研究成果推估,台灣至少有近百萬人受「囤積症」影響,受牽連的親友更可達數百萬之譜!但台灣少有在地研究,社會大眾對囤積者也缺乏認識,更遑論有相關資源能提供必要的協助。
也因此,Phyllis希望藉由豐富的研究資料、精采的個案描寫(有趣的是,就連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也名列其中),以及含括文學、藝術、電影、媒體報導等多元視角,帶領大家了解大量積累和死守物品是怎麼一回事,進而對囤積者有更多同理,並讓囤積者及其家屬有機會走出困境,重拾生活空間和生命品質。
★以下十大徵兆,如果你或親友符合三項以上,小心囤積症狀已悄悄上身!
□ 留下一堆多數人認為沒用或沒價值的東西。 □ 不管有沒有地方擺,先買再說。
□ 整間房子,都是我的儲藏室。 □ 家中動線受阻。
□ 無法對物品進行有效的取捨、分類和收納。 □ 長期婉拒訪客上門。
□ 室內用品出現在戶外。 □ 經常為雜物和親友爭吵。
□ 沒繳帳單。 □ 房子又髒又臭卻不打掃。
各界好評推薦:
精神科醫師/作家 王浩威
諮商心理師/作家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作家 周志建
圖文作家 徐玫怡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林依瑩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 吳玉琴
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楊培珊
民視異言堂主持人/主播 李偵禎
作家/自由時報花編副刊主編 彭樹君
Phyllis在《零雜物》的實踐之後,再度從囤積雜物的探討中摸索人性內在的脆弱與物質焦慮所帶來的荒謬。──圖文作家 徐玫怡
當一個人的生命失去愛的來源,失去活力的能量時,割捨及收拾,都是一件難以辦到的事。──諮商心理師/心靈療癒叢書作家 蘇絢慧
這本書最觸動我的部分,還是作者不時流露出的真誠情感,讓我們能理解囤積者其實也嚮往和諧、整潔的居家環境,也期待和家人、鄰居有美好的互動。──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楊培珊
本書應是台灣第一本深入剖析囤積症的書籍,期許本書能帶給從事老人服務工作者重要參考,以愛出發,與囤積者建立友善的關係,耐心陪伴,當囤積者感受到愛與關懷時,才有可能改變囤積行為。──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 吳玉琴
- 書封
- 作者簡介
- 目錄
- 推薦序 終止囤積的傷害,還給自己生命新的空間 蘇絢慧
- 推薦序 囤積並不能讓你的生活更美好 徐玫怡
- 推薦序 面對囤積者,我們需要的是了解、接納和協助 楊培珊
- 推薦序 了解,也是改變的開始 吳玉琴
- 前 言 當年我不了解囤積是一種病
- 小測驗 囤積症十大徵兆,你符合幾項?
- 第一章 囤積者的畫像
- 電視囤積秀
- 知名的囤積者
- 第二章 什麼是囤積症?
- 囤積症的歷史
- 囤積症的定義
- 第三章 誰是囤積者?
- 收藏vs.囤積
- 雜亂vs.囤積
- 雜亂的分級
- 強迫症vs.囤積症
- 囤積者預備軍
- 第四章 囤積者囤些什麼?
- 報章雜誌
- 書籍
- 服飾
- 容器、空瓶
- 廢棄物
- 食物
- 動物
- 第五章 為何變成囤積者?
- 囤積者的認知扭曲
- 物品對囤積者的意義
- 為何囤積?
- 第六章 家有囤積者怎麼辦?
- 「修正」母親住處的執念──潔西.蕭
- 鬼門關前走一遭──金柏莉.蕾.米勒
- 囤積者子女的困境
- 給囤積者家人的建議
- 如何自我療癒?
- 練習寬恕
- 正面肯定句
- 我的經驗
- 第七章 如何改善囤積問題?
- 改善的前置作業
- 減害方案
- 結 語 愛與關懷,是協助囤積者走出雜亂的良方
- 參考資料及註釋
- 中英人名、書名、節目名對照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290
單本電子書
NT$
229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