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未來,台灣水果月曆上出現的可能不再是荔枝、龍眼,而是紅毛丹、山竹?
今年受暖冬影響,荔枝、龍眼不開花、不結果,還讓蜜蜂採不到蜜,現代神農也無奈。
氣候變遷衝擊比我們想得更大,甚至關係到產業面貌與興衰。
素有蘭花王國美名的台灣,業者引進熱帶品種,分散市場風險;
新竹青農改水田為旱田,解除缺水危機;屏東果農改種熱帶水果,克服歉收問題。
在極端氣候的威脅下,現代神農得加速適應環境的能力,
發展出因應對策,才能打贏這一場氣候戰爭。
根據氣象局報告,過去一百年,台灣溫度上升○.八℃,高於全球溫升○.七℃。都會區溫升更高達一.四℃。
「科學家已有共識,人為因素大於自然因素,」台大大氣系教授陳正平說,台灣面積狹小,溫升顯著高於全球平均。
「未來冷空氣鋒面會北移,熱帶往南北極的方向擴張,又暖又乾的冬天更頻繁,」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副主任許晃雄說。
這是一場氣候危機之戰。而且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
- 時事(第18頁)
- 《華盛頓郵報》總編輯巴倫 川普踩媒體、毀真相 但我們以勇氣回報社會(第18頁)
- 數據看天下 指考志願怎麼填?熱門科系錄取分數大公開(第22頁)
- 專欄(第24頁)
- 編者的話 蘭花、熱島、氣候戰(第14頁)
- 未來高教 成功大學校長 高等教育國際化 重點不在排名(第24頁)
- 族群有意義嗎?破解基因迷思(第26頁)
- 不畏川普封殺 華為的5G攻勢(第27頁)
- 善意的「推力」 巴西球迷瘋器捐(第48頁)
- Libra為何必要?看微信就知道(第55頁)
- 總部與加盟店 如何相愛不相殺(第104頁)
- 比假新聞還可怕!「深假」的誕生(第106頁)
- 正興街怎麼了?老街的下一步(第108頁)
- 為何總是缺人?請打造專家團隊(第123頁)
- 好書搶先讀《閃電擴張》 YouTube和Airbnb的成功祕訣:閃電擴張,贏者全拿!(第150頁)
- 企業(第28頁)
- 中美貿易戰避難潮 中國伺服器國家隊 藏身新北第一高樓(第28頁)
- 國內航空史上最長罷工 「三輸」的長榮罷工 給台灣上的一課(第32頁)
- 繼K-Pop、韓劇,直擊最新一波韓流 亞洲百老匯就在首爾 韓國音樂劇崛起之路(第38頁)
- 演員養成 專訪韓國演技派新秀李奎炯 從大學路走上大銀幕 劇場如何打磨演員?(第44頁)
- 財經 達明機器人執行長陳尚昊 光碟機工程師逆襲 造出MIT機器人(第58頁)
- 封面故事 如何面對熱島、缺水、極端氣候?一朵蘭花背後的氣候戰爭(第64頁)
- 圖解 台灣氣候危機 變熱中的台灣,未來氣候恐怕更極端(第69頁)
- 專訪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 氣候變遷如溫水煮青蛙 需及早建構韌性農業(第77頁)
- 借鏡國際 改種中低緯度作物、研發耐熱品種 北海道也產葡萄酒 日本抗暖化的新特產(第80頁)
- 圖解 全球氣候危機 極端氣候衝擊,全球農漁業生態大亂(第84頁)
- 無水之稻 乾式稻作成功顛覆百年農法 他把水田變旱田 不用再跟竹科搶水(第86頁)
- 科技剋蚊 十萬蚊子新兵來襲 機器人、蚊臉辨識 台灣聰明抗登革熱(第90頁)
- 政治社會 善用雙文化優勢,為台灣搭起「外婆橋」 全心擁抱媽媽的國家 新二代.新人才(第96頁)
- 國際兩岸(第110頁)
- 戳破一國兩制幻想 反送中風暴後續 港人迎戰中共模式(第110頁)
- 老車廠的「終局之戰」 BMW與賓士聯手,能打贏Uber、Google嗎?(第114頁)
- 管理 組織拐點對談 廖俊智╳黃日燦 浩鼎風波後三年 技轉難題如何解?(第118頁)
- 健康 端出高薪、移民、免費住宿等優惠 日本跨海搶照護員 台灣如何受衝擊?(第124頁)
- 經濟學人(第128頁)
- 打破最持久的成長紀錄 美國經濟榮景會怎樣終結?(第128頁)
- 法國數位稅為何激怒川普?(第130頁)
- 中美吵愈兇,金融業抱愈緊(第131頁)
- 機器人不夠,比搶工作更慘(第132頁)
- 養小孩會讓你快樂還悽慘?(第133頁)
- 全球經濟關鍵數字(第134頁)
- OFF(第137頁)
- 風格 國際設計聖經也來訪!踩進一場電影古物風格師的魔幻空間(第138頁)
- 徐仲專欄 花生 欲罷不能的鹹甜祕密 埋在花蓮土裡(第144頁)
- 韓良憶專欄 旅遊和日常都該逛!台灣的四季藏在小農市集(第146頁)
- 影視 《灼人秘密》打開演藝圈黑盒子,窒息一百分鐘(第148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