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3-18
內容簡介
適用時間
無限制
使用功效
1.本書於國考考點作重點說明,使考生快速吸收學習、正確答題。
2.編者以幽默的文字呈現,讀者可輕鬆閱讀,融會貫通。
3.收錄歷屆考古題及解答,按章節依序排列,得立刻演練並對照,熟悉真實考試之題型,掌握命題焦點,提升解題技巧。
改版差異
全新書
本書特色
一、本書包含法條、法理、爭點、收錄最精華的考古題及解答,這一本書就可以抵四本書。
二、歷屆考古題及解答皆依章節排列,讓學生最快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本書以白話通俗的文字來撰寫,不論您的法律程度如何,縱使您並非法律系畢業,也能快速吸收。
1.本書於國考考點作重點說明,使考生快速吸收學習、正確答題。
2.編者以幽默的文字呈現,讀者可輕鬆閱讀,融會貫通。
3.收錄歷屆考古題及解答,按章節依序排列,得立刻演練並對照,熟悉真實考試之題型,掌握命題焦點,提升解題技巧。
改版差異
全新書
本書特色
一、本書包含法條、法理、爭點、收錄最精華的考古題及解答,這一本書就可以抵四本書。
二、歷屆考古題及解答皆依章節排列,讓學生最快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本書以白話通俗的文字來撰寫,不論您的法律程度如何,縱使您並非法律系畢業,也能快速吸收。
- 第一篇 行為論(第1頁)
- 行為論(第3頁)
- 第二篇 構成要件(第9頁)
- 01 主體、客體、結果、其他要素(第11頁)
- 02 因果關係(第14頁)
- 03 客觀歸責(一):製造法不容許的風險(第18頁)
- 04 客觀歸責(二):風險實現結果(第24頁)
- 05 客觀歸責(三):構成要件效力範圍內(第34頁)
- 06 回溯禁止原則 vs. 客觀歸責(第39頁)
- 07 預備 vs. 未遂(第42頁)
- 08 不能未遂(第47頁)
- 09 中止未遂(一):未了未遂(第55頁)
- 10 中止未遂(二):既了未遂+防止結果發生(第60頁)
- 11 中止未遂(三):既了未遂+結果不發生,但與中止行為無關(第62頁)
- 12 中止未遂(四):既了未遂+結果發生,但無因果關係或客觀歸責(第65頁)
- 13 中止未遂(五):預備 vs. 類推適用中止未遂?(第69頁)
- 14 未遂犯的處罰根據(第73頁)
- 15 過失犯 vs. 未遂犯(第75頁)
- 16 舉動犯 vs. 未遂犯(第76頁)
- 17 故意(一):知(第78頁)
- 18 故意(二):欲(第81頁)
- 19 故意(三):直接故意、間接故意(第85頁)
- 20 故意(四):擇一故意、概括故意(第87頁)
- 21 故意(五):事前故意?事後故意?(第88頁)
- 22 故意(六):意圖 vs. 故意(第90頁)
- 23 過失(第92頁)
- 24 構成要件錯誤(一):客體錯誤(第94頁)
- 25 構成要件錯誤(二):打擊錯誤(第101頁)
- 26 構成要件錯誤(三):行為錯誤(第113頁)
- 27 構成要件錯誤(四):主體錯誤(第114頁)
- 28 構成要件錯誤(五):包攝錯誤(第116頁)
- 29 加重結果犯(第117頁)
- 30 不作為犯(一):保證人地位(第126頁)
- 31 不作為犯(二):作為可能(第137頁)
- 32 不作為犯(三):不為期待之行為(第141頁)
- 33 不作為犯(四):正犯 or 幫助犯(第142頁)
- 第三篇 違法性(第149頁)
- 01 正當防衛(一):現在之侵害(第151頁)
- 02 正當防衛(二):不法之侵害(第155頁)
- 03 正當防衛(三):針對侵害者(第158頁)
- 04 正當防衛(四):適合性(第159頁)
- 05 正當防衛(五):在效果相近的前提下,選擇最小侵害的手段(第160頁)
- 06 正當防衛(六):極端失衡(第165頁)
- 07 正當防衛(七):兒童或無責任能力人(第166頁)
- 08 正當防衛(八):親屬(第169頁)
- 09 正當防衛(九):意圖式挑唆防衛 vs. 非意圖式挑唆防衛(第170頁)
- 10 正當防衛(十):防衛意思(第172頁)
- 11 緊急避難(一):現在之危難(第178頁)
- 12 緊急避難(二):針對任何人(第180頁)
- 13 緊急避難(三):適合性(第182頁)
- 14 緊急避難(四):在效果相近的前提下,選擇最小侵害的手段(第183頁)
- 15 緊急避難(五):優越利益原則(第184頁)
- 16 緊急避難(六):手段相當性(第192頁)
- 17 緊急避難(七):特別義務(第193頁)
- 18 緊急避難(八):避難意思(第194頁)
- 19 緊急避難(九):自招危難(第195頁)
- 20 緊急避難(十):對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難主張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難?(第202頁)
- 21 緊急避難(十一):過失 vs. 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難(第204頁)
- 22 依法令之行為(一):逮捕現行犯、傷害現行犯(第207頁)
- 23 依法令之行為(二):自助行為(第213頁)
- 24 依法令之行為(三):其他法令規定(第216頁)
- 25 容許構成要件錯誤(誤想防衛、誤想避難)(第218頁)
- 26 反面容許構成要件錯誤(偶然防衛、偶然避難)(第239頁)
- 27 依所屬上級公務員命令之職務上行為(第246頁)
- 28 阻卻構成要件同意 vs. 得被害人承諾之行為(第248頁)
- 第四篇 罪責(第255頁)
- 01 責任能力(第257頁)
- 02 原因自由行為(第261頁)
- 03 責任條件(第277頁)
- 04 不法意識 vs. 禁止錯誤(第280頁)
- 05 防衛過當(第282頁)
- 06 避難過當(第293頁)
- 第五篇 競合論(第299頁)
- 01 行為數(第301頁)
- 02 實現 1 個構成要件 vs. 實現數個構成要件(第304頁)
- 03 法條競合(第306頁)
- 04 想像競合(第310頁)
- 05 不罰的前行為、不罰的後行為、相異犯罪階段的諸行為(第312頁)
- 06 數罪併罰(第319頁)
- 07 犯意變更 vs. 另行起意(第322頁)
- 08 繼續犯 vs. 另行起意(第329頁)
- 09 繼續犯 vs. 夾結理論(第332頁)
- 第六篇 共犯論(第337頁)
- 01 正犯(一):犯罪支配力(第339頁)
- 02 正犯(二):間接正犯(第341頁)
- 03 正犯(三):共犯逾越(第350頁)
- 04 正犯(四):共同過失犯?共同加重結果犯?(第353頁)
- 05 正犯(五):共謀共同正犯?預備共同正犯?共同教唆犯?(第356頁)
- 06 正犯(六):共同正犯 vs. 承繼共同正犯(第364頁)
- 07 正犯(七):共同正犯 vs. 身分犯(第369頁)
- 08 正犯(八):共同正犯 vs. 己手犯(第376頁)
- 09 正犯(九):共同正犯 vs. 打擊錯誤、客體錯誤(第378頁)
- 10 教唆犯(一):教唆行為(第380頁)
- 11 教唆犯(二):正犯著手不法行為(第384頁)
- 12 教唆犯(三):教唆故意、教唆既遂故意(第391頁)
- 13 教唆犯(四):特定人、特定罪(第394頁)
- 14 教唆犯(五):共犯逾越、教唆之不足(第395頁)
- 15 教唆犯(六):過失犯、加重結果犯(第399頁)
- 16 教唆犯(七):教唆犯 vs. 客體錯誤、打擊錯誤(第400頁)
- 17 幫助犯(一):幫助行為(第411頁)
- 18 幫助犯(二):片面幫助(第415頁)
- 19 幫助犯(三):幫助犯vs. 客體錯誤、打擊錯誤(第418頁)
- 20 幫助犯(四):其他要件(第420頁)
- 21 間接參與行為、連鎖之共犯、輾轉之共犯(第420頁)
- 22 共犯脫離及中止(第426頁)
- 第七篇 刑法的效力範圍(第437頁)
- 01 刑法地的效力(一):我國領域內犯罪(第439頁)
- 02 刑法地的效力(二):我國領域外犯罪(第444頁)
- 03 外國裁判的效力(第446頁)
- 04 刑法時的效力:從舊從輕原則 vs. 空白刑法(第448頁)
- 第八篇 公務員(第451頁)
- 01 公務員(一):身分公務員(第453頁)
- 02 公務員(二):授權公務員(第454頁)
- 03 公務員(三):委託公務員(第460頁)
- 第九篇 沒收(第463頁)
- 01 違禁物沒收(第465頁)
- 02 犯罪關聯物沒收(第466頁)
- 03 利得沒收(一):要件(第470頁)
- 04 利得沒收(二):計算(第472頁)
- 05 利得沒收(三):追徵(第476頁)
- 06 利得沒收(四):發還被害人 vs. 排除沒收?(第477頁)
- 第十篇 刑罰論(第483頁)
- 01 自首(第485頁)
- 02 累犯(第490頁)
- 03 強制工作及準累犯(第493頁)
- 04 追訴權時效(一):起算及消滅(第496頁)
- 05 追訴權時效(二):停止及繼續(第499頁)
- 06 行刑權時效(第502頁)
紙本書 NT$ 500
單本電子書
NT$
350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3-18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3-18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