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2-11
內容簡介
作為中國目前綜合實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成為國家戰略,大灣區時代正式到來之際,如何準確把握大灣區目前的形勢和未來前景,抓住即將到來的風口?資深粵港澳問題專家國世平在本書中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如:相比世界三大一流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將會有怎樣的前景?
大灣區城市群如何實現協調發展,發揮各自的優勢?
未來將有哪些行業在大灣區規劃中受益?
本書全面闡述了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精髓,詳盡解讀了大灣區規劃為各個城市、行業、企業甚至個人帶來的嶄新機遇和挑戰,是深入了解和正確把握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權威讀本。
- 序 粵港澳大灣區為我國帶來新機遇(第序-1頁)
- 第一章 緒論(第1頁)
- 一、粵港澳大灣區建立的背景(第3頁)
- 二、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的戰略意義(第8頁)
- 三、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的全球定位(第13頁)
- 四、粵港澳大灣區與「 一帶一路 」的戰略關係(第15頁)
- 第二章 世界三大灣區發展概況(第17頁)
- 一、三大灣區基本情況(第19頁)
- 二、三大灣區產業發展路徑分析(第24頁)
- 三、三大灣區比較(第29頁)
- 第三章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與世界上其他灣區經濟的比較(第43頁)
- 一、世界三大灣區經濟發展的共性經驗(第45頁)
- 二、三大灣區發展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啟示(第54頁)
- 三、粵港澳大灣區與世界三大灣區的產業競爭力對比(第65頁)
- 第四章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與國內城市群經濟的比較(第85頁)
- 一、中國城市群發展概況(第87頁)
- 二、中國城市群的發展現狀與格局(第89頁)
- 三、粵港澳大灣區與國內主要城市群的比較(第92頁)
- 第五章 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第119頁)
- 一、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第121頁)
- 二、粵港澳大灣區存在的問題(第152頁)
- 第六章 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空間結構(第165頁)
- 一、區域、空間效應與區域經濟空間結構(第168頁)
- 二、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差異的時空分析(第172頁)
- 三、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空間結構及其演變(第178頁)
- 四、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時空差異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第186頁)
- 五、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空間結構優化(第197頁)
- 第七章 將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打造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極(第201頁)
- 一、增長極形成機制(第203頁)
- 二、世界經濟增長極培育與發展經驗(第207頁)
- 三、粵港澳大灣區不同時期的增長模式(第217頁)
- 四、新時期粵港澳增長極的培育與發展(第221頁)
- 第八章 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內經濟輻射效應(第235頁)
- 一、珠江三角洲地區成為中國最具活力的地區(第238頁)
- 二、粵港澳大灣區內部的經濟輻射效應(第240頁)
- 三、粵港澳大灣區對廣東省各城市的經濟輻射效應(第263頁)
- 四、粵港澳大灣區對泛珠三角區域的經濟輻射效應(第277頁)
- 第九章 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第287頁)
- 一、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逐漸崛起(第289頁)
- 二、打造灣區全球科技創新高地(第292頁)
- 三、打造灣區金融創新高地(第299頁)
- 四、打造先進製造業和服務業中心(第307頁)
- 五、打造灣區國際物流中心(第314頁)
- 六、打造灣區國際經貿中心(第318頁)
- 七、打造灣區優質生活圈(第321頁)
- 第十章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協調發展分析(第325頁)
- 一、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的功能定位(第327頁)
- 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發展路徑和趨勢(第336頁)
- 三、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協調發展的建議(第343頁)
- 四、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建議(第346頁)
- 參考文獻(第351頁)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