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匆忙混亂的年代,她有最安靜緩慢的一枝筆
多位名家聯合推薦
林文義:「賴舒亞,是近年來我一直注視的名字。不聲張也不造作,更不自我標榜和宣傳,就是安靜的書寫;我讀出一個新世代文學人的謙遜和自持。行雲如水的用字遣詞自成風格,不與他者唱同調,難能可貴的:我手寫我心。」
楊樹清:「舒亞筆下的金瓜石,雖並未申請「慢城」認證,郤是我心中認定、包裹在時光膠囊的一座「慢城」;游移在書中,緩慢流動的人、事、物,也如我心中的普羅旺斯。我想,毋須取得「慢城」認證,快速輪轉、繁華落盡之後,金瓜石已是一座比慢城更能慢活的城鄉。」
廖玉蕙:「舒亞寫故鄉,不只憑藉記憶,她親臨故土,用雙腳踏查;她訪問故舊,聆聽過來人的心聲;她勤讀歷史,以文獻佐證;所以,不但描摹景致、刻畫人情,也追溯源流。既有理性的爬梳,也有感性的疼惜與喟嘆。她緬懷過去、凝視現在,也展望未來,做了徹底的尋根。」
簡媜:「舒亞長於山海之間的礦山聚落,乃山城之女;山風海雨渲染著她的情感基調,礦區苦力圖像映入心版,形塑其真摯的鄉土深情,使得回顧金瓜石開礦史、鋪寫聚落風土傳奇、追述自身成長之路,既能打下歷史與時間之縱深,且能拉寬往昔與今日對比之視野。金瓜石在其筆下,不獨是金光閃爍的天賜寶地,亦是一曲勞動者悲歌。」
黑屋頂連綿的聚落,幾度興衰已迢遙,採礦人的悲情不復,而地底錯綜的礦坑,包藏著汗水與辛酸,那些不可磨滅的昔曩血淚,承載歷史的重量,呼召人尋根溯源,關於聚落的滄桑,與瑰麗。(〈金色聚落〉)
金瓜石,這個名字裡帶著「金」字的地方,因為金礦的大小露頭像極了南瓜(臺語為「金瓜」)而得名。這裡曾經繁華一時,短短一條街上聚集了茶樓酒肆、戲院妓館,彼時甚至有「上品送九份,下品輸臺北」之語。但當礦藏枯竭,礦業迅即沒落,彷彿午夜的鐘聲響起,華麗馬車終於變回了南瓜,淘金派對結束了,小小山城恢復原有的寧靜。
作者賴舒亞走訪地方耆老,從他們口中得到那段流金歲月最難忘的片段,並將自己兒時成長至今的記憶化作文字,融合為一篇篇關於故鄉的傳奇身世以及榮枯紀實的前塵往事,除了是極為優秀的城鄉寫作、在地寫作外,也是深入了解金瓜石難得的文史資料。
- 推薦序(按姓氏筆畫排列)(第4頁)
- 林文義│水與雲的靜美(第4頁)
- 楊樹清│金色歲月,慢讀舒亞(第5頁)
- 廖玉蕙│深情之書(第11頁)
- 簡媜│含金量百分之百的鄉愁(第15頁)
- 輯一 舒柬(第21頁)
- 舒柬(第22頁)
- 採金扉頁(第32頁)
- 山與海之間(第36頁)
- 瓜架(第46頁)
- 霧中風景(第52頁)
- 讀石(第66頁)
- 午后時光(第70頁)
- 聽古早傳說(第80頁)
- 輯二 金色聚落(第91頁)
- 初始(第92頁)
- 向山舉目(第98頁)
- 沿著臺車軌道走(第102頁)
- 日初之家(第114頁)
- 金色聚落(第122頁)
- 輯三 假若悲傷是必須(第135頁)
- 淘洗鄉愁(第136頁)
- 重建(第146頁)
- 另類憂鬱(第150頁)
- 美好的一天(第154頁)
- 假若悲傷是必須(第162頁)
- 橋的另一頭(第166頁)
- 驚蟄(第178頁)
- 輯四 翻閱城事(第191頁)
- 翻閱城事(第192頁)
- 輕便車經過之後(第196頁)
- 漫步雲山水(第206頁)
- 當樹枝發嫩長葉(第212頁)
- 如鷹展翅(第220頁)
- 輯五 於是有了光(第225頁)
- 桑梓物語(第226頁)
- 左鄰右舍(第238頁)
- 食記(第248頁)
- 於是有了光(第252頁)
- 番外(第258頁)
- 附錄(第263頁)
- 一起散散步(第264頁)
- 戲語金瓜石(第267頁)
紙本書 NT$ 380
單本電子書
NT$
26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