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4-28
本期內容簡介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發展的歷史必然(滕文生)
行政體制改革與法治政府建設四十年(1978-2018)(李洪雷)
精準方略下的長期穩定脫貧建議(江澤林)
倫理道德:如何造就現代文明的“中國精神哲學形態“(樊浩)
中國經濟改革的兩條主線(張卓元)
數字人文及其對歷史學的新挑戰(包偉民)
長相思,憶長安(李舫)
40年中國美學史研究的十個問題(劉成紀)
隱蔽戰線後代懇談會(羅援等)
漢字在歷史上的三次突破(黃德寬)
教育扶貧何以可能(袁利平張欣鑫)
改革開放與大學管理教育興起(汪應洛李懷祖)
哈密翼龍及其3D胚胎化石研究(汪筱林等)
怎樣把書讀活(陳晉)
中國經濟改革的兩條主線(張卓元)
數字人文及其對歷史學的新挑戰(包偉民)
長相思,憶長安(李舫)
40年中國美學史研究的十個問題(劉成紀)
隱蔽戰線後代懇談會(羅援等)
漢字在歷史上的三次突破(黃德寬)
教育扶貧何以可能(袁利平張欣鑫)
改革開放與大學管理教育興起(汪應洛李懷祖)
哈密翼龍及其3D胚胎化石研究(汪筱林等)
怎樣把書讀活(陳晉)
- 政治(第1頁)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发展的历史必然(第1頁)
- 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第3頁)
- 论政府治理技术(第6頁)
- 问责政治的逻辑:在问责与避责之间(第10頁)
- 法学(第14頁)
- 行政体制改革与法治政府建设四十年(1978— 2018)(第14頁)
- 制定我国《基因安全法》的重点与难点(第18頁)
- 我国现行宪法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根本法保障(第22頁)
- 新华观察(第24頁)
- 中国40 年改革开放模式的八大特征(第24頁)
- 精准方略下的长期稳定脱贫建议(第27頁)
- 机器人在中国:现状、未来与影响(第29頁)
- 哲学(第35頁)
- 伦理道德:如何造就现代文明的“中国精神哲学形态”(第35頁)
- 新时代更要发扬学哲学用哲学好传统 ·(第40頁)
- 文化自信的哲学省思(第41頁)
- 经济(第45頁)
- 中国经济改革的两条主线(第45頁)
- 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第51頁)
- 萨缪尔森之忧、金德尔伯格陷阱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第52頁)
- 美国政府债务的演变格局和风险含义(第56頁)
- 历史(第59頁)
- 数字人文及其对历史学的新挑战(第59頁)
- 苏区史研究的史料学与方法论【两篇】(第63頁)
- 文物与考古(一则)(第68頁)
- 文艺作品(第69頁)
- 长相思,忆长安[散文](第69頁)
- 野猫记(节选)[散文](第73頁)
- 美术作品(第ii頁)
- 教授与狗[短篇小说](第77頁)
- 疯狂的仙人球[短篇小说](第84頁)
- 漫画之页 赵青云漫画作品选登(五幅)(第87頁)
- 文艺评论(第88頁)
- 刍议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构(第88頁)
- 40 年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十个问题(第90頁)
- 韩少功的变线——从《西望茅草地》到《爸爸爸》的话题谈起(第94頁)
- 人物与回忆(第98頁)
- 隐蔽战线后代恳谈会(第98頁)
- 追忆刘乃和先生(第105頁)
- 文化(第110頁)
- 汉字在历史上的三次突破(第110頁)
- 中国古典学之我见(第113頁)
- 中华传统福文化及其新时代价值(第115頁)
- 视点【两则】(第118頁)
- 教育(第120頁)
- 教育扶贫何以可能(第120頁)
- 建设教育强国必须突破教育评价瓶颈(第124頁)
- “拔尖计划”毕业生去哪里了?(第125頁)
- 管理(第129頁)
- 改革开放与大学管理教育兴起(第129頁)
- 近40年西方学界对中国企业史的研究(第133頁)
- 科学技术(第138頁)
- 哈密翼龙及其3D胚胎化石研究(第138頁)
- 摩天轮:俯瞰美景的发明(第142頁)
- 科技点滴(四则)(第146頁)
- 读书与传媒(第147頁)
- 怎样把书读活——谈谈毛泽东的读书方法(第147頁)
- 智能媒体语境下的未来影像:概念、现状与前景(第149頁)
- 区块链技术背景下传媒产业的新现象、新特征与新趋势(第153頁)
- 报刊文章篇目辑览(第172頁)
- 论点摘编(第157頁)
- 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提升策略(第157頁)
- 健康政治学的意义(第157頁)
- 发挥新乡贤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作用(第157頁)
-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演进与动向(第157頁)
- 美丽中国建设的法治路径(第158頁)
- “生人社会”治理法治化路径(第158頁)
- 我国婚恋网站的规制(第158頁)
- 司法权威的结构要素与基本表征(第158頁)
- 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归属(第159頁)
- 犯罪化与惩罚体系的完善(第159頁)
- 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相统一成功经验的世界意义(第159頁)
-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共产主义观(第159頁)
- 话语转型反映着思想的转型(第159頁)
- 现代性批判是贯穿马克思一生的视角(第160頁)
- 康德人性论下的意志选择(第160頁)
-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话语体系建设(第160頁)
- 析构着的现代性(第160頁)
- 居民部门不应成为加杠杆的主体(第160頁)
- 要把生产技术与社会技术结合起来(第161頁)
- 要素市场扭曲、生产率与企业进入退出(第161頁)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民间投资增速下降(第161頁)
- 要重视贸易摩擦和居民负债率快速上涨的负面冲击(第162頁)
- 完善普惠金融监管体系的四个原则(第162頁)
- 《乐经》亡佚的原因(第162頁)
- 动物考古研究范式的思考(第162頁)
- 选择与写仿:康乾南巡与江南景观的互动(第163頁)
- 1924 年孙中山北上的“本事”与新闻“叙述”(第163頁)
- 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中国化与时代化(第163頁)
- 晚清与“五四”:从改良文言到改良白话(第163頁)
- 中国传统文学读解理论的现代性阐释(第164頁)
- 南宋理学家的文艺美学精神(第164頁)
- 南宋中后期辞赋创作中地方意识的凸显(第164頁)
- 德国古典美学影响中国现代美学之检讨(第164頁)
- 新时代财政支持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第165頁)
- 清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第165頁)
- 聋童早期语言干预:究竟是口语还是手语?(第165頁)
- 新时代家风的特征(第165頁)
- 新时代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第166頁)
- 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的结构性变革(第166頁)
- 我国高职院校空间布局的动态变迁与演化机理(第166頁)
-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中政府职能的三重梗阻与疏通(第166頁)
- 应重视国内教师污名的研究(第166頁)
- 学科评估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制度平衡(第167頁)
- 大股东同业竞争抑制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第167頁)
- 企业发展与企业管理的高质量(第167頁)
- 加强我国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第167頁)
- 组织管理中正念研究的贡献(第168頁)
- 微创新是灵活的创新策略(第168頁)
- 中西部地区淘宝村发展的关键路径(第168頁)
- 中关村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第168頁)
-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第169頁)
- “科学”流言的特征、危害及应对(第169頁)
- 公众参与科学对话的挑战(第169頁)
- 新媒体内容生态演进的8个方向(第169頁)
- 渠道、介质、场景:媒介产品化的进路(第170頁)
- 媒体融合下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亟待完善(第170頁)
-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重构主流媒体公信力(第170頁)
- 纪录片的特质与价值(第170頁)
- 高质量发展呼唤企业家精神(第171頁)
- 秦汉以降编民耕战政策模式的演变(第171頁)
- 运河交通与唐诗中的隋堤柳吟咏(第171頁)
紙本書 NT$ 200
單本電子書
NT$
200
點數租閱
15點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4-28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4-28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