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全球禁塑新浪潮!
不塑之客的環保觀念更新檔
2019年7月台灣內用禁止塑膠吸管,走出減塑的第一步。
但究竟好的減塑政策該有什麼配套?
本次專題從被稱為污染基地的東南亞開始,新加坡如何獨排眾議不禁塑膠袋;周遭的韓國及日本如何解決高塑膠使用量;環保先行者歐洲,下一步怎麼走?以及各國的減塑創新發明,帶領大家迎接減塑時代。
本次專題從被稱為污染基地的東南亞開始,新加坡如何獨排眾議不禁塑膠袋;周遭的韓國及日本如何解決高塑膠使用量;環保先行者歐洲,下一步怎麼走?以及各國的減塑創新發明,帶領大家迎接減塑時代。
- 禁⽤塑膠吸管還不夠 減塑⼯程2.0得從⽣產到回收全⾯思考(第4頁)
- 禁塑=環保? 各國減塑政策歷程不同觀念也不同(第5頁)
- 減塑政策1.0:減少使用塑膠製品(第5頁)
- 減塑政策2.0:環保不只是禁塑(第5頁)
- 減塑不應該只是風潮(第6頁)
- 東協各國皆禁塑膠袋 新加坡卻堅持⾛⾃⼰的路(第8頁)
- 東協禁塑政策:限制使⽤塑膠袋(第8頁)
- 新加坡拒絕隨波逐流 提出治本非治標的政策(第9頁)
- 1、預防廢棄物(第10頁)
- 2、推⾏國家回收機制(第10頁)
- 塑膠消費全球第一的韓國 全面性配套推動減塑政策(第12頁)
- 韓國塑膠消費量世界第一(第12頁)
- 禁塑政策2030年廢塑料減半 從生產到回收全面改善(第12頁)
- 咖啡龍頭韓國星巴克推動Greener_Starbucks計畫響應(第14頁)
- 1994年禁竹筷到2018禁塑膠杯 大政策配合細部規定更有效(第14頁)
- 日本身為塑膠使用大國 為何拒簽海洋塑膠憲章?(第17頁)
- 日本短期採不強制性規範 長期規劃2030年將減塑25%(第17頁)
- 落實垃圾回收分類 讓日本的有效回收利用率可高達8成(第18頁)
- 限制塑膠袋進度緩慢 日將在2019年G20高峰會提出限塑政策說明(第18頁)
- 美國將阻止外國傾倒塑膠廢物 國內減塑政策依各州規定(第19頁)
- 未簽署海洋塑膠憲章的美日 兩者限塑態度大不同(第20頁)
紙本書 NT$ 0
單本電子書
NT$
0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