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09-26
內容簡介
本書從拉亨曼的生平、創作理念、創作語法與美學背景開始,並列舉三首代表作品,闡明拉亨曼不同時期、不同創新語彙的精華,其學理基礎與邏輯系統完整,論點兼具學術運用與參考價值。──臺灣 作曲家•兩屆國家文藝獎得主 潘皇龍教授
赫穆特‧拉亨曼(Helmut Lachenmann, 1935-)為德國當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其創作受到「第二維也納樂派」和「序列音樂」的啟發,於1960年代末期發展出獨特的「樂器具象音樂」。拉亨曼的音樂充滿噪音,而且極端的否定傳統音樂概念,更因此發展出一種可以指涉現實之「美的概念」及「存在知覺」概念,希望藉此引發聽眾知覺自己與社會現實的關係,以及知覺自身內在的可能性,進而解消自己的「異化」狀態,並經驗到自我的真實存在。
由於拉亨曼的音樂深具批判反思的嚴肅性,以及極端的反傳統音響,且受限於研究文獻多為德文,故國內鮮少專書研究。本書特別深入探討拉亨曼風格特色、創作技法、表達內涵和美學,以理解他艱澀難懂的音樂創作與其背後所建基的美學思考。
- 讓多彩多姿的創意 豐厚你我生命的意涵-潘皇龍推薦序(第3頁)
- 自序(第6頁)
- 緒論(第13頁)
- 一、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第13頁)
- 二、國內外之研究狀況(第15頁)
- 三、章節與內容架構(第22頁)
- 第一章 拉亨曼生平與創作發展(第25頁)
- 一、拉亨曼早期創作發展(第25頁)
- 二、「樂器具象音樂」的理念與發展(第35頁)
- 三、1970 年代末期風格的改變:重新加入傳統調性素材的溫和風格(第45頁)
- 第二章 拉亨曼〈新音樂的音響典型〉及其「結構音響」概念(第55頁)
- 一、終止式音響(第56頁)
- 二、色澤音響(第59頁)
- 三、波動音響(第60頁)
- 四、交織音響(第61頁)
- 五、結構音響(第63頁)
- 第三章 拉亨曼的音樂美學(第67頁)
- 一、拉亨曼與盧卡奇(第68頁)
- 二、拉亨曼與「審美機制」(第73頁)
- 三、拉亨曼與阿多諾(第86頁)
- 四、拉亨曼與席勒(第92頁)
- 五、結論(第96頁)
- 第四章《擠壓》-為一位大提琴演奏家(第97頁)
- 一、開創「樂器具象音樂」風格(第97頁)
- 二、音響素材:弦樂演奏技法(第99頁)
- 三、音響素材創造結構與形式(第104頁)
- 四、細部分析(第108頁)
- 五、記譜法(第117頁)
- 六、結語(第120頁)
- 第五章《兒戲》-為鋼琴的七首小品(第123頁)
- 一、前言(第123頁)
- 二、1970 年代末期風格的改變:重新加入傳統調性素材的溫和風格(第125頁)
- 三、結構觀點:「辯證的結構主義」與「有意識、有組織的侵犯預設的結構」(第128頁)
- 四、第一曲〈小漢斯〉(第132頁)
- 五、第三曲〈明子〉(第140頁)
- 六、第五曲〈過濾-鞦韆〉(第142頁)
- 七、連篇形式(第147頁)
- 八、結語(第153頁)
- 第六章 歌劇《賣火柴的小女孩》-附帶景象的音樂(第157頁)
- 一、創作緣起(第157頁)
- 二、歌劇劇本(第158頁)
- 三、創新的歌劇形式(第165頁)
- 四、24 段音樂景象(第168頁)
- 結論(第193頁)
- 附錄(第199頁)
- 一、拉亨曼年表(第199頁)
- 二、拉亨曼作品表(第202頁)
- 參考文獻(第208頁)
紙本書 NT$ 300
單本電子書
NT$
210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09-26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09-26
同分類熱門書